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工美馆非遗馆
中国工美馆非遗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湖景东路16号,占地面积10463平方米,南邻中国国学中心,北邻中国科技馆,地下二层、地上六层,总建筑面积91126平方米,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博物馆
编辑于2022-05-30 15:03:29中国电影的“第一”--各展厅分厅详细导图,如: 第1厅 电影的发明(1895前-1895) 第2厅 中国电影的诞生和早期发展(1905-1931) 第3厅 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1932-1949) ... ...
中国国家动物博物馆2023.3--各展厅分厅详细导图,具体如下: 1. 动物多样性与进化展厅 2. 无脊椎动物展厅 3. 中央大厅 4. 交流展厅 5. 动物所发展历程展厅 6. 鸟类展厅 7. 濒危动物展厅 8. 昆虫展厅 9. 蝴蝶展厅 10. 动物与人展厅 11. 4D动感电影院
博物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 ,分别有食自八方、茶韵酒香、琳琅美器、鼎中之变、礼始饮食、宋元海丝宴复原,一起来看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电影的“第一”--各展厅分厅详细导图,如: 第1厅 电影的发明(1895前-1895) 第2厅 中国电影的诞生和早期发展(1905-1931) 第3厅 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1932-1949) ... ...
中国国家动物博物馆2023.3--各展厅分厅详细导图,具体如下: 1. 动物多样性与进化展厅 2. 无脊椎动物展厅 3. 中央大厅 4. 交流展厅 5. 动物所发展历程展厅 6. 鸟类展厅 7. 濒危动物展厅 8. 昆虫展厅 9. 蝴蝶展厅 10. 动物与人展厅 11. 4D动感电影院
博物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 ,分别有食自八方、茶韵酒香、琳琅美器、鼎中之变、礼始饮食、宋元海丝宴复原,一起来看看。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2022.4
工艺美术
展厅展品
大国匠作——走向新时代的工艺美术
绣品
苏绣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为江苏省苏州市民间传统美术。苏绣起源于苏州,是四大名绣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苏绣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苏绣以苏州刺绣研究所的高新区的镇湖镇(现改为街道)刺绣最为有名。镇湖是苏绣的主要发源地,苏绣中的八成产品来自镇湖。 2006年5月20日,苏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8。
针法分类
单面绣
苏绣翩翩
双面绣
普通双面绣
苏绣双面绣狼狗
双面异色绣
双面三异绣
双面异色、异形、异针
苏绣双面绣普贤像
主要流派
苏州刺绣
狭义苏绣
南通仿真绣
又称“美术绣”,南通地区则誉之为“沈绣”
无锡精微绣
