导图社区 自律100天,穿越人生盲点
人的一生有无数种可能,每一次选择会走上不同的道路。我们遇见的人,走过的路,都会影响我们的选择。如果你有一个目标,只要你肯努力,不管走多少弯路,你终归会实现它。百日计划能够开启人生新的一幕,打开一条新的道路。我相信,自律是成长的助手,百日计划是自律的根基。
编辑于2022-04-14 16:18:13自律100天,穿越人生盲点
OHTT——穿越人生盲点的最简单方法论
One hundred days 100天
养成一个习惯的唯一方法,就是用时间换
案例:变换左右手握手姿势
习惯养成的五个阶段
1.反抗期(1-7天):身体抗拒
2.不稳定期(8-21天):突发事件导致中断
3.倦怠期(22-30天):看不到成效
4.适应期(30-60天):习惯初步形成
5.认同期(60-100天):正向激励
Two methods 2个方法
记录
看见即降伏
进度条
复盘
学习主要的三种途径
向书本学习前人总结的知识
向身边的人学习优秀的经验
向过去的自己吸取经验教训
总结属于自己的“原则”
Three things 3件事
人们的精力是有限的,3件事让自己更专注
3件事一定是简单易行,简单有力量、可持续下去
案例:经转筒
“自律100天”的华丽开启
“自律100天”的底层逻辑
时间律:只能用时间换
三脑原理:把逻辑上认同的事情变成反射脑
反射脑:省时省力
思考脑:费时费力
存储脑:学会接外接硬盘
训练“延时满足”的能力
增强自控:专注在每天3件事上
培养耐心:“一分耕耘一分积累”“量变到质变”
减少短期诱惑:赢时退场
树立长期目标
对目标有明确的期待
目标可以实现
按期待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
WOOP思维
Wish:目标可以实现
Outcome: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Obstable:设想可能遇到的障碍
Plan:制定计划
“自律100天”的2个方法
记录:“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做关于100天的时间记录
做关于时间使用的记录
做每日3件事的记录
做每日原则的记录
复盘:“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黑匣子思维”
免于“黑暗球场效应”
建立清晰的参考系
复盘的GRAI4步骤
Goal:回顾目标
Rethink:重演过程
Analysis:分析原因
Insight:探寻规律
“自律100天”的3件事
3件事有什么意义?
主动积极的生活决策,拥有更多的掌控感
被动应付紧急的事情,产生焦虑
始终领先于自己的时间表,主动选择做对未来有价值的事情
缓解焦虑,对生活拥有更多的掌控感
避免犯“无能之错”
两大错误类型
无知之错:没有掌握正确的知识
无能之错:没有正确使用掌握的知识
无能之错的原因
大脑记不住所有的事情
记忆和经验的不稳定性
清单思维:列出执行清单核对
为生活制造确定性
案例:田地和荒地
如何选择3件事?
选择3件事的底层逻辑:价值观
明白现阶段什么是自己最需要的
和自己比,而不是复制别人的生活
选择3件事的方法论
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选择上
成为选择者,而不是捡拾者
做个满足者,而不是最大化者
做不可逆的选择,破釜沉舟
控制过高的期望
避免社会比较
如何践行3件事?
