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0种爆文标题句式
提供10种爆文标题句式,希望能大大提升您的文章流量。例如:01:为什么…?+数字悬念! 02:为什么…?+关联权威。 03:如何用+XX秒/分/时/天+理想状态。
编辑于2022-05-07 14:10:59《最富足的投资:华尔街神话罗杰斯写给孩子的21条法则》是国际投资家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为女儿们量身定制的人生指南。作为与巴菲特、索罗斯齐名的金融巨擘,罗杰斯将毕生投资智慧与人生哲学浓缩为21条法则,涵盖财富管理、独立思维、全球视野、历史洞察、语言学习等核心主题,为年轻一代提供了跨越经济周期的生存指南。
"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经典理论揭示答案!这篇分享基于《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核心框架:1破解三大人生命题(工作意义/家庭关系/坚守原则)2运用三大工具赫兹伯格驱动力理论(成就感>金钱)、谢因文化模型(价值观塑造)、颠覆性创新思维(纽柯钢铁案例)3警惕边际成本陷阱(安然公司案例),避免将资源错配给短期目标。每日实践:用‘培养人才>完成任务’的标尺校准选择,让家庭与成长成为永恒幸福坐标。"
"人类是无数爱情故事的产物,家族史正是理解自我与世界的微观窗口。这篇Tim Urban的深度解析带你探索家族树的过去(具体历史案例、祖先指数增长)、现在(现存亲戚关系、家谱塌陷现象)与未来(后代的潜在规模、2300年认知模糊)。通过繁衍哲学、数据公式n12^dn^d和全球生育率对比,揭示个体既是历史长河中的渺小点,也是未来家族的起点。附实用工具:记录方法、提问技巧及表亲计算表,引发对基因传承与时间虚无的矛盾思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最富足的投资:华尔街神话罗杰斯写给孩子的21条法则》是国际投资家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为女儿们量身定制的人生指南。作为与巴菲特、索罗斯齐名的金融巨擘,罗杰斯将毕生投资智慧与人生哲学浓缩为21条法则,涵盖财富管理、独立思维、全球视野、历史洞察、语言学习等核心主题,为年轻一代提供了跨越经济周期的生存指南。
"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哈佛经典理论揭示答案!这篇分享基于《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核心框架:1破解三大人生命题(工作意义/家庭关系/坚守原则)2运用三大工具赫兹伯格驱动力理论(成就感>金钱)、谢因文化模型(价值观塑造)、颠覆性创新思维(纽柯钢铁案例)3警惕边际成本陷阱(安然公司案例),避免将资源错配给短期目标。每日实践:用‘培养人才>完成任务’的标尺校准选择,让家庭与成长成为永恒幸福坐标。"
"人类是无数爱情故事的产物,家族史正是理解自我与世界的微观窗口。这篇Tim Urban的深度解析带你探索家族树的过去(具体历史案例、祖先指数增长)、现在(现存亲戚关系、家谱塌陷现象)与未来(后代的潜在规模、2300年认知模糊)。通过繁衍哲学、数据公式n12^dn^d和全球生育率对比,揭示个体既是历史长河中的渺小点,也是未来家族的起点。附实用工具:记录方法、提问技巧及表亲计算表,引发对基因传承与时间虚无的矛盾思考。"
10种爆文标题句式
01:为什么····?+数字悬念!
句式简介
这个句式很常用,首先使用“为什么关键词”提出一个疑问,勾引用户的好奇心,然后再使用数字的方式设置一个悬念,强化用户的好奇心。
实力拆解
比如,你是卖亲子课程
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你交流?99%的家长都不知道
前面的问题会在最短时间内引发用户的关注,他们会代入到自己的身上,因为家长们都想知道这个答案; 后面一句用数字悬念的方式,其实是强化了用户的好奇心,更加想去点击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愿意和自己交流了
02:为什么···?+关联权威
句式简介
这个句式和上面的区别在于后半部分,这里是关联权威,借助权威的因素让用户产生兴趣和信任,吸引他点击我们的标题;
实力拆解
比如,你是卖梨膏的
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愿意和你交流?99%的家长都不知道
前面一句,为什么孩子一到冬天就容易咳嗽?用户听了以后,马上会想到自己的孩子,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代入感,用户就会觉得和自己是有关的,所以就想要知道答案; 紧接着后半部分,听10年资深宝妈怎么说,这句话更加是吊足用户的胃口,因为10年资深宝妈这个形象,在用户心中就是权威的代表,她们确信,10年资深宝妈分享的对自己肯定有用,所以更愿意点击标题;
03:如何用+XX秒/分/时/天+理想状态
句式简介
每个人都想变成一个理想状态,比如没有压力,家庭幸福,父母健康,事业成功等等,每个人的理想状态可能不太一样; 所以这个句式描述的是,短时间内,变成一个理想状态的结果,本身理想状态就已经可以吸引人了,但是现在只需要很短时间就可以达成,所以会更加的诱人!
实力拆解
比如,你是卖鼻炎喷雾的
如何用10秒钟,把堵塞的鼻子变通畅?用它喷一喷,舒服一整天!
有鼻炎的朋友都知道,鼻炎犯了的时候,不仅鼻子堵,心里更堵!所以这个时候,把鼻子变得通畅,就是他们这个群体的一个理想状态; 现在用10秒钟就可以达成这个理想状态,并且只要喷一喷,就能舒服一整天,想想都开心,用户当然想要试试,所以就会点击标题;
04:···那么多···,凭什么···?
