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的发展
下图梳理了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的发展,内容包括早期游戏理论派别、对早期游戏理论的评析、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发展学派、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分类、价值思维导图:包含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游戏本能论(生物角度),游戏社会反映论(社会学观点),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的发展
早期游戏理论
早期游戏理论派别
精力过剩说
松弛消遣说
复演说
预演说
对早期游戏理论的评析
共同特征:注重哲学思辨,不注重实验结果
对当前游戏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为后期游戏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现代游戏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宣泄说)
认为游戏的本质是宣泄
有一定的治疗功能
促进自我发展的途径
埃里克森(阶段理论)
游戏反映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阶段
游戏有助于促进自我积极发展(通过游戏创设情景)
可以调节人格发展阶段冲突,并控制冲突之中的情感危机
儿童在游戏中存在性别差异
评价
突出游戏在情感上对人的价值
把游戏研究与儿童发展相联系
带有明显的临床诊断色彩
忽略了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认知发展学派
皮亚杰
本质
游戏不是独立意义的活动,而是认知水平的表现形式
是同化作用大于顺应作用的不平衡状态
价值
通过同化作用改变现实,从而满足自我的感情方面的需要
分类
0—2(感知运动阶段)——练习性游戏
2—7(前运算阶段)——象征性游戏
7—11(具体运算阶段)——规则性游戏
优势
反对把游戏看作一种本能活动
强调活动的重要性
重视情感发展的价值
不足
过度强调发展智力对儿童的影响,忽略其他
否认游戏是一种独立活动的形式
强调儿童与环境交往的影响,忽略了人的作用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维果茨基
游戏理论价值
可直接促进儿童思维发展
游戏创造了儿童最近发展区
游戏是社会性实践活动
列昂杰夫(活动游戏理论)
游戏是人类自主的活动
游戏行为的动机不在于行为结果,而在于行为过程本身
艾里康宁(角色游戏理论)
角色游戏是社会性发展的体验,强调社会性
为人们理解讨论社会性提供新视角
忽视了儿童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