无锡刺绣也称“锡绣”它的发展相传有2000多年历史。在明清时期,锡绣盛兴,家家有绣棚,也曾是广泛流传的民间工艺和家庭副业。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艺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针法,积累了不少优秀的传统技法。 据国家工艺美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介绍,锡绣中的“精微绣”以精致微小的双面绣多见,主要特点是卷幅微小,构思巧妙,内容丰富,用针细腻,用色淡雅,在全国刺绣行业中独树一帜。作品往往在很小的画面中,精心绣制构画出丰富多彩的文字和图案,经刺绣艺人用双面绣技法精工绣制,无论细若蝇毫的文字,还是寸人豆马,都显得形神兼备,童趣无穷。有些人物服饰上所修花纹和字体,须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无锡市民间艺术博物馆获得“无锡精微绣”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精微绣双面绣丝绸之路
扬州刺绣
仿古山水绣
水墨写意绣
湘绣
湘绣,湖南省长沙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它起源于湖南的民间刺绣,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 19世纪末,绣工胡莲仙的儿子吴汉臣在长沙开设第一家自绣自销的“吴彩霞绣坊”,在湖南民间刺绣基础上吸收“苏绣”、“广绣”之优点,渐渐湘绣针法以参针为其特色。“参针”也称“乱插针”,与齐针相对应。可表现物象的立体形态和晕染效果。参针中又有接参针、拗参针、直参针、横参针、毛针等。另有排针、游针、花针、钩针、孔针、刻针、打子等针法。其丝线,经过荚仁液蒸发处理极光洁平整,劈丝细若毫发,有“羊毛细绣”之称。湘绣的风格是形象生动逼真、色彩丰富鲜艳、十分强调用色的阴阳浓淡、针法多变、劈线细致,绣工讲究“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绣品还有荷包、怀镜袋、笔插、椅垫、桌围、枕套、帐套、帐檐、手帕、衣边、裙饰、腰带等。 湘绣以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为特点,民间有苏猫、湘虎之说。湘绣狮虎毛纹刚健直竖,眼球有神,几可乱真,已发展到异色、异形、异面的双面全异绣。湘绣先后参加过日本、巴拿马、美国等地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获得优胜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2011年3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湘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湘绣狮
湘绣虎
双面绣
双面异绣
湘绣双面异绣望月
粤秀
粤绣(Cantonese Embroidery)是广州刺绣(广绣)和潮州刺绣(潮绣)的总称,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起源于唐代。广绣是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东莞、宝安、香山、台山等地的刺绣,也就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潮绣发源并流行于今潮汕地区。 据国家工艺美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介绍,粤绣是广东地区的代表性刺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代苏颚《杜阳杂编》中就已有南海卢眉娘“工巧无比,能于尺绢绣《法华经》七卷”的记载。明代中后期以来,粤绣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首先体刺绣所用的材料上,除通常的丝线,绒线外,也用孔雀毛捻缕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
