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下历史第4章到第7章
七下历史第4章到第7章的导图笔记,知识点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思维导图
新文化运动
兴起
背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儒逆流
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代表人物:鲁迅、胡适、李大钊、陈独秀
主要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口号:民主、科学
内容
思想革命:抨击旧道德与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
文学革命:推倒旧文学,提倡白话文
进步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与铺垫作用
掀起一股思想的潮流
局限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性质
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思想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
导火线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经过
爆发
1919年5月4日
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
口号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合同上签字
扩大
时间:1919年6月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
结果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意义
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与思想启蒙运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一大
条件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
组织基础:共产国际
召开
时间1921年7月
地点:上海与嘉兴南湖
人物:毛泽东等
通过第1个党纲
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领导机构:中央局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
时间:1922年
最高纲领: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第1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时间:1922年到1923年
表现: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
结果: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兴起:国共合作实现
政治
中共三大
时间:1923年6月
内容: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党一大
时间:1924年1月
地点:广州
内容: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军事:孙中山创办过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过程:北伐胜利进军
时间:1926年至1928年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战场: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上海。
支持: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开展
结果:国民革命失败
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标志
开始:1927年4月,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结束:1927年7月,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在城市开展武装斗争
南昌起义
时间: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
时间:1927年8月7日
地点:汉口
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著名论断
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8月7日
领导人:毛泽东
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进军农村
武装力量的壮大
三湾改编的意义: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
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领导的军队,工农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建创红四军
建立革命根据地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古田会议的意义是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是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建立政权:建立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主席是毛泽东
井冈山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政权。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原因:红军第5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突围西进
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纠正了“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1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事件: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突破腊子口-吴起镇会师
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
时间 :1931年9月18日
概述: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柳条湖事件,袭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
结果:东北三省相继沦陷,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为满洲国。
影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背景:华北危机
时间:1935年12月9日
地点:北平
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西安事变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地点:西安
概述:张学良、杨虎成兵谏蒋介石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结果: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解开了中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10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正面战场抗战
台儿庄战役
时间:1938年
指挥员:李宗仁
意义: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振奋了军民士气,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武汉会战
重要战役
万家岭大捷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
英雄人物:葛先才
意义:该战役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首场战疫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湘桂战役
时间:1944年
结果:失败
征军入缅
时间:1942年-1945年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
全民族坚持抗战
正面战场:张自忠殉国
敌后战场:左权牺牲
学生,妇女,工人,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求同存异,共同抗。
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基础
国内中共七大
背景:抗战即将胜利
时间:1945年4月至6月
总结民主革命经验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指明战后的奋斗方向
国际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配合
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
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1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1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制作人:745闫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