营造一个让自己不断成长的“场”
别人在这个空间里的行为
你以前在这个空间里的行为
通过微小改变成就大的成长
象与骑象人
人的情感面就像一头大象,理智面就像一个骑象人
大象的特点
力量大:理智很难控制
它受情感激发:阻力也是推力
它受经验支配:不认“期待的好处”
做一点小改变,让大象感受到改变带来的好处
案例:匿名戒酒者协会
通过持续践行让大脑习惯改变
苏格拉底、斐得罗、柏拉图的记录
黑马:直觉
白马:情绪
骑手:理智
调控自己的升级策略
骑手通过不断自我教育提升
让白马更受骑手的影响,打磨概念,建立正确的情绪
让黑马更受白马的影响,新技能白马用多了,黑马的反应更快
“自律100天”的开启指南
工具指南
笔记本
三色笔
其他工具
项目指南
每日必做3件事
每日时间记录
每日小确幸
每日挑战1件事
每日原则总结
心态指南
培养耐心
相信复利的奇迹:你今天本金产生的收益,会在未来和本金一起贡献更多的收益
用好“自证预言”:预期的力量
摆脱习得性无助:来源于做什么事都于事无补的经验
“自律100天”的项目组成
“自律100天”的事项
思考每日必做事项
躲不过的“确定效应”:“阿莱悖论”、确定性得到
确定感是一种幸福:对未知的恐惧来源于不确定感
确定感是一种领导力:会有掌控生活的感觉
每日必做事项让我们更专注:不被虚荣指标迷惑
制定每日计划
制定计划的两个心理学原理
蔡格尼克效应: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格式塔心理学:矛盾和欠缺形成一种张力激发我们完成它的冲动
计划管理的“三力模型”
预想力:自证预言
反推力:从预想结果反推出需要什么动作才能实现这个结果
数字力:不可量度的东西就没法管理
计划的用处
计划缓解焦虑:在脑子里解决问题的计划者和真实的问题解决者一样有力量
计划统一想法:明确当天的生活和工作重点
计划让随时的变化有可参照的资源框架
计划可以形成一个个小型的执行模块
如何制定当天计划
计划要符合“SMART”的法则
Specific,目标要具体
Measurable,可衡量的
Achievable,可实现的
Relevant,相关性、有动力
Time G bound,有时限的
做好每日的计划日程安排
首先,最重要的事先安排:桶里装大石头、小石头、沙子
其次,好的计划有一定余地的,是有缓冲地带的:时间过于忙碌,人会变得短视
最后,用任务清单法指导行动
记录每日时间:“很多人觉得自己活在世上,实际上只是在世上,并没有怎么活”
100天时间记录法:做人生的设计者
二、三类时间统计法:做时间的淘金者
第一类是属于“投资”的时间
第二类是属于“储蓄”的时间
第三类是属于“交换”的时间
三类时间记录法的注意事项
不需要事无巨细:烦琐产生压力
不需要精确到每一分钟:注重记录的长期性和持续性、10000小时理论
不用太在意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不迷信工具
挑战每日1件事:“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
用“微出轨”体会更多的可能性:进入完全陌生的环境,去发现日常以外的其他可能
打破“舒适区”的“零认知”
从舒适区进入学习区;在“正确的难受”中保持成长状态
挑战带来的成长快乐:“沃尔夫定律”,那些杀不死我的,让我更强大
开启每日挑战1件事
从自己能够做到的小事开始改变:从小改变中找到乐趣,大改变也会自然而然出现在你的日程表里
正确看待改变带来的压力:改变就会有压力
培养耐心:崛起都是建立在积累的基础之上
总结每日小确幸:“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
小确幸让身体更健康
每日小确幸让我们突破“享乐适应”:感恩和多样化
总结每日原则:“违背自己定下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
原则=痛苦+反思
原则=成长
原则=做正确事的导航
原则需要被记录和经常使用的:人脑是“短时记忆”,不刻意重复记忆,很容易忘掉
“自律100天”的呈现
呈现具有仪式感:心里暗示,潜意识指导意识,固定流程
让自己迅速静下来
作为触发按钮,开启下一步的事情
呈现是他律:他律带来自律
呈现是个人印象管理:建立个人和自律的隐秘联系
呈现的4种形式
手写笔记:内化后的知识才是属于自己的知识
拍照记录:避免记忆错位
线上社群:“同济效应”,起到监督和激发的作用
朋友圈打卡:这是一种自我承诺
“自律100天”的持续践行
“自律100天”持续践行4步法
厘清践行过程中的障碍
制定解决这些障碍的方案
按照解决方案持续践行
复盘总结更优的践行原则
障碍1:做了一段时间,但看不到成效
障碍分析
为什么看不到成效
练习的方法不对:大知识体系拆碎成小模块
练习的时间还没到:努力远没有达到拼天赋的程度
短期内没有感受到成效:变化是微小的
为什么成效对于我们如此重要