染织绣粤绣——大披巾
主要流派
广绣
潮绣
制作用材
绒绣
钉金绣和金绒混合绣
线绣
机绣
机绣铁人王进喜
彩锦绣
现代刺绣品。是江苏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在继承民间“点彩”和“纳锦”传统针法以及传统戳纱绣基础上创制的新绣种。以“点彩”与“纳锦”两种绣法组成。其工艺特点是在方格纱的底料上,灵活运用点彩、纳锦针法以及染、衬钉、盘等各种工艺手段,组成独特的点、线、面的刺绣画面。彩锦绣具有省工、省科、富有装饰效果的特点。在大型刺绣壁画、室内装饰壁挂、腰带、绣衣等方面的成功运用,说明彩锦绣有较宽的表现力。
彩锦绣载月归
绒绣
亦名“绒线绣”。是一种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用彩色羊毛绒线绣出各种画面和图案的刺绣。中国绒绣主要产于上海、辽宁朝阳 [1] 和山东烟台。 这种绣法好像不是绒绣,理论上和绒一点关系没有。只因绣线是毛线而叫绒绣不太贴切,绒线绣可以。绒绣应该是跺针绣或是掇针绣,然后剪绒,因表面堆积成绒状。类似地毯一样。上个世纪6,7十年代,风靡全国。
绒绣宋庆龄像
染织绣
染织绣源
染织绣星河璀璨—―长城
染织绣溯·源
染织绣碧泓雲想·衣袋一路
染织绣岩峿
染织绣丘壑之痕
染织绣仙鹤
染织绣夏南山
染织绣吉祥赛道
染织绣金银满农家
染织绣木叶成蹊
染织绣肆意绽放
染织绣她,看起来像个太阳
缂丝
缂丝金地山茶牡丹
玉雕
白玉
玉雕白玉圆罍
玉雕白玉薄胎炉
玉雕白玉五行塔
青玉
玉雕青玉对鸡
玉雕青玉提梁卣
玉雕青玉兽面壶
翡翠
玉雕翡翠螭虎瓶
玉雕翡翠方罍
玉雕翡翠花卉瓶
玉雕翡翠灵芝瓶
四大国宝
玉雕翡翠插屏《四海腾欢》
玉雕翡翠花薰含香聚瑞
玉雕翡翠山子岱岳奇观
玉雕翡翠花篮群芳揽胜
玛瑙
玉雕玛瑙卢沟晓月
玉雕玛瑙俏色牧鹅
青金
玉雕青金三英战吕布
岫玉
玉雕岫玉电焊工
玉雕岫玉女民兵
珊瑚
玉雕珊瑚梅兰竹菊
松石
玉雕松石七仙女奏乐
水晶
玉雕水晶链条瓶
木雕
黄杨木雕
黄杨木雕藏族饲养员
黄杨木雕泼水节
黄杨木雕皆大欢喜
黄杨木雕柳枝观音
黄杨木雕达摩渡江
黄杨木雕蓑翁
黄杨木雕屈原
黄杨木雕梧桐叶案手
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文姬归汉
金木雕
金木雕一曲渔歌
木雕
木雕唐诗如意
竹编
竹编竹丝扇
竹编苏武持节牧羊
漆器
漆器孔雀盘
漆器古蝶条纹闪光瓶
漆器晨曦盘
漆线雕
漆线雕波月洞悟空降妖
雕漆
花篮盘
漆砂砚
漆砂砚大涤草堂
牙雕
牙雕遵义会议光辉照前程
牙雕银球传友谊
牙雕毛主席像
牙雕愚公移山
石雕
寿山石
石雕寿山石硕果累累
石雕寿山石求偶鸡
青田石
石雕青田石焦裕禄
石雕青田石光阴·生命
石雕青田石高梁
石雕青田石杨梅
子主题
陶瓷
粉彩
陶瓷粉彩陶渊明归去来辞意瓶
祭红
陶瓷祭红胆瓶
陶瓷雨点釉盘
釉下彩
陶瓷釉下彩冬晨瓶
釉下五彩
陶瓷釉下五彩槐花瓶
广彩
陶瓷广彩大观园瓶
青花斗彩
陶瓷青花斗彩雄鸡瓶
陶瓷青花斗彩康家瓷娃
陶瓷青花斗彩冬瓜瓶
青花釉里红
陶瓷青花釉里红归
陶瓷青花釉里红山花瓶
青花
陶瓷青花梅兰竹菊瓶
陶塑
陶塑杜甫
陶塑执扇女
陶塑十二金钗之林黛玉薛宝钗
瓷塑
瓷塑熊
紫砂
紫砂矮井栏壶
紫砂芒果壶
紫砂桃圣壶
钧瓷
钧瓷双龙戏珠瓶
黑陶
黑陶晨曲尊
定窑
定窑刻花小口瓶
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粉青池海
德化瓷
德化瓷挑袋弥勒佛
斑铜
斑铜孔雀明王如来佛祖
斑铜犀牛
陶
陶博古瓶
陶牛角
金属工艺
金属工艺补天
金属工艺春满人间
金属工艺白衣大士
锡器
锡器凤烛台
银花丝
银花丝都江堰
景泰蓝
景泰蓝鸟杯
新时代中国好手艺
金属工艺
金属工艺米器
金属工艺器质
金属工艺一个香水瓶
金属工艺琼楼玉语
金属工艺吉祥如意
陶瓷
磁州窑白色刻
陶瓷磁州窑白色刻划花葵花口陶瓷大罐
陶瓷巴山新衣
陶瓷秋实系列
陶瓷烙莲
陶瓷六柿
陶瓷雪蕊之漪
陶瓷盛世牛鼎
陶瓷翠影霞光·紫砂落灰釉大罐
陶瓷们
陶瓷别开生面
陶瓷瞧这一家子
