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基础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学习记录,包括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心理学发展简史、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感觉、知觉、记忆等内容。
编辑于2022-05-10 23:07:27基础心理学
绪论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心理学概述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认知
需要和动机
情绪、情感和意志
能力和人格
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的脑的机能,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 心理现象是做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 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才由初级逐渐发展到高级的 灵长类动物像猴子猩猩它们的心理是出于思维萌芽阶段
心理是对客观现象的反应
心理学发展简史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840年德国生物学家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的定律,即韦伯定律
1879年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冯特心理学之父)
学派分针
构造心理学
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
机能注意心理学
是做达尔文进化论和詹姆斯实用主义思想的推动下建立 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
行为主义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
格式塔心理学
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并由此建立了完形心理学 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
精神分析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
客观性的原则
辩证发展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心理现象的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个案法
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元及其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个部分组成
树突接收外界刺激,将外界刺激的物理、化学等的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
轴突再将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到其他神经元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三种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从解剖上看,外周2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躯体神经系统和自助神经系统
从功能上分,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植物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又叫植物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根据自主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脊髓
脑干
包括延脑、桥脑、中脑三个部分
是脑中最古老的部位
桥脑在延脑之上,小脑之前是联系端脑与小脑之间神经纤维的通道
中脑在桥脑之上,是上下神经纤维的通道
脑干上分布着一个灰色的像渔网一样的组织,叫脑干网状结构, 是条件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间脑
间脑位于脑干之上,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四个部分构成
丘脑:除嗅觉以外,其他感觉器官都要在丘脑换一个神经元
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
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下重要的神经中枢 它调节着内脏系统的活动
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进行
小脑
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端脑,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大脑,覆盖于脑干、间脑和小脑之上
大脑外层是密集的神经细胞体,称为大脑灰质,又叫大脑皮质或大脑皮层
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
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
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
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级
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与复杂的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1860年法国外科医生布洛卡发现运动性失语症
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实验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垂体腺
肾上腺
甲状腺
性腺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巴普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
兴奋和抑制
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巴普洛夫所研究的是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
斯金纳研究的称为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
巴普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条件反射的抑制
扩散和集中
相互诱导
动力定型
感觉、知觉
感觉概述
感觉到定义
感觉到种类
按照感觉到来源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 包括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刺激引起的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引起感觉到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两者成反比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
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性也可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各种感觉
视觉
视觉的适宜刺激
波长在380-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视觉器官
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 椎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椎体细胞的细胞体呈圆锥状,集中在视网膜的中央窝及其附近
杆体细胞的细胞体呈杆状,集中在视网膜的边缘及其附近
颜色视觉
颜色的特性
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三种特性
灰说非彩色,没有色调,饱和度为零,只有明度一种特性
颜色混合
色觉异常
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
色盲中女性色盲的人数仅仅是男性色盲人数的1/10
听觉
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感受性
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
1000-4000赫兹的声音最敏感
老年人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他首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音的听觉
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使听觉阈限升高的现象叫声音的掩蔽
听觉器官
内耳中的科蒂氏器官是听觉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即听觉的感受器
听觉的特性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特征
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嗅觉
是最古老的感觉
味觉
皮肤感觉
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
平衡觉
平衡觉又叫静觉,其感受器是内耳的前庭器官
运动觉
内脏感觉
内脏器官的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不引起内脏感觉
痛觉
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时产生的感觉
痛觉最难以适应,有人没有痛觉,这是很危险的
一个人对疼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有关
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
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像
感觉后像有时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这种后像叫正后像
后像的性质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反,这种后像叫负后像
彩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