人类从基因上是追求反馈的,尤其是及时反馈
时间和成效之间有着什么关系
看到成效是要经过前面长时间没有明显效果的“积累”
方案
正确的练习方法
具备“长期”思维
通过记录等方式,让自己明确感受到成长
设计及时反馈的践行流程
培养自己的耐心
持续实践:进行检查
我正在做的事情方法正确吗
身边有有没有专业人士可以给予正确的指导
对于短期目标我有没有期待过高
我的长期目标明确吗
我可以看到自己多远的未来
为了自己的目标,我每天是否可以安排时间做有助于目标实现的事情呢
我的情绪稳定吗
每天的记录能按时做吗
复盘总结
按照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只要方向正确,慢一点也没关系
越是看不到效果越要持续做下去,因为做下去才有可能看到效果
功不唐捐,每一步路都不会白走
日拱一卒,聚沙成塔,相信时间的力量
调低短期目标,放大长期目标
生活在多远的未来,就有多大的动力
人生成就公式=核心算法*时间2,要找到核心算法并坚持执行
耐心是做出事情的宝贵品质
障碍2:计划制定好了,但总因为一些突发事情而打断计划
障碍分析
为什么会有突发事情
外界不可控因素:黑天鹅事件
自身不良做事习惯
分不清哪些是该干的事情,哪些是不该干的事情:好好先生
忽视平时需要改进的小事:“海恩法则”
拖延
为什么计划被打断后就难以持续
切换成本太高:被打断的程序员
人类的一致性倾向:人们讨厌前后不一,总想前后协调起来
习惯没有真正养起:事情还没有进入到自己的潜意识
为什么我们那么讨厌被打断
我们发自内心的完美情结
既然计划没有变化快,为何还要做计划
让我们明确前进的方向,方向错误才是真正的错误
当有变化发生的时候,我们知道自己有什么资源可以用
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已经把小的行动模块制定出来,有变化也有行动的参考依据
方案
用自己的确定去应对外界的不确定:“每日必做事项”
学会拒绝
专注做一件事情
拥有“Wabi-sabi”思维:拥抱我们的不完美
保持冗余:提前完成计划量
让我们有充分的选择权,不被外面的事情推着走
让我们不怕犯错,可以多去尝试其他的事情
领先时间表做事:“主场”作战的掌控感
持续践行
每日必做事项需要调整为更微小的事情吗
我每天给自己制造的“确定性”习惯有哪些
我拒绝别人不合理要求的标准清晰吗
我每天在自己重要的事情上专注多长时间
有哪些事情还需要改进和提升
为了应对不确定性,我给自己制造的“冗余”够吗
我每天有多少“余闲”时刻
哪些事情我可以提前完成呢
复盘总结
心平气和接受不可控的外部环境
尽最大努力为自己制造确定性习惯
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
制定自己选择事项的标准
让自己更专注于手头重要的事情
做完一件事后再开启第二件
制造冗余是一种生活智慧
每天让自己多点“余闲”时刻
积极主动提前完成必做事项
障碍3:周围人不理解,甚至冷嘲热讽
障碍分析
为什么周围人会不理解
每个人都是“洞穴人”:井底之蛙
每个人看待别人的层级不同:比较心
第一阶段,我不咋的,你也不咋的
第二阶段,我不咋的,你很好
第三阶段,我很好,你不咋的
第四阶段,我很好,你也很好
朋友圈的“质量差异”:“五人定律”
为什么周围人的冷嘲热讽会让自己想放弃
逆商不够:面对逆境挫折时的心理状态和应变能力
表现型人格:特别爱面子,在乎当下
为什么自己受到干扰就没信心执行计划
看干扰能力不够:绩效=潜能-干扰
“能量”不够:“充电”和“放电”
方案
换位思考:“观”代表看见的东西,“点”代表所站的位置
课题分离:区分“你的课题”和“我的课题”
让朋友圈多“贵人”,少“损友”
提升抗压力:逆商
控制:控制不崩溃
归因:自我归因和外部归因
延伸:低延伸和高延伸
耐力:建立在洞察力、希望和乐观主义之上的耐力
逆商=控制+归因+延伸+2耐力
培养自己的“成长型人格”
提升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活在更远的未来
培养耐心
注意力资源的谨慎使用
增强大脑的专注度
冥想训练
关闭大脑的两个声音:“自我批评”和“时间感”
关注饮食和姿势
高能量姿势练习:“具身认知”
持续践行
我真的理解别人的说法吗
能分清哪些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哪些是不能控制的事情吗
评测自己朋友圈中哪些是“贵人”,哪些是“损友”
当自己的情绪被外界影响时,是否已提醒自己启动“元认知能力”
每天所做的事情,更多体现的是“表现性人格”还是“成长性人格”
每天留出时间做“大脑体操”训练了吗
每天刻意高能量身体姿势了吗
复盘总结
观点无对错,不要为不同的观点争辩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建构的世界里,所以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成为别人愿意帮助的那个人
