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言语理解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行测言语理解的思维导图,包括片段阅读、语句表达、篇章阅读和逻辑填空四部分内容,值得收藏。
编辑于2022-04-14 18:57:52言语理解
阅读理解
中心理解
转折关系
转折后是重点
转折标志词
典型:但是,可是,却,然而,不过
非典型:殊不知;…是一种误读;一项最新的研究;…是片面的;截然不同;其实;事实上;首次=新的研究;则,相对而言,相比之下,尽管如此
坑:转折前
注意:文段出现多个转折,中心句里的转折是重点
小技巧
逆向思维
转折+新话题。重点关注新话题。没有转折 出现新话题,后文围绕新话题展开也关注新话题
一个转折词
转折词+重点
转折词+重点+解释说明
转折词+A+同时+B
转折词+A+因此+B
因果关系
重点看结论
因果标志词
典型:因为 … 所以;因而;因此;故而;看来;为什么、为何 难怪
非典型:导致,致使,造成,使得
其他引导结论标志词
指代词:这、它、那、这些
对此,从这个意义来说,从这个角度来说,由此观之。换言之,于是,也就是说,在此基础上,从而
这项研究表明,一项研究显示
文段特征
引导结论的词在段尾: “ 。 ”+ 结论词,后面一般跟的是中心句。
结论词在段首或中间:后面是解释说明或者正反论证,则引导的是中心句。 后面有其他关联词 要分析。
必要条件
对策是重点
只有 A 才 B , A 是重点
对策
只有 …/ 应该,应当,必须,亟需,亟待 + 做法
提倡 / 建议 / 号召 / 倡导 / 鼓励 + 做法
通过 … 渠道 / 途径 / 方式 / 手段 + 做法
关键在于 / 基础 / 前提 / 保障
要领在于,根本之策,一剂良方,不妨多考虑,负有…义务、依托于,不容迟滞、必由之路、法门之一、势在必行/重要突破口
除了…还选还之后。不仅…而且 全面选,看分述句围绕谁
注意:对策不万能,可以解决问题才选
对策要有针对性———把握问题主题词,与核心话题保持一致。 无效对策可选问题概括
区分具体对策和无针对性 eg1:环境污染很严重……A应该保护环境 B应该提高环保意识 选A eg2:环境污染很严重,因为人们缺少环保意识……A应该保护环境 B应该提高环保意识。选B
对策是为了解决问题,不要对策说到最后说到自己身上
技巧:反推法1选项为对策,则文段有针对性问题或对策本身2选项为如何+做法,文段有具体措施
主题词
特征
名词
一般高频出现
前有引入,后有解释说明
坑:主题词偷换、扩大、缩小
注意:中心句里一定有主题词。有些文段主题词不止一个。
new:文段考察两个主题词,每个选项都有两个主题词,核心考逻辑关系
找主题词
中心句
转折/因此/必须+新话题
程度词
表强调,看见了画起来。
标志:更,最,特别是,堪比、唯一,重要的是,尤其、正是,核心,实质上、甚至、首先、首要、真正(进一步等表示递进的词,说明重点在后面)
程度词出现重点看,常引导中心句
行文脉络
形式:总分,总分总,分总,分总分,并列
判断是不是总句,看后面是不是围绕它展开
中心句
观点+解释说明
难点:没有标志的解释说明
方法:抽象理论+具体的人名、地名、事件
对策
结构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
有问题,无对策
仅有问题:优选对策,针对性(谁有问题解决谁)
问题+原因:针对原因提对策
什么时候选问题?文段本身是问题,选项无正确对策
提出问题:背景 + 问题 / 好 + 转折 + 问题
分析问题:解释说明,举例,数据,反面论证
解决问题:只有…才/对策标志词。只有…才中间是重点!坑:解决问题的意义作为错误选项
反向论证提对策:如果 不好的做法, + 危害。 把前面不好的做法反过来
话题+对策+评价,评价说对策好,评价不重要。评价说对策不好,改变作者倾向,评价是重点
文段出现多个对策
对策之间是并列关系,优选全面概括
对策之间有侧重,如对策A,但/更对策B,选对策B
出现如何
关键信息少,一般不选
关键信息多,多个方法,概括全文
评价
并列结构
特征
也,又,同时,此外,以及“;”
句式相同
按时间顺序展开
无其他关联词,可考虑是并列
区分并列结构和并列分述
并列分述在文段里是组成部分。前有中心句或后有中心句
并列结构没有中心句,全是重点。前面可能会有背景引入。
选项特征:和、及、与、同 / 有区别、差别、不同/他们、这些、许多、各种、一系列