句式简介
这是一个带有情绪的提问句子,凭什么也是在替用户问出心中的疑惑,这个疑惑一般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比如突然爆红,突然销量大增,突然很大的成功,这个时候,这个提问句式就非常管用;
实例拆解
比如你是做育儿培训的
千聊,荔枝有那么多的育儿课,凭什么李老师的课卖的最爆?
千聊,荔枝有那么多的育儿课,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后面又描述了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什么现象呢? 就是李老师的课程一下子卖爆了,用户肯定想要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到底李老师的课程好在什么地方呢? 所以这个时候,用这个句式套用,相当于把用户心中的困惑给表达出来了,用户想要找寻答案,必须要点击标题才可以!
05:取得惊人成绩+···凭什么?
句式简介
句式的前半部分,取得的成绩,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包含很多层意思
这些都属于取得成绩的范畴,当一个人取得一个惊人的成绩时(这个人可以是品牌创始人,也可以是你的用户),读标题的人就会去思考,背后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这时候我们再用凭什么把用户心中的疑问问出来,就能勾引他的好奇心!
实例拆解
比如,之前网上有一个关于网红大V李子柒的介绍文章,它的标题是这样写的:
14岁辍学,29岁身价过亿,这个90后女孩凭什么?
前半部分是她的惊人成绩,什么惊人的成绩呢? 那就是,14岁辍学,说明她的起点并不高,但是,29岁时,这个起点并不高的普通女孩,却身价过亿! 在普通人看来,这似乎不可思议,你可能也会有疑问:她到底是凭什么呢?要知道原因那只能点击标题进入正文寻找答案了。
06:1次=N个,什么样的···· 帮你(省,获得)···?
句式简介:
前面的等于号,是一个效果对等的作用,意思就是说,使用一次产品,就相当于过去使用很多产品达到的效果,这样可以快速的让用户感知到产品的功能好处;这个句式比较适合功效型产品写标题。
实例拆解:
比如,网上有一个卖精华液的,它的一篇产品推文标题是这样写的:
用1次=200张面膜,什么样的治愈瓶可以帮你省掉1年面膜?
用1次精华液,相当于平常用200张面膜的效果,达到相同的效果,这就是效果对等的方式。 紧接着,什么样的治愈瓶可以帮你省掉1年面膜?这句话从成本的角度,帮用户算了一笔账,可以帮助ta省去1年的面膜,用户会想:能省钱,为什么不点击进去看看呢?
07:你没用过?+超值好处
句式简介:
这个句式的亮点就在于,先用反问达到吸引用户注意力的效果,用户会觉得:没用过什么?没用过怎么了?这样他就会被吸引。
实例拆解:
比如,有一个卖防滑眼镜的,它有一篇爆文的标题是这样写的:
你没戴过?在北京它已经很火了,出汗不滑,狂甩不掉!
上来一句反问,马上就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用户会心想,没戴过怎么了?他会很好奇的往下看 接下来再描述防滑眼镜的价值,什么价值呢?出汗不滑,运动的时候不容易掉 读到这里,用户如果有需求的话,就会上钩,点击进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做到出汗不滑的,因为在正常的认知中,用户戴眼镜碰到的一个很尴尬的就是,出汗了眼镜就戴不住了,很容掉落,以至于运动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
08:为什么···,却还是···?
句式简介:
这个提问的句式之所以能吸引用户的点击欲望,是因为它是反认知的,意思就是它所表达的,和用户脑海中以往正常的认知,是背道而驰的,不明白没关系,下面具体举例说明,看完你就知道怎么来用这个句式了。
实例拆解:
比如,你是卖文案课程的,可以这样起标题:
为什么马斯洛需求烂熟于心,却还是写不好文案?
很多文案初学者会想当然的认为,了解了一些心理学,人性理论后(比如标题中提到的马斯洛需求),就可以写好文案了,这是他们以往的认知; 但是标题的后半部分打破了这个认知,就是了解了这些人性心理学以后,不一定能写好文案。这个时候用户就会问自己了,为什么和我想的不一样? 所以他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点击标题的欲望就会大大增加!
09:一个···+是如何····
句式简介:
这个句式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可以放大产品的好处,前半部分把产品描述的很普通,但是后半部分却着重把产品的好处给放大,用户读起来能感觉到一种反差,刺激他去点击标题。
实例拆解:
比如,你是做亲子课程的,可以这样取标题:
一个短短的3小时课程,是如何教你做一个不焦虑的爸爸妈妈?
一个短短的3小时课程,听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很普通! 再看后面一句,教你如何做一个不焦虑的爸爸妈妈,这句话会很快的引起共鸣,尤其是80,90后的新任爸爸妈妈们; 为什么呢? 可能他们都还是一个孩子的心态,在如何带好孩子这个问题上面一头雾水,焦虑是必然的,这个时候我们和他们说,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这个焦虑,他们一定会非常的感兴趣! 最关键的是,这个看似很普通的3小时的课程能解决这么大的问题,会让用户对这个课程的兴趣感倍增!
10:···难道就···?为什么···
句式简介:
这个句式的亮点在于,纠正用户生活中的惯性思维,出现问题后,用户很想当然的就想到一种解决办法,这就是惯性思维,其实有时候,这种惯性思维是错误的,不明白的话看下面的例子你就明白了!
实例拆解:
比如,你是做亲子课程的,可以这样取标题:
孩子一哭,难道就只能妥协吗?为什么不试下这个方法
孩子搞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会哭;跌倒了,不想自己爬起来,会哭··· 家长面对这些问题,惯性的解决办法就是妥协,可能他们也知道这样妥协不好,但是别无他法。 这里的反问恰好就刺痛父母心中的痛点,反问的另一层意思是告诉父母们,他们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什么更好的选择呢?标题中没说,你只有点击标题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