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人都能用英语》-李笑来著-读书笔记
李笑来老师人人都能用英语精读、精读再精读:1.读好书一定要慢;2.人们为什么讨厌精读;3.为什么全都读懂了可是题目就是做不对;4精读的方法。编辑于2022年04月13日20:57:28成长学习力英语
编辑于2022-05-10 11:36:49李笑来老师--人人都能用英语
TOEFL考试是目前最权威的因故水平测试之一,听说读写,无论哪一个部分,都需要足够的英语记忆能力。 “准确、全面的细节复述能力”-“文字理解能力”
"No field of study can advance significantly unless outsiders bring thei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o that field of study." 除非有外来者带来其它领域的知识与经验,任何一个领域都不可能大幅度进步。 所谓“浸泡式学习”,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里,强迫学生只使用第二语言,禁止使用母语,进而刺激大脑加速构建新的脑图。风靡全球的罗赛塔石碑语言学习软体(Rosetta Stone9)就是基于这个原理开发出来的。 self-fulfulling prophecy 当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事实上那件事情原本并不见得一定会发生),那么此事最终真的会发生。 教育实际上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早一天觉悟,就早一天挣脱枷锁,就多一天的自由。自由是有快感的,尤其当你解脱之后,看到身边有无数的人被自己的诅咒所禁锢的时候,那种对别人没有恶意、对自己感到庆幸的快感,将使得你更加珍惜得之不易的自由。 人傻是被教出来的。 老师的力量是相当有限的。 它的存在本身具有非凡的意义。(举例,新东方的存在) 习得第二语言就是这样一个现实而又可行的目标。
重塑自己的语音
问题:害怕自己的发音不标准
全世界所有的语言都有各种各样的口音 在 Paul Meier 的网站上,有一个页面,http://www.paulmeier.com/booklets.html ,其中有各种各样口音的英语方言示范 作为第二外语,发音不标准、不好听、不清楚是自然的,正常的。
注意语言语言的区别
语言的意义:记录、传递、交流思想的载体和媒介。 学习一门技能,本质上来看就是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建立连接的过程。
担心:因为自己发音不标准或难听招致嘲弄
嘲弄他人对他人来讲永远是破坏性的,对自己来讲也不可能是建设性的,因为嘲弄他人本身并不会提高自己的水准,顶多获得一些快乐的幻觉。
如何重塑语音
“改建”或者“重建”自己的语音过滤器 大量输入,且持续六个月 ”是否听懂“在这里并不重要。大幅度提高听觉输入量的目的在于重建语音识别能力,不在于文字理解能力。获得与语音过滤器之后,再考虑”听的懂“,这样可以集中注意力(一切学习的基本前提) “循序渐进”不一定是好策略 不要只听标准录音,CNN。 泛听的窍门:一只耳朵,不低于四小时
1.要宽于律己
暂时不必过分追求“标准” “多听多说”慢慢就会越来越接近标准——更多、更密集的练习
2.放慢你的语速
说得快不等于说得流利 元音该长的就要长,而双元音要尽量饱满
3.比连读更重要的是停顿
4.很多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不准”,而是干脆错了
究竟该怎么读,应该查字典。
发音技巧
5.一定要学会音标
音标学习策略 1. 首先确定自己有足够的朗读经验。比如,每日晨读一小时(听录音读课本就好)坚持了 至少三个月以上。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多数语言都已经把握得足够好(要很久以后才能 做到接近“标准”呢),于是,学习音标就有了保障。 2. 只完整学习一个体系。如果还在初中,那么可以选择 D.J.音标,或者是 K.K 音标—— 即,你的课本所使用的那种。如果已经是学英语多年了的人,那么就要选用自己正在使 用、最常使用的词典的音标体系。 3. 最好使用计算机上的有声版词典,这样就可以把所有例词都查出来,并录制成 mp3。 反复跟读。 4. 对照着音标表,抄写每一个例词的音标,反复若干遍(最好 7 遍以上)。 5. 抄下例词表,而后默写相应音标,而后检查(至少两遍)。 6. 以后每查一个单词,都要把音标标记在原文边上。 7. 有必要花时间学习英文的拼读规则。忽略拼读规则是绝大多数英语学习失败的人犯下的 错误。他们宁可去学好像更有短效、或者感觉更加“高级”的“词根词缀”,也不去学 最基本的,并且一生都用得到的拼读规则。 ! 学习英式发音及其音标,可以用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中文站的 Flash 教程《Guide to English Phonetc Symbols》40 ! 学习美式发音及其音标,可以使用爱荷华大学的美国音标在线学习程序《 Phonetics: The Sound of American English》