小技巧
反向排除
时间顺序展开并列vs古今对比
时间顺序展开并列至少三方面,且无其他关键词。早期…此后…如今
古今对比:两个方面,且有转折词/程度词。过去…现在则是
分述句特征
背景引入、下定义
举例(非典型:人名、国家名、地名、朝代、年份、数据)类似于
正反论证/解释说明(具体而言是解释说明)
区别反面论证和反面论证提对策
观点 + 反面论证,反面论证起解释说明作用
问题 + 反面论证,反面论证提对策
解释说明识别
后文信息围绕前面话题(话题一致)
文意倾向一致
数据、调查研究(一堆数字是举例,当分述句时前面一定有观点 ;一项研究表明可能是观点)
原因解释
毕竟
注意:这是以……表现的是论证。…反映着…/可以是意义
错误选项
三词
关联词
转折:转折前
因果:原因
必要条件 / 对策:意义
并列:片面
程度词
程度词前
文段出现“更”,选项并列。如:题干网红营销影响面更广,选项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模式的区别
主题词
扩大 / 缩小
偷换 / 混搭
缺主题词,主题词片面
两句
中心句
分述句
其他
无中生有
偷换时态(文段说从而实现了,选项说应该)
偷换逻辑(例如文段说只有A,才B。选项说A,B)(假设变现实)
文意相悖
绝对表述(慎选)
出现对比(慎选)
介绍话题
补充:
出现新话题重点看
选不出来时
1.区分选项回归文段。A.文化冲突中应坚持自身文化主体性 B坚持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 A冲突,B繁荣
2.再看看主题词
3.反推。例如:科学普及在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上顽强生长选项说科学应紧密联系社会并且找准结合点
小技巧
阅读
背景、定义等引入只需知道话题
在没遇到重点词之前,看不懂不用反复看
预设思维
看到虽然找但是,看到表面上找实际上
看到数字、具体人名、地名略读
中心句
中心句是对策,先把非对策选项排除,再对比对策之间不同对照文段。选项不会有两个正确对策,错误对策一般是片面或者主题词不对
中心句是结论,抓主谓宾
中心句是评价,注意感情色彩
观点明确时直接选,观点不易判断看例子,例子围绕谁,谁是重点。
选项
对策问题22分组
对比选项找不同,可利用反推法
主题词分组
大小两概念纠结时,如果两概念同时在文段出现,纠结时选大概念
细节判断
先找三名一数
人名
地名
物理名
数字
年份、时间
符号
错误选项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
替换
混搭
无关对比
选错误时优先看对比选项
选正确时最后看对比选项
偷换时态
过去:已经,曾经,已完成
现在:正在,进行中,刚起步
将来时:将要、立刻、趋势、以后、未、准备
偷换语气
相对绝对法
绝对表述:一定,肯定,绝对,唯一,所有,全部,均,全面取代;只要…就
可能性表述:可能,大概,或许,往往,一般
并列偷换
A 和 / 同时 / 加上 B 偷换为 A 导致 / 影响 / 反映 B ; A 是 B 的核心,以 A 为主
小技巧
选不符先看绝对表述/对比/因果表述;选符合先看温和表述,最后看对比
短选项先看选项,代入文段排除
逻辑填空
词的辨析
词意侧重
拆字组词:将不同的字分别组词。如:推脱 / 推托 ➡️脱卸 / 托辞
整体搭配。 承载梦想 装载希望,承载搭配抽象,装载侧重具体含义
程度轻重
喜欢,热爱;狂喜不已对应痛不欲生,灰心丧气程度轻
固定搭配
多搭一:瞻前顾后找搭配对像
一搭多:与每个词都要搭上
热词搭配
出现和、及、与引导的并列结构,所填词语需与并列结构搭配恰当
感情色彩
褒义 / 中性 / 贬义
根据语境,选择跟文段感情色彩一样的词
语境分析
关联关系
转折
标志词:但是 , 然而,却,其实,事实上
转折前后语义相反,但不能矛盾
因果
因而,从而,导致,使得,因此
看因果词前面
并列
同义并列
标志: “ 、 ” “ , ” 或 / 且 三词并列 句式相同
“ 、 ” 两侧 意思相近。或 / 且 连接的是两个不同方面的并列
反义并列
标志词:是 … 不是 … ;相反;反之;并不;毫不
反义并列前后意思相反
逻辑填空中相反关系:否定词、转折词、反义并列、主体对比、时间对比、句式对比
三并列
三个不同方面、事件发展先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递进
