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自我之歌
《自我之歌》,主要人物介绍,身份,成就,代表作。研究重心,惠特曼写作过程中的无意识状态和纯粹情感。德勒兹关于写作的独特论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唯有“生成”:德勒兹、惠特曼和《自我之歌》
主要人物介绍
沃尔特·惠特曼 Walt Whitman
身份: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
成就:创造了诗歌自由体 (Free Verse)
代表作:诗集《草叶集》 (Leaves of Grass)
创作背景:1855年首次出版(12首诗),后不断补充(三百余首诗) “草叶”代表了底层的美国普通民众
主题思想:讴歌民主和自由、人类平等、赞美人生、歌颂普通劳动者
艺术特色:打破了长期以来美国诗歌的格式,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大量采用叠句、排句、长句、平行句等形式,广泛应用象征、比喻等手法,并吸收了一部分俗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雄辩的风格。
历史意义: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国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的浪漫主义诗集,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
吉尔·路易·勒内·德勒兹 Gilles Louis Rene Deleuze
身份:法国作家、哲学家,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之一
主要研究:对欲望的哲学思想的研究,并由此出发到对一切中心化和总体化攻击
代表作:《反俄狄浦斯》
短文:《惠特曼》
目的
比较欧洲和美国之间不同的思维模式
美国思维模式
有着破碎的概念 克服对整体和合成的冲动
欧洲思维模式
有着与生俱来的有机整体(合成的意识) 通过悲剧反思或灾难经历获得破碎意识
研究重心
惠特曼写作过程中的无意识状态和纯粹情感
德勒兹关于写作的独特论述
以《自我之歌》为例 进行体系的对比
惠特曼的诗歌体系
其诗歌给人的印象:“一个逃逸的疯子,在令人怜悯的胡言乱语中咆哮”
《自我之歌》展现了德勒兹精神分裂症分析中精神分裂的症状和游牧思想的特征
德勒兹的理论体系
其精神分裂症分析理论被讥讽: “成体系的精神错乱”
阐述了欲望和欲望生产的概念
欲望生产三个组成部分
欲望机器
无器官的身体
游牧的主体
欲望生产过程:以无器官的身体为平面, 在这个平面上,欲望机器不断结合,又 不断分离,生产的成果就是时时更新的 和游牧的主体
欲望过程中三个生产阶段
生产的生产
记录的生产
消费和圆满的生产
三者形成一个连续的生产循环
系统分析和阐述了主体生成流变的过程
惠特曼的诗歌世界
异质实体相互连接和匹配
游牧主体在其中流动、更新、游移、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