6.音节的划分
一个音节必须有、且只有一个元音。
7.自然语流中的强读与弱读现象
掌握强读弱读规律,是使自己的语流变得自然的关键。 某个单词被强读或者被弱读的时候,该单词的元音长短和重音所在(如果是多音节单 词的话)都会相应发生变化。 如果一个单词被强读,那么这个单词中的: ! 长元音会被读的很清楚,并且足够长,甚至显得更长一些; ! 双元音会被读的很饱满,并且显得很有弹性; ! 落在重音上的短元音都会显得更长一些; ! 重音所在的音节可能带着不同的声调(平调、升调、降调)…… ! 重音所在的音节可能带着不同的音高(往往是“高”、“中”、“低”中的“高”)…… 如果一个单词被弱读,那么这个单词中的: ! 长元音会变得短一些(几乎与短元音的长度相当); ! 重音音节会变得与非重音音节一样轻; ! 很多元音都会发生变化,向/#/靠拢; ! 轻辅音/s/、/t/、/k/、/f/之后的元音/#/可能会直接被省略掉; ! 整个单词所处的音高往往是“高”、“中”、“低”之中的“低”,最多是“中”……
8.精雕细琢/t/、/d/和/s/
而英文中的/t/,在发音的时候,舌尖起始位置并不是在牙齿上,而是 在上牙龈上——牙齿与牙龈交界处上方一点点。 而英文中的/s/舌尖起始位置不是贴着上牙齿。舌尖的起始位置与/t/、/d/大 致相同,但是,并未顶到上牙龈上,而是略微留出一点空隙
9.攻克所谓连读,从辅音/l/做起
10.掌握浊化,从/t/做起
11.掌握失爆,还是得从/t/做起
12.攻克所谓的“同化”
13.总结一下/t/
! 英文/t/的舌尖起始位置与中文[t]不同,英文/t/的舌尖起始位置在牙龈上; ! /t/如果被夹在两个元音之间(且之前的元音所在的音节是重音音节的话),那么要轻微 浊化; ! /t/在后面接着一个辅音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所谓的失爆现象;/d/也是如此; ! 如果后面接的辅音是/s/,那么便要演化出/ts/的音;而/d/则演化出/dz/的音; ! /d/在/p/和/sh/之后会被读成/t/; ! /t + j/可能会变成/ʧ/;而/d + j/可能会变成/ʤ/(这就是所谓的同化现象)。
14.技巧加重点:“声调”
15.元音/ʌ/和/æ/
16.双元音
17.其它辅音/θ/、/ð/、/v/、/ʒ/
18.音调(Pitch)
“Step-up-and-step-down pattern” " 每个元音长短都要恰当 " 语流中的强读弱读词汇要分清 " 在合适的位置要停顿 " 声调模式恰当 " 位于意群之首的重音音节带有相对更高的音调
19.第一次全面练习
20.关于口音和外教
良好的沟通需要思考能力——你最好有能力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组织能力——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效果可能全然不同;观察能力——基本的情商总应该有吧?要看什么人说什么话,或者起码需要调整说话方式;文字理解能力——不仅要听得清还要听得懂人家说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什么言外之意;最好还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就算你语音地道又怎么样?若是你缺乏基本常识,谁愿意跟你只是打打招呼聊聊天气,而后就不知所云? 可怕的并不是“不会说”,而是“没什么可说” 英语很难独立存在,如果只想着学英语,才是学不好的真正原因。
21.跟读训练具体步骤
1.精读文本 2.反复听录音,做自然语流修正标记 3.反复跟读 4.录音矫正 5.背诵 一篇文章要跟读多少遍才行:至少60遍
22.浪费生命的重要原因——要求过低
大多数人对短期收益要求太高,对长期收益要求太低。
朗读、朗读、再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育的最古老、最普及、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训练方式。
朗读有助于提高文字理解能力
儿时的文字训练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思考能力,进而影响一生的生活质量。
朗读训练会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理解速度
