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舞蹈鉴赏
舞蹈鉴赏,详细总结了中国古典舞知识,现代舞,芭蕾舞,交际舞,民族舞剧,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用舞蹈讲述党史,基础知识。
编辑于2022-05-22 09:59:16舞蹈鉴赏
中国古典舞知识
起源
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 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
文化特点
古典舞蹈非常强调“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中国古典舞的音乐大多采用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如古筝、二胡、琵琶等。中国古典舞服装古色古香,根据舞蹈的具体要求也各有特色,汉唐舞大多采用传统的汉服。
训练要求
形
指的是外形。它是中国古典舞训练的外部形态特征
神
民族的神韵、神态和气质。这是古典舞的内涵
劲
劲头儿,中国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节奏特点
律
韵律及运动规律,平圆、立圆、8字圆是构成中国古典舞动势的精髓
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初创期
主要是对中国戏曲舞蹈的模仿、移植、提炼、整理,借用“戏曲动作”“戏曲身段组合”“戏曲行当表演片段”创编以戏曲题材、文学、历史题材和动作特点的表演作品
20世纪70年代停滞期
历时10年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
20世纪80年代发展期
80年进入政治开放,社会变革,文化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古典舞面临再次建设和选择的机遇·针对十年政治动乱,以及西方文化思潮对民族文化艺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唤醒了民族主体的强烈意识,确立并完善中国古典舞独立价值
再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以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中国古典舞得到空前发展
学派
身韵学派
敦煌舞学派
汉唐舞学派
现代舞
《永不消逝的电波》
1.舞剧,这个你就很难在晚会和广场见到了。 2.舞剧顾名思义是一类戏剧呀,也就意味着舞蹈它的出发点一定是为了讲述一个故事,表逃一种情节,而不仅仅是单纯为了展现肢体语言、舞蹈本身的形式美。 3.舞剧讲故事,它与话剧、歌剧、默剧、戏曲等等一系列表演形式同场竞技。 4.写意-舞蹈艺术的表现性很高,写意大过于写实,这就意味着,观众欣赏故事的美感空间和想象空间变大。
《雨夜》
旗袍
旗袍是东方文化中的女性典型代表,体现人物之间的关系,连贯故事情节
音乐
音乐----舞蹈的「终身伴侣」音乐,在舞剧中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舞剧中的音乐要体现完整的艺术构思、描绘戏剧性的情节进展、刻画鲜明的音乐性格、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变化
道具
舞台上没有言语,观众对情节、场景、人物关系的理解,更加主动,更加主观,更有沉浸感,道具是不会说 话不会移动的舞者。 · 经过舞蹈「重塑」后,即使寻常的生活动作,也能「变身」成为极具美感的肢体造型。
抒情
「歌以叙志,舞以宣情」,舞蹈将内心情绪体验外 化为呈现高度视觉美感的肢体动作,具有非常强烈 的抒情特性。
舞美
舞剧对写实表演的不甚依赖,使得轻盈写意的舞美了大展拳脚的空间。舞美与舞蹈的生动气韵在观众视觉中无缝结合,能够将故事内在的情怀和意蕴,确地呈现出来。
芭蕾舞
起源
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十八世纪传入俄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传入中国
交际舞
探戈
1.探戈舞步最显著的特点是“蟹行猫步”。当舞步需要前进时,舞者却作横行移动;当舞步需要后退时,舞者却作横向向前斜移。 2.舞者的舞步常常随音乐节拍的变化而时快时慢,探戈也因此被称为“瞬间停顿的舞蹈”。这样,探戈舞步就形成了欲进还退、快慢错落、动静有致的特点。 3.探戈舞者讲究上身垂直,两脚脚跟提起,两腿弯曲,所有的动作都是力量向下延伸的感觉,舞姿十分沉稳有力。给人以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的感觉。 探戈舞者面部表情严肃,互相深情凝视,但又时不时快速拧 4.身持头、左原右盼。
伦巴
1.稳中摆 伦巴舞的动律产生于劳动,劳动的黑人头顶大筐搬运香蕉等水果,要求上身平稳,走起来上压、下顶,形成臀部的摇摆。 2.柔中韧 出步后,膝部使劲顶直,臀部的摆动看起来轻快柔和,而实则内部用力,有一股内存的韧劲,因此跳伦巴舞时间长了会有臀部的酸涨感。 3.快合慢 伦巴舞用四拍走三步,节奏为快快慢,出脚动作迅捷,臀部的摆动则是快步占一拍,慢步占两拍。这种上、下、慢、快矛盾统一的运动,形成了伦巴舞有特色的动律。
民族舞剧
概念
舞剧是舞台剧本的一种,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舞台艺术。 舞剧由若干要素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 突。 舞剧作为舞蹈、戏剧、音乐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
来源
20世纪30年代,中国舞剧于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初见端倪。从某种意义上说,经过“外来艺术”的引进和吴晓邦、戴爱莲等新舞蹈艺术先驱的探索,才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中国民族舞剧艺术。 “新舞蹈艺术”的奠基人吴晓邦于1939年创作的三幕舞剧《罂粟花》,叩开了中国舞剧的大门。
发展原则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注重融会贯通和群众的喜闻乐见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含义
人民中间产生的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可以表现出人的 生活、思想和感情。
产生
1.原始社会狩猎2.满载而归的欢乐3.疾病的痊愈4.田间地头的劳作5.思想交流6.两性相悦
特征
1.载歌载舞 自由生动2.巧用道具 技艺结合3.形象鲜明 情节生动
变化
功能性变化
祭祀-农乐舞-民间祭祀性舞蹈-节庆娱乐-广场舞-舞蹈表演
形态变化
娱神-娱人-舞蹈表演
用舞蹈讲述党史
东方红
中国革命者之歌
复兴之路
基础知识
概念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
产生
标舞蹈起源于劳动注
类别
·舞蹈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起源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构成一样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有着多种因素的,所以人们主张“劳动综合论”,即: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 ·舞蹈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层次
感官欣赏,感性欣赏,理性欣赏
功能
德育
文化传承与智育
心育
美育
创新
种类
艺术舞蹈
芭蕾舞、中国舞、古典舞、 现代舞、民族民间舞蹈、当代舞 新创作舞蹈
生活舞蹈
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 社交舞蹈、自娱舞蹈、 体育舞蹈、教育舞蹈
在审美情感中不断提高自身涵养 美化自身形象,使人格得以升华
能唤起人类本能的创造性思维 挖掘潜质在其他领域的创新才能得到激发
通过想象可以真正领悟和感受舞蹈作品之美获取审美快乐
优秀舞蹈具有文化内涵反映时代意义,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舞蹈中真善美对鉴赏者道德影响,歌颂美好鞭挞假恶丑
人们在观看舞蹈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感受和联想,是对舞蹈的触觉、体会和理解的个全过程,也是对舞蹈评价的经过它本质上是种认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