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第九章
品德心理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
这是一篇关于价值观的思维导图,主要包括哲学意义上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心理学 第九章
心理学第九章 第二节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
对偶故事发
儿童的发展是经历了自律到他律的发展过程
他律
儿童早期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客观性。
自律
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和主观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
10岁
是从他律到自律转化的分水岭
科尔伯格
道德两难故事法
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水平 9岁以前
为了避免受到惩罚或者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所规定的行为准则
惩罚与服从取向
相对功利主义取向
习俗水平
儿童为了获得赞赏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各种准则,力图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
好孩子取向
遵守法律取向
后习俗水平 =原则性水平
行为准则已经超出了某个权威人物的规定,而有了更加普遍的认识
社会契约取向
普遍伦理取向
品德心理与教育 第四节 学生品德的行程与培养
品德的形成过程
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收和内化
经历三个阶段
依从
表现上接受,但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
认同
在思想上、情感上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与之保持一致
内化
将所认同的观点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影响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外在条件
家庭教育方式
社会风气
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
认知失调
态度定势
道德认知
品德的培养方式
有效的说服
技巧
利用正例反例、发挥情感作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树立良好的榜样
根据班杜拉对社会学习理论,对榜样行为的观察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
利用群体约定
教师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集体约定,来改变学生态度
价值辨析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去发现自身的价值。
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奖励可以是物质性的,精神性,应恰当选择奖励、应强调内部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