阅读理解速度的瓶颈在与理解速度,而绝非输入速度。 “输入”的方式至少有以下常见的三种: 1. 扫读:只用眼睛快速浏览文字(本质上来看是必然以遗漏一些信息为代价) 2. 默读:在用眼睛浏览文字的同时脑子里有一个声音在“说”这些文字,并不实际发声 3. 唇读:在用眼睛浏览文字的同时嘴唇翕动“说”出这些文字 4. 朗读:大声把自己读到的文字说出来 而文字本身就是有声音的。
不必专门练习听力,朗读就够了
专门提出听写训练:听不懂写个屁嘛,听的懂写个屁嘛。
朗读训练可以提高语言文字记忆能力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我们最终都要能够做到用那一门语言自如地记忆篇章、转述大意。 有足够的英语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朗读训练能够提高表达能力
记住大量的表达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朗读训练可以提高语言文字模式识别能力
pattern recognition 母语直觉
拿起词典独自上路
1.不查词典者死
英语老师的大脑在迅速进化,因为他在不停地用着它,同时还赚着钱;而学生的大脑在迅速退化,因为他们根本不用它,并且(又一次)花着钱。 多用词典,举例:新华字典
2.多一点细心和耐心就能超凡脱俗
望文生义是最大的阅读理解障碍。 望 文 生 义 的 根 源 第 一 个 是懒,第二个是自以为是,第三个是既懒又自以为是而产生、又恰恰因为既懒又自以为是而难以克服的自我局限。
相关工具
3.搞定词组——金山词霸的可取之处
不一定词霸,能识别词组的都是利器。
4.把Word打造成英语学习利器
鼠标取词,词典面板,同近义词词典,英语助手,定制阅读文章词汇列表
5.关于韦氏词典
9.词汇量不是问题,概念量才是瓶颈
高级思维活动依赖概念(而非词汇本身)的理解、组织、扩展、应用、重新理解、重新组织、进一步扩展和进一步运用。词汇量等同的人之间概念量却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 因为人毕竟是必须依赖思考才能做出决定的动物。而每一次决定、每一次判断,都依赖对过往存储在自己脑中的各种各样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的概念的有效处理。
10.是否一定要用“英英词典”
笑来不以为然。 英语毕竟是我们的第二语言。 搭配词典最重要
必须迅速搞定语法
1.没文化的人才讨厌语法
为了翻译,必须“研读”——比“精读”、“通读”、“泛读”,都要仔细。 可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东西竟然招来大多数人的厌烦甚至憎恨呢?也许是因为语法学习很难看到直接受益。人们大多不喜欢不直接的东西。根源又在于人天生短视。(这句很亮)
2.阻碍语法学习的幻觉
拒绝学习等于拒绝进化。 语言学习的最基本手段就是模仿 在任何文化中,人们最为恐惧的第一件事儿是死亡,而紧随其后的就是当众讲话。 拿来一本语法书,应该先把它想象成地图。 查语法书就这么简单:1) 锁定功能词,2) 检索索引,而后 3) 逐一翻阅相应内容,看看能否找到合适的解答。 《朗文英语语法》和《朗文高级英语语法参考及练习》 《剑桥中级英语语法》 ,作者 Raymond Murphy
7.反复通读至少一本语法书
学习外语的真正难点在于母语和外语这两种语言之间的非一一对应之处。 所以,我建议学生通读语法书的方法是这样: 1. 逐页浏览; 2. 仔细阅读每一个例句(而那些语法概念能不能完全理解,能不能一次就记住倒在其 次); 3. 判断这个例句的英文表达与中文表达是否相当地“非一一对应”?如果是,则做出 标记(要是有“呀,让我用英语表达这个意思,可能说出来的就不是这样了!”的 念头的话,就应该做标记了); 4. 积累到一定数量,就把这类句子摘录出来,做成替换练习模板,反复造句并朗读, 直至熟练; 5. 继续浏览; 6. 通读一遍之后,如此这般再反复几次……
精读、精读再精读
1.读好书一定要慢
我总觉得“泛读”只有一种用处:用来粗略地判断拿在手中的书质量如何。 “Google + Wikipedia + English = Almost Everything” ,笑来说“记笔记一定用 Google”。 摘 录 原 文 不 再耗费力气(伟大的 Copy/Paste),写 下 批 注 ,甚 至 干 脆 写 一 整 篇 文 章 ,加 以 分 类 关 键 字( 以便将来搜索),相当耗费时间。但这个时间耗费的值当,不记笔记的人无法理解这种时间精力耗费的合理性,正如不成事儿的人永远不知道事无巨细的道理一样。 好书读一遍是不够的。读书的最大惊喜往往来自反复阅读的“偶然”发现。阅读会刺激思考,思考进而会改变阅读的质量,两者会相辅相成,相生却永不相克。
2.人们为什么讨厌精读
