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考物理总复习力学部分思维导图
中考物理总复习力学部分思维导图,分力、力和运动、压力压强、浮力、功和能、简单机械等几个模块。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力学
力
一、 力
1. 概念
(1)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
(1) 改变物体的形状
(2)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方向的改变
运动速度的改变
3. 三要素
(1) 大小
(2) 方向
(3) 作用点
都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力
两个物体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同时产生、消失
二、 弹力
1. 弹力
(1) 弹性:物体形变后,不受力时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2) 塑性: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3)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簧测力计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三、 重力
1. 重力
(1) 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 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大小与位置有关,空间站中的物体失重
(3) 施力物体是地球
2. 三要素
(1) 重力的大小
1|||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2||| G=mg(g取9.8或10N/kg)
(2) 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3) 重力的作用点
1||| 定义: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2|||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运动和力
一、 牛顿第一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1|||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 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2. 惯性
1|||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 惯性不是力,大小只与自身的质量有关
3||| 利用与防护
二、 二力平衡
1. 平衡力
1||| 物体保持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就是平衡力
2||| 平衡力不一定是两个,可以是多个
2. 二力平衡条件
1||| 两个物体
2||| 大小相等
3||| 方向相反
4||| 同一直线
判断二力平衡的两种方法
力和运动的关系
不受力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受平衡力
受非平衡力
速度改变
运动方向改变
三、 摩擦力
1. 摩擦力
(1) 产生条件
1||| 两物体要接触并挤压
2||| 两接触面粗糙
3||| 两物体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了相对运动
(2) 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3)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 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通常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2.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压力
(2) 接触面粗糙程度
注意:在压力和粗糙程度不变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做什么样的运动无关
3. 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1) 增大有益摩擦
1|||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2||| 增大压力
(2) 减小有害摩擦
1||| 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2||| 减小压力
3||| 变滑动为滚动
4||| 使两个接触面彼此分开
给某些部件添加润滑剂等
4. 分析静摩擦力时,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
压强
一、 压强
1.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 受力面积
2. 压强
(1) 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 公式
注意
定义式
单位
(3) 均匀实心柱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二、 液体的压强
1. 特点
(1) 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
(2) 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 同种液体内部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
(4) 相同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 大小
(1) 公式
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两个因素有关,与液体的体积、质量、重量等无关也与容器的形状无关h是指液体内部某点到液面间的竖直高度, 不是液柱的长度
(2) 单位
3. 连通器
(1) 上端开口,底部连通
(2) 连通器内装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液面总保持相平
(3) 应用
锅炉水位计、船闸
三、 大气压强
1. 证明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2. 测量
1||| 托里拆利实验
2||| 自制水气压计
3||| 标准大气压
3. 应用
吸饮料、抽水机等
四、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 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体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2. 机翼的升力
简单机械
一、 杠杆
1. 五要素
(1) 支点
(2) 动力
(3) 阻力
(4) 动力臂
(5) 阻力臂
2. 平衡条件
(1) 杠杆平衡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2)
3. 类型
(1)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2)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3)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二、 滑轮
1. 定滑轮
(1) 滑轮的轴固定不动
(2) 不能省力省距离 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1||| F=G
2||| S=h
(3) 实质:等臂杠杆
2. 动滑轮
1. 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2.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 但能省一半力(理想)
(1) 理想
(2) 不计摩擦及绳重
(3) S=nh
3. 滑轮组
(1) 能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能省力
1||| 理想
2||| 不计摩擦及绳重
3||| S=nh
(2) 注意“n”不要数错
4. 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三、 机械效率
1. 有用功:必须做
2. 额外功:不需要但不得不做
3. 总功:有用功和无用功之和
4.
5. 滑轮提升重物:物重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功和机械能
一、 功
1. 必要因素
(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 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 不做功
(1) 有力无距离
(2) 有距离无力
(3) 力与距离垂直
3. 计算
(1) W=F•s
(2) 提升重物克服重力做功:W=Gh
(3) 单位
二、 功率
1. 物理意义
表示做功的快慢
2. 计算
(1) P=W/t
(2) P=Fv
三、 动能和势能
1. 动能
(1)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 影响因素
1||| 质量
2||| 运动速度
超载超速的危害
2. 重力势能
(1) 物体受重力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质量
高度
高空坠物
3. 弹性势能
(1)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2) 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则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四、 机械能及其转化
1. 机械能是物体间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机械能没有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无摩擦)
浮力
一、 浮力
1. 方向
竖直向上
2. 产生原因
上下表面有压强差(若下表面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则不受浮力)
3. 影响因素
(1) 液体密度
(2)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与物体浸入的深度、物体的密度、质量、形状无关
二、 阿基米德原理
1. 内容
浸在流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流体的重力。
2. 公式
三、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 浮沉条件
2. 轮船
(1) 空心法
(2) 永远漂浮 所受浮力不变
(3) 在河水和海水中吃水深度不同
3. 潜水艇
改变自重
4. 热气球
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改变自重或浮力
5. 密度计
(1) 永远漂浮 所受浮力不变
(2) 上面刻度小,下面刻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