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课堂观察与技术分享
课堂与课堂形态,总结了课堂的内涵,课堂的特点,课堂的基本形态,课堂重构的内容。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下载收藏哦~
中国教育史,中国书院与中世纪大学的区别,书院即是教育教学机关,收藏刊印图书之所,又是学术研究机关。书院和大学都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总体上来说是一种精英教育。
外国教育史,杜威的教育思想,一篇思维导图带你了解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课程与教材,思维与教学方法,道德教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课堂与课堂形态
课堂的内涵
”场“
物理空间
“教室”上课的场所,是课堂的基本条件之一
师生之间的活动
以教师与学生的“参与”为前提的,围绕课程开展的一系列的教学 话动
学习共同体
广义:课堂学习共同体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建起的一种新型的教 学模式,旨在构建一种面向师生共同持续成长与发展的课堂学习组 织形式与文化生态环境
狭义:学习共同体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学习型组织为理论
以共同愿景为基础;
以自我超越为核心;
以心智模式为内部条件;
以团队学习为外部条件;
以系统思考为整体指导思想。
的课堂学习组织形式
确立课堂学习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共同愿景方面)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效师的效学方式(自线超越方面) 转变师生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观念和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份以及师生关 系(心智横式方面) 培养师生、生生、师师合作意识与能力(团队学习方面) 以系统思考为主导构建课堂学习组织形式
二是以共同体理论为基础,在感情上以认同感与归属感为依托,在 行为上师生、生生之间持续、深层的合作与互动,构建共同成长、 共同进步的文化生态环境。
课堂的特点
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
预备
提示
联想
总括
应用
杜威“五步教学法”
发现疑难
提出问题
提出假设
解决问题 验证与修改假设
验证与修改假设
课堂的构成要素
三要素说:教学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四要素说:教师、学生、内容和方法
五要素说:教师、学生、内容、方法和媒体
六要素说:教师、学生、内容、方法、媒体与目标
七要素说:教师、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和反馈
生态性
课堂的生态性是以生态理论辩证地思考课堂中教师、学生与课堂教 学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以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为价值核心的思 维方法和发展思路,其生态性表现在:
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多维互动与人际关系
教学过程的动态开放与稳定平衡、预设与生成
课堂情境的整体平衡与和谐共生的辩证统一
凸显出从学生、教师及其课堂环境的相互关系中研究课堂的独特性整体性、协变性和共生性特征,使课堂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 体
课堂生态性:
实践性
课堂作为一个“场”环境,承载着教育的价值与教学的行动,具有 强烈的实践性特质,其中实践性教学包括:
一是学科问题的生活化、情境化和社会化
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能力、创新能力
教育性
教学本身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组成的一种特殊的双边活动过 程,教育性是教学的本质属性。课堂的教育性特征表现在:
一是对教育对象的教育性,即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培养学生 良好的德行,即教书育人
二是课堂环境(物质、精神)都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创设条件
三是课堂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性为实现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提供支持
课堂的基本形态(王鉴)
价值取向:知识课堂与生命课堂
生命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学事件和环境等组成的特殊的生态, 是哲学辩证关系中的“整体”,主要是指课堂要素中变现出来的各 个部分协同作用的共同活动
知识课堂
发展脉络:
我国:古代“六艺”——清末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西洋学科“
外国:“七艺”——“百科全书式课程”——“学科课程”
课堂的参与者:
教师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的角色是学习知识的人
在教学方法上:
学生的学习以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
在管理上
以端坐静听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被加工的对象。这种教学 是一种“操作性教学”,其实质是低效的教学
主体归属:师本课堂与生本课堂
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对话课堂与生态课堂
审美的角度:和谐课堂与关怀课堂
和谐课堂
内涵:和谐课堂就是和睦、协调、融洽的课堂,是指课堂各要素在 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相辅相成、互促互相、共生共长的课堂生成状 态,具有师生民主、平等、融洽,过程完整、生动、流畅,以及结 果激情、益智、悦心等特点,是课堂生成的理想状态,也是课堂重 建的追求目标
课程构建策略
一、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优化课堂教学系统结构要素之间 的关系,使教学各要素在教育系统内部能够良性、协同运行
二、从明确构建和谐课堂主体的职责,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心理 环境以及物理环境等,实现课堂教学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和谐统一、 提高教师构建和谐课堂的能力等方面入手
三、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有机整合
关怀课堂
在过程向度上:坚持以生命的方式把握人
在目标向度上:以培养健全人格为旨归
在内容向度上:以探寻生活中的问题为纽带
课堂重构
重构“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
知识观的重构
学生观的重构
学习观的重构
实践观的重构
过程观的重构
课堂重建的基本路径
变革教师课堂观
观念上的变革:从教师的认知结构、专业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人 的受教育的规律以及实践价值等方面从理念上变革教师的课堂观
行为上的变革:从教师的实践教学上变革教师的课堂观,改变教师 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培育教师变革课堂的新的力量
开展课堂研究
教学反思(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校本教研(集体备课、说课、专业听课、评课)
同僚合作(师师共同体)
U-S合作(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互动)
机制创新
学校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教研系统、信息技术系统、学习系统、评价系统以及资源中心等,都要为课堂的变革保驾护航,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