感觉对比
在一张绿纸中间放一小块灰纸,注意看绿纸,持续一会之后, 会发现绿纸中间的灰纸带上了红色,这就是彩色对比
红花陪绿叶看起来更明显就是色彩对比
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相继对比,如先苦后甜的对比。 各种感觉出现的对比分别叫作视觉对比(包括明度对比和色调对比) 嗅觉对比、味觉对比和温度对比
联觉
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事还引起另一种感觉到现象叫联觉
本来一种刺激能引起一种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别的感觉,这种现象叫联觉
视觉可以引起触觉
知觉概述
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各种感觉到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又高于感觉
知觉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
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 各种属性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
选择性
根据感觉通道的容量和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的物体当做知觉的对象, 知觉得格外清晰,而把其他对象当作背景,知觉得对比模糊, 也就是选择地知觉外界物体
恒常性
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简称常性
除大小知觉的恒常性,颜色、明度、形状、运动也都具有恒常性
理解性
在知觉某个物体时,人民总想知道它是什么,实际上就是想用一个词把它标示出来, 如果用词把这个物体标示出来,那么对这个物体的知觉就变得比较稳固了,
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 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大小知觉
形状知觉
方位知觉
距离知觉
肌肉运动线索
眼镜的调节作用
双眼视轴辐合
单眼线索
对象的重叠
线条的透视作用
空气的透视作用
明暗、阴影
运动视差
双眼线索
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物体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
在估计的准确度上听觉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
情绪也会影响对时间的估计
机体生理变化是有节律的,这种节律成为生物钟
运动知觉
错觉
错觉是做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的
两个大小不等、重量相等的木盒,踮起来觉得小的重,大的轻,形状的大小影响了对重量的判断,叫形重错觉
眼镜看着台上作报告的人,觉得声音是从讲台上传来,低下头不看作报告的人,又感觉声音是从旁边扩音器传来,这叫视听错觉
记忆
记忆及记忆过程
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反应
记忆的种类
形象记忆
情景记忆
情绪记忆
语义记忆
动作记忆
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秒以内的记忆叫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
1分钟以内的记忆叫短时记忆
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叫长时记忆
记忆的过程
遗忘及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的保持曲线说明,遗忘的速率开始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率就越来越慢
遗忘的原因及系列位置效应
思维、言语及想象
思维概述
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的特征
思维的智利操作过程
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概括
思维的种类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概念形成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 概念是思维活动是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概念的内涵越深,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越浅,外延越广
概念形成
问题解决及对问题解决的研究
问题解决的定义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迁移的作用
原型启发的作用
定势作用
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浅的心理准备状态叫定势
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或者刚刚发生的经验都会使人产生定势,这种定势会影响到后边从事活动时的感知觉,思维等心理活动
语言与言语
语言与言语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工具,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
言语活动的形式
外部言语及其种类
对话言语
独白言语
书面言语
内部言语及其特点
发音器官活动隐蔽性
言语的减缩性
u度快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运动言语中枢
又叫布洛卡中枢损伤时,表现为说话迟钝、费力,不能说出连贯、流畅的语言,病人可以听懂别人说话,还能写字、认字,这种言语缺陷叫表达性失语症
听觉性言语中枢
又叫威尔尼克中枢,损伤后,他的听觉器官正常,仍然听到声音,但不能分别语言,对字词失去了理解的能量,这种言语缺陷叫接受性失语症
视觉性言语中枢
位于顶叶、枕叶交会处的角回是主管阅读的,成为视觉性言语中枢,损伤后,能看到字词却不能理解字词的含义,这种言语缺陷成为失读症
书写中枢
位于额中回,患者其他运动机能正常,却不能写字、绘画,这种言语缺陷叫失写症
表象和想象
表象和想象的定义
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
幻想
意识与注意
意识概述
意识
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金华的最高产物
无意识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睡眠
睡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脑电波的频率地,波幅较小;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短暂爆发,频率高,波幅大;第三阶段的脑电波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第四阶段成为深度睡眠
梦
注意概述
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定和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
注意点种类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注意点特征
注意广度
注意广度大约是7加减2,即5-9个项目
注意点稳定性
注意转移
即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
注意分配
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
条件:有些活动是非常熟悉的,且有内在联系的
需要与动机
需要与动机概述
需要
需要的定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需要的种类
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动物和人都有自然需要,但无论是满足需要的对象,还是满足需要的方式,人和动物都有本质的区别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动机
动机的定义
动机的产生
动机是做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或叫驱力,是生理性动机
能引起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
在诱因的作用下,即使机体内部并没有失去平衡,也会引起活动的动机
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动机的种类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的层次
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和情感概述
情绪、情感和表情
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表情
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表情,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
动机功能
组织功能
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的维度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
动力性
激动度
强度
紧张度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心境、激情和应激
按情绪的状态,也就是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而不问情绪的性质是喜悦还是悲伤,可以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状态
心境
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激情
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应激
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道德感
美感
理智感
意志
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标,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准备阶段
双趋式冲突
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
双重趋避式冲突
执行决定阶段
意志品质
意志的自觉性
意志的果断性
指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的品质
意志的坚韧性
指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品质
意志的自制性
指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