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曼氏迭宫绦虫
这是一篇关于曼氏迭宫绦虫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曼氏迭宫绦虫的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形态、生活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曼氏迭宫绦虫
致病
皮下裂头蚴病
发病部位可累及体表各处表浅部位,如四肢、胸壁、腹壁、外生殖器、乳房等。
表现为皮下游走性结节,大小不一,直径为0.5~5.0cm,呈圆形、柱形、条索状,局部有时有瘙痒和虫爬感。
眼裂头蚴病
多因贴敷蛙、蛇肉所致。主要累及单侧眼睑或眼球。
表现为眼睑下垂、眼睑红肿、畏光、流泪、奇痒、虫爬感。在红肿的眼睑和结膜下,可触及游动性、硬度不等的肿块或条索状物。若肿物破溃,裂头蚴自行溢出,可渐自愈。若裂头蚴侵入眼球内,可发生眼球凸出,眼球运动障碍,严重者出现角膜溃疡,甚至并发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而失明。
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
多发于颊部皮下和口腔黏膜,也可发生于唇舌等处。患处有红肿热痛和虫爬感,皮下或黏膜下有硬结。
脑裂头蚴病
较少见,但危害较大,临床表现与脑瘤相似。
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样发作,进行性肌无力,视力模糊,偏瘫等。
内脏裂头蚴病
罕见。临床表现因裂头蚴移行定居部位不同而异。1.可经呼吸道咳出,伴有咯血。2.经消化道侵入腹膜,引起炎症反应。3.寄生于深部组织,无明显临床表现,很少被发现。
诊断
局部检出裂头蚴为主要依据。成虫感染可通过在粪便中检出虫卵或虫体节片而确诊。同时询问病史。
流行与防治
做好卫生宣传教育,不饮生水,不贴敷蛙肉,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
形态
成虫
虫体长(60~100)cm×(0.5~0.6)cm
头节细小,呈指状。背腹各有一纵行吸槽。颈节细长且有生发功能。
链体有1000个节片,宽大于长,远端长宽几乎相等。
成节和孕节结构区别不明显,每个节片均具有雌雄性生殖器各一套,其中部突出的子宫明显。睾丸呈小泡状,分散于整个节片近背面的深层实质组织中;卵巢位于节片后部,分两叶。子宫位于节片中部,螺旋状盘曲,基部宽而顶部窄小,稍呈金字塔状,子宫口开口于阴道口下方。卵黄腺呈小滤泡状。孕节中充满虫卵,生殖器官与成节相似。
虫卵
椭圆形,两端稍尖,浅灰褐色,壳较薄,一端有卵盖,内含一个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
裂头蚴
白色条带形。不同宿主内的裂头蚴大小差别很大。头部膨大,中间有一明显凹陷,与成虫的头节相似。虫体不分节但有不规则的横褶皱,活体伸缩能力强。体表密布微毛。
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经2~5周发育后孵化出钩球蚴。
被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后,脱去纤毛,穿过肠壁入血管,3~11d后发育成原尾蚴。
含原尾蚴的剑水蚤被蝌蚪吞食,随着蝌蚪发育为青蛙,其内的原尾蚴发育为裂头蚴。裂头蚴常见于蛙的大腿或小腿肌肉中,也可游离于皮下。
当受感染的蛙被非正常宿主(蛇、鸟类)吞食后,裂头蚴不能再肠内发育为成虫,而是穿过肠壁,移居到腹腔、肌肉或皮下等处继续生存,蛇、鸟就成了转续宿主。
当猫、犬等终宿主吞食了含有裂头蚴的第二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后,裂头蚴可在肠内发育为成虫。成虫寿命约为3年半。
人体感染的途径:裂头蚴或原尾蚴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以及人误食裂头蚴或原尾蚴。
人体感染的方式:1.局部贴敷生蛙肉于皮肤创伤、眼疾、龋齿部位而受感染(为主要感染方式)。2.生食或半生食含裂头蚴的蛙、蛇、猪肉等。3.饮用生水或游泳时误吞感染有原尾蚴的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