关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教育设计者原本的意愿和顺序很可能是这样: 1) 先识字,并识足够多的字(显然常用三千汉字肯定是不够的——对那些了与追求知 识的人来说); 2) 习得足够多的词汇量; 3) 学习更多、更复杂的是概念——每一个重要的概念都需要大量的篇幅阐述; 4) 与此同时习得基本的逻辑运用能力,以便能够更有效地理解组织已知概念及其相关信息; 5) 通过不断的精读习得更多的概念理念; 6) 通过大量的泛读扩充补充自己的概念和理念; 7) 通过实践重新理解重要概念,修正对重要理念的理解; 8) 精读与泛读相互补充、交互运用……
3.为什么全都读懂了可是题目就是做不对
模式识别 人类太依赖这种能力了,乃至于模式识别还有一种模糊处理的变体,叫做“模式拼接”
4.精读的方法
真正有效的方法总是非常简单的。 读第一句,明白二:1.语法知识,2.概念体系 读第二句,明白三:1.语法知识,2.概念体系,3.两句之间的关系 处理段落还有另外一个任务——概括 1. 挣扎着搞清楚每一句话的确切含义。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查词典,查语法书, 甚至去查 Google。“ 自 己 动 手 ” 比 “ 花 钱 让 别 人 替 自 己 干 活 ”( 比 如 , 报 班 上 课 听 讲 ) 在 这方面不知道要有效多少倍。 2. 理解每句话之间、每个段落之间的关系。处理段落还有另外一个任务——概括。 3. 整理词汇。要知道,读完一篇文章之后,自己动手整理词汇,远比背单词书效率高出许 多——可惜,大多数人并不相信。 4. 反复阅读若干遍。读着读着就可能发现很多第一次读并没有注意到的东西。 5. 复述文章。能够书面或者口头复述刚刚读过的文章,实际上需要很多综合能力:记忆力、 逻辑能力、转述能力、重新组织能力、再理解能力等等。 6. 养成相隔若干天后复习的习惯107。 其实,无论哪一种考试,拿来真题,如此处理 50 篇左右的文章,就基本上所向披靡了。
5.快速阅读往往并不靠谱
速度的瓶颈根本就不在于“输入方式”,而在于“理解能力“ 积累阅读量是提高阅读理解速度唯一方法。读书多的人读书快。
6.给自己种一棵读书种子
语言文字 是用来表述、记录、交流思想的。 举例:animal farm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for a reason. They're not there to keep us out.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to give us a chance to show how badly we want something…” 所有的人获取知识的最为基础的手段就是通过“体验”。 比“体验”再高级一点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就是“试错”(Trial and error)。 “试错”往往需要勇气。所以,鲁迅先生曾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令人敬佩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鲁迅先生接着说,“第一个吃过螃蟹的人肯定也吃过蜘蛛,因为两者 外形极为相似;只是他觉得螃蟹的味道可口而蜘蛛的味道不可口。” 在“试错”这个手段的基础上,另外一个“聪明”一点的,也重要得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是通过“观察”。 于是,“阅读”就成了获取知识的更加重要的手段,当然也是相对更加需要心智能力的手段。 文字太重要了。但是,明显的另外一个事实是,小学、中学、大学总计差不多十五年左右的时间貌似并不可能,也没有做到“教育”出另外一个哥白尼、另外一个伽利略、另外一个牛顿,或者另外一个达尔文、另外一个门捷列夫,甚至另外一个爱因斯坦。显然,还应该有更重要的获取知识的方法, 其使用以及传授的难度之高甚至连世世代代的精英们前仆后继呕心沥血精心设计的“正规教育”体系都往往以失败告终。
7.如何拥一个像 Umberto Eco 教授的私人图书馆一样的甚至更好的图书馆
about Umberto Eco 他认为没读过的书要比读过的书更加重要,更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常用的搜索方法有这么几个: 1. 在 Google 上直接搜索书名或者作者名。 2. 在 Google 搜索里指定文件格式 电子书的最常用格式包括这么几个:chm, pdf, djvu。chm 格式无需特殊的阅读器,pdf 需要安装 Adobe Reader;而 djvu 也有自己的阅读器122。而很多的时候,网络上这些电子书往往会被压缩成 rar、zip 或其它格式;最好安装一个WinRAR123或者 7-Zip124解压程序。 3. 到 Google Books 上看看有没有可以直接浏览的版本 4. 到 P2P 站点搜索 网上有无数的 P2P 资源网站,国内比较的是 verycd.com。