更,甚至,遑论、而且
程度前轻后重
对应关系
解释类对应
标志:冒号,破折号后面是对前面的解释说明/换言之前面是对后面的解释说明。比如,例如,可以说,这无疑是,这可以理解为、无异于
重点词句对应
重点词
指代词:这,此,那
主题词:耳朵 充耳不闻
形象表达:比如,就像,类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重点句:完整语句。单看横线看不出时,看完整语句对应
小技巧
对比择优
搭配对象。eg:事例不胜枚举/数不胜数
感情色彩。eg:其技术可与世界顶尖公司媲美/比肩
形象表达
主题词。eg:创业—筚路蓝缕,世界遗产—保护
词义丰富
选项 2:2 先排除一组
选项 1:3 。 1 一般是凑数的
排除分组
形式
语义
感情色彩
常考
关联关系、形象化表达、核心话题、前后呼应
双引号用法
感情色彩
搭配范围变化:“开除”概括不了的同类事物
形象化表达
字面意思
引用
强调
语句排序
方法
确定首句
确定捆绑集团 / 确定顺序 / 确定尾句
确定首句
适合当首句
下定义: … 是 …
背景引入:近年来 / 随着
提出观点:有人说,人们普遍认为
首句需对比
1. 注意对比内容。眼睛是 … 有人说眼睛有 … 作用
2. 提出问题在前,解决问题在后(对策要针对问题)
3. 观点在前,解释说明在后
非首句特征
单出现转折词引导后半部分
因果关联词引导后半部分:因此 …/ 所以 …
并列关联词:而且 / 另外 / 也 / 还
出现指代词:这,他们,它,此
确定捆绑集团
指代词捆绑:这、此、它、他们、那、该、每一
关联词捆绑
虽然…但是/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然而(然而+问题,前面说好)
“但是”前后语义相反,话题一致
同样、同时。1话题一致/相通2句式相同3内容相近
共同信息捆绑,如今已弱化
小技巧:表示逻辑关系的非典型标志词
具体而言,和前面话题一致
与此类似,同样,前后不一个主体
eg:这一经验同样适用于网络治理
也。 eg也存在排斥力,说明前面有排斥力
尤其 前轻后重
据估计、每一
就像 互为解释说明
同义替换:即、换句话说、也就是说
确定顺序
逻辑顺序
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 结果意义
观点 + 解释说明(观点句无总结词,把观点前置)
并列: A 和 B 。先说 A 再说 B
时间顺序:以前,现在,将来(话题要一致)
确定尾句
尾句特征:因此 / 所以
1. 结论 2. 对策
接语选择
注意核心话题一致
尾句不是完整句子
尾句出现指代词/并列 、哪怕、毕竟/ 举例
通读全文,围绕观点句核心话题展开
尾句为完整句子,话题明显
尾句出现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尾句是对策时,后面接展开
如果尾句引出第二个话题,接下来要围绕第二个话题讨论。如熊猫……除了熊猫有这样的特征,老虎也有。答案选老虎
把握尾句话题的前提下,注意作者细节处理、态度
坑:前面论述过的内容 / 无中生有
语句填空
横线在开头:概括文段中心内容
不能简单的认为,开头就应该是:随着……,近年来……,而是要根据后文内容进行概括
如果后文解释说明比较长,找准后文主题词
如果后文有举例,要从例子里提炼核心内容
选项中一个明确,一个不明确,优选明确选项
如果后文涉及多个方面,横线处要包括多个方面
横线在中间
注意上下文联系,承上启下,把握好主题词
如果横线后的主语为指代词,横线上必须要明确指代的内容
遇到难题前后文都要看全面
前后文例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例子反应的核心观点
前后文出现:无异于、换言之等结论词,重点看
上下文话题不一致时,承上启下加转折词
横线在结尾
对策
总结前文
特殊情况 给出尾句前半句,话题一定要统一
注意
选项出现A比B……一定要注意,多数情况下有坑
警惕时态变化:已经实施了某种方法,选项是要实施某某办法
警惕给出后半句:从这个角度来说……必须明确“角度”是什么
注意
不管横线在哪都要保持话题一致
特殊题型
标题填入
契合中心,短小精悍,吸引读者
词句理解
出现在首尾,整体把握文段内容。出现在中间,联系前后文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