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思维导图简版)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过渡时期
1949-1956
基础:建国头三年国民经济的恢复
土地改革
没收官僚资本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
一五计划
1953-1957
主要发展重工业
成果、意义
三大改造
1953-1956
改造形式:生产合作社。国家资本主义等
实质: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评价: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计划经济建立
特点:建设与改造并举
意义:社会主义建设起步
探索十年
1956-1966
曲折过程
良好开端:《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1956)
探索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调整恢复:“八字方针”(1961)
评价:虽有挫折,但成绩是主要的
十年动乱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对经济建设的破坏和影响
周恩来、邓小平领导的调整
文革的教训
两年徘徊
1977-1978
百废待兴
改革开放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工作重点的转移(政治路线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的决策
思想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意义: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来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
1980开始全国推广
1983年基本推广完成
城市
1984年全面展开城镇经济体制改革
下放权力,政企分开,调动生产积极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2年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世纪初,初步建成
对外开放新局面
点:建立4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4)
线:开放沿海14个城市(1984)
面: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闽东南(1985);海南岛(1988),上海浦东新区(1990)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2007年居世界第3位,2010年世界第二
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