此外,ebookee.com 和ebookee.com.cn 也不错。 5. 用 emule 这个软件内建的搜索功能 6. 使用 gigapedia Gigapedia 也许是目前最大、最全的电子书籍网站,一本书要是在这里都找不到电子版,在其它地方也基本上休想找到了……使用 gigapedia.com 或者 gigapedia.org 都可以访问。访问该网站需要注册——免费的。 7. 干脆自定义一个专门的搜索引擎 Google 的自定义搜索引擎(Google CSE126)功能非常强大。我专门做了一个搜索电子书的CSE,在这个页面上可以找到:http://is.gd/6nUgW 8. 到 WikiPedia 上搜索一下作者和书名 9. Rapidlibrary.com
9.如何收集好书
1.最先可以从作者入手,买牛人写的书,尝试着去理解牛人的看法和想法。想了解任何一个学科,都可以先去看看那个学科里当前最著名的人写过哪些书。 eg:读心理学Martin E. P. Seligman 的What You Can Change and What You Can't: The Complete Guide to Successful Self-Improvement。 2.另一个方式,从版次入手。 3.从“参考文献”入手 4.(笑来的选择)优选那些有电子版,有声版的书
勤练写作就能提高口语
TOEFL 作文题目可以在这里下载: http://www.ets.org/Media/Tests/TOEFL/pdf/989563wt.pdf GRE 的 Issue 题目访问地址是: http://www.ets.org/gre/general/prepare/sample_questions/analytical/issues/index.htm l GRE 的 Argument 题目访问地址是: http://www.ets.org/gre/general/prepare/sample_questions/analytical/argument/index.html 有两个方法更为有效:1) 自己给自己改作文;2) 帮别人改作文。 1. 单词拼写错误:未按照单词的正确拼写方式书写单词,但不包括由于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差异所带来的单词拼写差异。 2. 名词单复数形式错误:错误地使用了名词的数,包括:使用了不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使用了集合名词的“复数”形式,在应该使用复数的地方使用了单数名词(或反之)等。 3. 单数可数名词未受限定:句 子 中 出 现 的 单 数 可 数 名 词 之 前 没 有 使 用 限 定 词 ,包 括 冠 词 、不定代词、指示代词、名词或代词所有格、数词与某些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 4. 词性错误:在选择词汇的过程中忽略了英文词性的特性,仅按照含义来使用词汇,从而发生了词性使用错误的现象。 5. 修饰关系错误:违反了词汇修饰的规则,采用了不恰当的修饰关系。包括用形容词修饰动词、形容词修饰形容词,副词修饰名词等。 6. 搭配错误:句子中出现了不合适的词汇修饰、限制、说明现象,或者错误地使用了固有的词汇搭配形式。 7. 词序错误:未使用正确的、符合习惯的表述语序来对内容进行陈述。其中包括修饰词顺序错误,该倒装时没有倒装等。 8. 非谓语动词使用错误:错误地使用了现在分词、过去分词、或动词的不定式。其中包括: 9. 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误用:作者没有保证逻辑主语与分词的一致性,即当逻辑主语发出动作时使用了过去分词,而在承受动作或状态时使用了现在分词。 10. 不定式与动名词误用:动名词表达的是“状态,性质,心境,抽象,经常性,已发生 的”;不定式表达的是“目的,结果,原因,具体,一次性,将发生的”。 11. 介词误用:错误地使用了介词。 12. 连词误用:错误地使用了连词。 13. 关系代词误用:在定语从句中错误地使用了关系代词。 14. 冠词误用:没有分清楚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区别,或对两个不定冠词的用法不清楚而错误的使用了冠词。 15. 代词误用或指代不明:作者使用的代词的数或者性与名词不匹配,或者读者无法直接判断作者使用的代词所指代的对象。 16. 句子不完整:句子中某成分,尤其是构成句子的主干成分残缺。 17. 主谓不一致: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在”数”上不满足一致关系。 18. 违反主句专一原则:当一个句子由多个分句组成非简单句时,作者没有确保有且仅有一个主句,即所有从句必须有连词、关系代词或者分号等引导或隔离,但必须保证有唯一的主句。犯此类错误的句子叫做”流水句(run-on sentences)”或 ”逗 号 拼 凑 句(comma splice)”。 19. 比较句错误:包括作者在比较句中的比较主体不一致,即在一个比较句中,作者所引入的两个比较对象不具备同样的本质和属性,即”不可比”,或比较级使用错误等。 20. 并列主体不一致:在并列成分中,作者没有做到并列双方在结构、功能、性质方面完全对等。 21. 时态错误:句子谓语动词所使用的时态与句子所在的上下文环境不一致。 22. 语态错误:句子谓语动词所使用的语态(主动/被动)与主语不一致。 23. 语气错误:句子没有根据上下文采用正确的实语气或虚拟语气。 24. 不符合英语习惯用法:句子或词等满足语法规则,但是不符合英美国家的母语使用者的表述习惯。
