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高一下化学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率,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率的应用。元素周期票分为元素周期表基本结构,元素位置的确定,内容点总结。
编辑于2022-05-11 23:49:08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概念与实质
概念: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结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元素原子的结构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规律
同周期从左到右依次减小
0族元素半径最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1-20号元素中(除O、F)
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正价 + ︱最低负价︱= 8
金属元素无负价
O、F无正价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取决于得失电子能力
金属性:元素的气态原子失电子的能力
非金属性:元素的气态原子得电子的能力
判断
金属性
单质还原性强弱(金属活动顺序置换)
元素的单质与水或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
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
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元素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和气态
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弱
规律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序数增加,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
卤族元素
物理性质
从上至下
颜色逐渐加深
密度逐渐增大
熔点逐渐升高
沸点逐渐增大
卤素单质的颜色
氟,气体
单质:浅黄绿色
水中:剧烈反应
氯,气体
单质:黄绿色
水中:浅黄绿色
溴,液体
单质:蒸气为红棕色,液体为深红棕色
水中:黄色~橙色
苯中:红棕色
CCl₄中:红棕色
碘,固体
单质:蒸气为紫红色,固体为紫黑色
水中:黄色~褐色
苯中:紫红色
CCl₄中:紫红色
化学性质
相似性
都能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
都能与氢气反应生成卤化氢(HX)
都能与水反应
都能与碱反应
结构上的相似决定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
递变性
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从上至下剧烈程度: 逐渐减弱
从上至下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从上至下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 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小结
同一主族元素,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在性质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从上到下
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
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
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
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
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
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碱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序数的规律及其应用
规律一 : 元素的周期序数 = 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
规律二:“┻”型、“┳”型关系之间的序数规律
规律三:原子序数差值规律:
同周期IIA与IIIA原子序数差值规律
第2、3周期时,差1
第4、5周期时,差11
第6、7周期时,差25
上下相邻的同一主族及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
IA、IIA族:相差上一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IIIA~VIIA、0族:相差下一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原子结构: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科学探究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科学探究2: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与O₂反应
钠
现象:钠先熔化,然后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方程式:
钾
现象:剧烈而迅速地燃烧,发出紫色火焰
方程式:
与水反应
钠
现象:剧烈反应,钠熔成闪亮的小球,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中滴入酚酞变红色
方程式:
钾
现象:在水面上剧烈反应,发生燃烧
方程式:
化学性质
相似性
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显+1价,它们都能跟氧气等非金属单质以及水发生反应。
递变性
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Li 、Na、K、Rb、Cs)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与水和氧气的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的氧化物越来越复杂,元素的金属性(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
物理性质
相似性
颜色为银白色,柔软(铯略带金色光泽)
递变性
密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熔沸点从上至下逐渐降低
用途
锂电池是一种高能电池
钾的化合物最大用途是做钾肥
铷铯主要用于制备光电管、真空管
第一电离能
元素气态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
逐级
意义:衡量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
第一电离能越小,原子越容易失电子
影响因素
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原子电子构型
特例:全充满、半充满、全空电子构型元素稳定性较高(IIA、VA)
电负性
定量表示不同元素原子在化合物中吸收电子能力相对大小
递变
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非金属性↓,金属性↓
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金属性↑,非金属性↓
应用
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金属电负性一般小于1.8,数值越小,金属性越强
非金属电负性一般大于1.8,数值越大,非金属性越强
判断化合价
电负性小,吸电子能力弱,化合价为正价
电负性大,吸电子能力强,为负价
判断化学键
两成键元素电负性差值
大于1.7
通常离子键
小于1.7
通常共价键
总结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增强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减弱
碱性最强:CsOH
酸性最强:HClO4(高氯酸)
小结: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核外电子排布(主族)
半径:电子层数与核电荷数
化合价->主族序数(特例:O和F)
金属性:同主族与同周期->置换出H₂的难易、最高价氧化物的碱性
非金属性:同主族与同周期->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如:,F>O>Cl>N=S)
氧化性与还原性:单质的氧化性看元素的非金属性(特例:N₂氧化性弱),单质的还原性看元素的金属性
气态氢化物溶于水之后的酸性:HF弱酸,HI强酸->非金属原子半径越大,对H的束缚力越小,越容易分开,如H₂S<H₂Se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应用
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同周期
核电荷数:增大
电子层数:相同
原子半径:减小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
核电荷数:增大
电子层数:增大
原子半径:增大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
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价电子:原子核外跟元素化合价有关的电子,一般是最外层电子,有些元素也包括次外层电子和倒数第三层电子
主族元素化合价
最高正价 = 族序数 = 最外层电子数 = 价电子数
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 = 族序数 - 8
最高正价 + 最低负价 = 8 (H例外)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位、构关系
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周期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构、性关系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
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 =最外层电子数- 8 (H例外)
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半径
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位、性关系
同周期:从左到右,递变性
同主族
相似性
从上到下,递变性
指导工农业生产
农药:右上角
半导体:金属非金属分界处(硅、镓、锗)
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过渡元素
为发展物质结构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
论证了事物变化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基本结构
周期:7个(7行)(电子层数相同)
短周期
第一周期:2种元素
第二周期:8种元素
第三周期:8种元素
长周期
第四周期:18种元素
第五周期:18种元素
第六周期:32种元素(15种镧系元素)
第七周期:32种元素(15种镧系元素)
族:16个(18列)(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主族:7个
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副族:7个
第Ⅷ族(包括3个纵行)
0族(稀有气体)
分区:按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符号(除He)
s、p、d、f
子主题
子主题
元素位置的确定
确定位置:周期和族
第(汉字)周期
(族序号)族
方法
0族定位
易错点
注意写主族或者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