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20419【韭圈儿-口碑官】安信基金聂世林
韭圈儿口碑官调研安信基金基金经理聂世林,包含背景介绍、投资框架、互动问答等内容。有兴趣的可以可以看下。
韭圈儿口碑官调研信达澳亚基金基金经理朱然,包含背景介绍、理念风格、投资框架、入行转型、市场观点、互动问答、感悟分享等内容。
韭圈儿口碑官调研长信基金基金经理高远,包含背景介绍、投资理念、投资框架、宏观转型、市场观点、互动问答、感悟分享等内容。
最新的2021年申万行业分类标准将1级行业从28个调整至31个,新增1级行业美容护理等,2级行业从104个调整至134个,新增2级行业能源金属、消费电子、电池、军工电子、自动化设备、小家电、厨卫电器、互联网电商、旅游零售、休闲食品、本地生活服务、专业服务、教育、数字媒体等,实现新经济方向全覆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货币政策对黄金价格的传导机制
云报税(个税)
收入
韭圈儿口碑官 安信基金 聂世林 2022-04-19
背景 介绍
学历经历
2008 交大毕业
从业背景
2008 安信证券 行业研究
2012 安信基金 行业研究
2016 开始管理基金
管理基金
主动类
安信优势增长(代表作)
安信价值成长
安信成长动力
安信均衡成长
固收+
安信新目标
安信楚盈
获奖情况
1次金牛奖
1次金基金奖
1次明星基金奖
投资 框架
进攻 (选标的)
“好公司”
前提
清晰的盈利模式
【例】房地产行业盈利分为两部分: (1)一般社会劳动的公平回报 (2)存货增值的超额收益 (过去核心利润)
良好的公司治理
偏定性判断,需长期跟踪调研 -管理层的话是否兑现? -管理层的利益是否得到足够的激励? -大股东利益与二级市场股东利益是否一致? -基层员工对本企业是否认同? -竞争对手对他的评价如何? -产业链上下游的口碑怎么样?
具备长期竞争优势
即特殊的护城河,主要分为两类: (1)广义的垄断性优势 (别人做不了/做不好) 【例】资源型/创新药/芯片设计企业 (2)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例】互联网流量变现
成长性 (景气度)
观点
“一切皆周期,一切皆结构”
中国经济发展到当前的体量规模, 绝大多数行业已经过了总量快速增长的 阶段,呈现出景气度周期变化的范式
市场 打法
(1)企业出业绩再买 (不见兔子不撒鹰) 长期而言,获得超额收益难度大
(2)行业拐点时就买 基金经理对某一行业研究深入,基于认知差, 可以给投资人创造长期超额收益 ——基金经理的核心价值所在 (“能力圈”)
估值
估值判断是概率事件,结果取决于对前两条的把握
对企业把握度越低,体现在估值上会要求更高折扣/安全边际
防守 (控风险)
仓位择时
长期来看仓位择时贡献的超额收益几乎为0
行业配置
有意识保持一定的行业分散度
目标在投资长跑过程中获得中上游的业绩
美团王兴“通盘无妙手,长期有耐心”
深入研究
最有效的风险控制方式
主要精力放在自下而上选股研究上,希望能储备一批标的
未来持仓集中度可能越来越高/换手率越来越低
互动 问答
从持仓看少有股票持有特别长期,而是2-3个季度左右进出,如何验证之前的说法?
投资早期
特别看重公司成长性/边际变化,换手率较高
近一两年
研究深入,发现对好公司频繁调仓是舍本逐末,换手率逐步下降
展望三五年后
持仓会更集中,换手率会更低
年报公布持仓以消费金融周期为主,在行业轮动方面是基于哪些因素做决策?
其实内心深处不认同“行业轮动”
矛 盾
理想投资:找到好的标的并且长期持有→坚守价值投资
现实约束:基金经理排名/考核→不得不参与短期机会→表现出"行业轮动"
【例】2021Q4投地产股,并非其有长期价值,而是根据过去经验,政策放松会利好
也许未来成为行业顶流/不care外部声音,长期持有占比会越来越高,这需要一个过程
如何判断一个行业/一家公司有早期机会?如何平衡机会和风险?
基金经理需要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边界
凭运气赚的钱会凭实力赔回去
判断是基于长期专业积累而形成的“感觉”,体现在持仓比同行更重
【例】 养鸡 行业
养殖户为提高 祖代鸡产能
强制“换羽” (让鸡脱毛)
母鸡生产周期拉长
母鸡病死率也升高
该行业投入产出比极低/研究难度大 (供给端分析困难)
2019年收到 研究员反馈
养殖户整体亏损厉害
养殖户不做换羽了
当时机构几乎不投该板块
决定重仓买 (创造了收益)
【例】 XX 汽车
2003-11:港股上市,初期做皮卡,主要靠出口
2011-15:A股上市,抓住城市SUV红利上台阶
2015-20:推出三大平台,推爆款车型成平台化
2020重仓买
战略问题:对于电动车准备不足
赚到燃油车末端红利后卖出
一般只有自身比较熟悉的行业和公司,才有可能把握机会,贡献比较大的收益
对于港股/恒生指数怎么看?
自己目前在管产品港股持仓占比约41%-42% (上限50%)
港股很多公司的估值已进入长期来看低估的区间
去年配置
互联网
亏损原因
认知比较肤浅
没有考虑行业政策变化因素
今年方向
稳增长
配置地产
GDP目标
财报质量强劲
估值明显低于A股
通胀
配置偏上游资源型企业
能源类
农产品
现在看有些 类似地产行业
长期增长空间有限制
竞争格局确定性提升
容易受政策变化影响
对于卖股票/止盈,有何经验分享?
偏价值类【例】消费
DCF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计算出企业估值大致区间
偏周期类【例】地产
难量化→根据经验判断
上海/深圳房地产出现放松信号→政策极值→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