获取一个真正的思考能力
! Thought and Knowledge: An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Thinking 4th edition, by Diane F. Halpern ! Thinking and Deciding, 4th edition, by Jonathan Baron ! Argumentation: The Study of Effective Reasoning by Zarefsky David (Audiobook) ! Craft of Research, by Wayne C. Booth, Gregory G. Colomb, Joseph M. Williams ! Good Reasoning Matters!: A Constructive Approach to Critical Thinking 3rd edition, by Leo A. Groarke, Christopher W. Tindale 另外,还有三本关于文风(Style)的书籍也一定要看: ! A Plain English Handbook (1998), from Security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Prefaced by Warren E. Buffett (http://www.plainlanguage.gov) ! On Writing: A Memoir of The Craft by Stephen King (with audiobook) ! Style: Toward Clarity and Grace by Joseph M. Williams
补记
1做事最怕眼高手低
定义一个现实的标准
2.其实连哑巴英语都并不那么坏
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一门外语最大的公用莫过于增加一个不一样的信息获得渠道。从这一点上来看,哑巴比聋子、瞎子强多了,而后两者之中,瞎子又远不如聋子。 恰恰是因为用得不好才应该多用勤用。多用一点就比原来用得更好一点——这其实就是所有工具的特点
3.速成绝不可能
Samuel Johnson 则认为或许还不止十年才行,他说:任何领域 的卓越成就都必须用一生的努力才能取得; 稍微低一点的代价都是换不到的。Chaucer 则感叹道: “生命如此短促,学习技艺却要这么地长” 10000小时定理 一切都靠积累
4.英语不能只学不用
5.背单词不是学英语
An essay is written with words just as a house is built with bricks, but merely a collection of words cannot be called an essay any more than a pile of bricks can be called a house. 最好的、最有效的是最朴素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积累词汇,通过频繁使用消化词汇——这也是不二法门。
6.学以致用
反过来,“用”其实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首先,“用”是主动的,“学”却很可能只不过是被动的动作。其次,不“用”就是没有实践,缺乏实践,就不可能真正深入;所以,脱离实践的“学”从来只能是“纸上谈兵”。 有时候,我们必须故意“激进”一点,才能让自己回到正轨;有时候“温和”只能让事态进一步恶化。
7.为了学好外语,一定要修炼好母语
老外的文章并不是因为辞藻华丽句式复杂才值得看 (任何文化都一样——包括中文世界——讨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文风),而是因为好的文章简洁、有效、朴素、具体、生动(想想看,在中文世界里,这样的文风不也是被认为最佳的么?至少孙犁先生就这么认为。)
8.十分钟重修语文
词汇,语法,逻辑,文风,修辞,知识,沟通,实践,技巧,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