当别人鼓励自己时,表示感谢;当别人诟病自己时,表示接纳
被别人讨厌,有时候不证明是自己的失败,还有可能说明自己的勇气
无需证明自己,如果持续成长,证明自动完成
专注在自我成长上,屏蔽掉一切不利于成长的干扰
姿势会影响情绪
障碍4:执行一段时间后,进入倦怠期
障碍分析
为什么倦怠感会让我们这么难过
第一个表现是“心好累”:Emo
第二个表现是“不想干”
第三个表现是“我不行”
为什么会产生倦怠感
倦怠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波动周期
倦怠感源自我们自身精力有限
为什么坚持做一件事情这么难
习惯引力的作用:两面性
过多关注做事的目标,却忽视做事的动机:内在驱动
无法从所做的事情中体会到快乐
方案
用正确的方法应对倦怠:“蜡烛效应”
调整燃烧速度:接受做不到的事情
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加入新鲜空气
减少重复性的工作
增强人际沟通:互动
增加控制感:目标拆分
换更大的杯子:更大的社群里进行打卡
相信自己可以从“波谷”迈入“波峰”:希望之光
做好精力管理:精力管理的金字塔模型
体能:基础
情绪:启动
注意力:通道
意义感:最终源泉
用“大教堂思维”让自己拥有坚持执行计划的动机:赋予事情重大的意义
专注投入,把事情做好
一方面找到自己快乐的那个原点
另一方面找到自己无法忍受的痛点
持续践行
执行计划的节奏是否太快
经常采用哪些方式呈现自律计划
对于践行完计划后的更好未来,有没有信心
我的体能管理有助于精力管理吗
近一周以来,我的情绪状态如何
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赋予了哪些非做不可的意义感
评测下处于习惯养成的哪个时期
每天专注的时间有多少
复盘总结
状态的周期波动是正常现象,坦然面对倦怠感
关注自己执行计划的节奏
体能管理是做事的基础
希望是最宝贵的财富
意义感让我们可以忍受现实
坚持,是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习惯的养成需要遵循正确的方法
宏大的梦想具有导向作用
过程即回报
“自律100天”的行动指南
初期指南:少即是多
复杂可能是隐患
案例:英国“船长”号铁甲舰
初期阶段,一定要把自己每日必做的事项设计为简单到不用大脑思考,容易到不用意志来坚持
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项目和打卡方式的选择
从当下这一天作为“自律100天”的第一天开始记录,按照1/100的格式开始记录
从当下能做的一件小事作为“每日必做事项”开始记录、拍照,并选择一种打卡方式
从用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开始记录、拍照,并选择一种打卡方式
中期指南:艺术创作
为什么需要增加艺术创作
我们会更愿意翻看自己精心设计过的笔记
我们会更愿意长久保留有艺术感的笔记
我们会更愿意与人分享有艺术感的笔记
这本笔记的价值感会比之前高很多
如何给“自律100天”计划增加艺术创作
线条
箭头
文字
图形
版式
色彩
艺术创作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
提升我们的美感
脱离现实用途才叫美:距离产生美,这里的距离指的不是物理上的距离,而是与实用性的距离
激发我们的创意
创意就是人的潜意识活动
从事某种创作时,大脑会同时开动意识和潜意识
在意识层面,人遇到了种种阻碍,思考没有结果,会陷入停滞
潜意识并没有停止活动,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潜意识的思考就会突然有了结果
成熟期指南:迭代升级
如何做好成熟期的迭代升级
从心态上,我们要不断接受自我否定:成长就是“一边打脸一边升级”的过程
从行动上,我们要不断将认知转化为行动:知道不等于做到
从方法上,我们需要和践行得最好的人再一起:他律
迭代升级的思维模式
小步快跑,迭代升级:一开始就能拿出一个无比完备无比复杂的产品,这是一种奢望
别被已有的方向绑架
案例:苍蝇和蜜蜂的实验
我们要有方向感,但要审视下自己的方向是不是真的可以让我们抵达目标,必要时要适当的修正
人生设计的“奥德赛计划”:根据现实生活调整“自律100天”计划
第一种选择,你已经在做的事,或者已有的酝酿许久的想法
第二种选择,你突然无法做当下的事(第一种选择)时,接下来你想要做的事
第三种选择,在不考虑金钱和他人看法的前提下,做你特别想做的事,或者过你想过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