陶瓷风盉新语
陶瓷筑
陶瓷福娃
陶瓷风语·筑
陶瓷瑞彩祥云
陶瓷姿态5
陶瓷直播带货进苗寨
陶瓷儒·器
陶瓷逍遥游
陶瓷形形色色
陶瓷丝路瓷语
陶瓷忆江南
陶瓷法门佛光
陶瓷碧水寒
陶瓷唐风提梁
陶瓷瓣儿
陶瓷有容乃大
陶瓷门神
纸艺
纸艺木方
纸艺民俗系列麒麟送子、奔放、夕阳红、问寿
雕塑刻
雕塑刻鲁冰花
雕塑刻百鹿瓶
雕塑刻盛世流光风华流沙
雕塑刻大漠沧桑
雕塑刻江山如此多娇
雕塑刻敦煌之声·伎乐天
雕塑刻花尊
雕塑刻蹴鞠
雕塑刻疲惫天使
雕塑刻情系金秋
雕塑刻祝寿图
雕塑刻净稚
雕塑刻续竹系列——玉山有风雅
漆艺
漆艺漆·繁衍
漆艺流光
漆艺槭羽生生
漆艺一支舞
漆艺螺钿漆器锦地纹弥勒佛圆盒
漆艺浮光掠影·漆盘组合
漆艺记忆的抽屉
漆艺福器-I
漆艺无尽
漆艺竹石
漆艺松间行云
玻璃
玻璃展翼
玻璃鱼
玻璃风舞·立方
背景知识补充
染织
印染
彩印花布
蓝夹缬
蓝印花布
蜡染
织锦
缂丝
黎锦
湘西土家族织锦
黎族龙被
云锦
蜀锦
宋锦
刺绣
苏绣
湘绣
蜀绣
粤绣
无锡精微绣
顾绣
湖北民间刺绣
陕西民间刺绣
苗绣
马尾绣
土族盘绣
古琴艺术
旷古遗音
琴器
说器
名器
唐代以前
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琴乐
伯牙
孔子
司马相如
蔡邕
蔡文姬
嵇康
阮籍
陶渊明
董庭兰
朱长文
浙派
郭楚望
朱权
虞山派
严澂
徐上瀛
广陵派
徐常遇
东皋心越
川派
张孔山
周庆云
查阜西
管平湖
吴景略
王迪
许建
琴谱
说谱
打谱
斫器
选材
造型
槽腹
合琴
灰胎
研磨
擦光
定徽
安足
上弦
传统乐器
历史属性(时代)
古乐遗响
远古
骨陶之声
骨笛
陶陨
鬼头埙
人头埙
陶哨
杏核形陶哨
枣形陶哨
鸟形陶哨
先秦
金声玉振
金
青铜材质乐器
钟
纽钟(黄钟)
纽钟(蕤宾)
纽钟(林钟)
铙
铁磬
镈
甬钟
十弦琴(仿制)
铃
石
石制乐器
石磬
特磬(仿制)
殷磬
铜鼓铿锵
铜鼓
虎钮于
柷
敔
广东潮州小铜鼓
河南罗山铜鼓
市井繁声
堂鼓
钹
蛙式三系锣
铜笛
尺八
提琴
马头琴
忽雷
火不思
琵琶
阮
筝
清宫雅奏
龙纹埙
手鼓
篪
凤箫
箫
龙头笛
箜篌
瑟
文化功能(地域/用途)
锣鼓弦管
北方笙管
京钹
铙
镲
云锣
大吹
唢吶
海笛
铛铛
低音笙
十七簧笙
管子
曲笛
福建南音
福建南音“下四管”位置图
福建南音“洞管”位置图
扁鼓
南嗳
响盏
小叫
木鱼
二弦
南琶
小三弦
尺八
拍板
四宝
潮州音乐
潮州大锣鼓坐定演奏位置图
潮州大锣鼓游行演奏队列图
扁鼓
潮州大鼓(大)
潮州大鼓(中)
嗳嘟,又名“号头”“铜角”
唢吶
汕头大吹首
大笛
抄锣
深波
铓锣
斗锣
曲锣
钦仔
亢锣
月锣
字弦
二弦
椰胡
秦琴
小三弦
大底胡
钹
铙
水钹
苏钹
大辅板
小辅板
二十八节锣鼓笛
扬琴
粉墨场面
板
梨花片
拍板
紫竹箫
京二胡
四胡
堂鼓
坠琴
书鼓
唱词琴
月琴
大三弦
渔鼓
简板
琵琶
小三弦
八角鼓
击鼓说唱俑(仿制)
芦笙和鸣
七管芦笙
六管芦笙
大芦笙
芒筒
木卡姆之声
纳格拉
萨它尔
卡龙
艾捷克
刀郎艾捷克
哈密艾捷克
扬琴
胡西塔尔
木唢呐
弹拨尔
和田热瓦普
刀郎热瓦普
喀什热瓦普
哈密热瓦普
北疆热瓦普
达普
独它尔
萨巴依
它石
阔朔克
法器梵响
碰铃
泥金鼓
金刚铃
达玛如
简钦
金色镶翅海螺
海螺
刚洞
神鼓
嘉令
乐器形态(乐器学分类属性)
八音竞奏
口簧系列
又称簧、口弦、口衔子、响篾等
笛萧系列
箫
笛
藏族笛
短笛
朝鲜族洞箫
塔吉克族鹰骨笛
拟晋荀勖笛
玉屏笛
苗族笛
拟晋列和二尺九笛
玉屏箫
彝族四眼箫
鼻箫
藏族鹰骨笛
苗族夜箫
朝鲜族短箫
阿勒泰蒙古族绰尔
布依族勒尤
黎族勺扒和独勺
姊妹箫
苗族姊妹箫
朝鲜族大笒
斯布斯额
畲管
藏族铁制竖笛
大横风
中横风
龙头弓笛
弓弦系列
板胡
根卡
二胡
坠琴
文枕琴
纳西胡琴
大广弦
高胡
轧(牙)筝
筝尼
中胡
京胡
坠胡
马骨胡
勒胡
玎俄
轧琴
四胡
奚琴
萨它尔
胡西塔尔
戛哈
葫芦胡
腰胡
库布孜
壳子弦
克亚克
胡琴
硬弦
尺胡
拉琴
老胡
秦胡
弹拨系列
筝
白族三弦
三弦
双清
八角琴
月琴
中阮
拉祜小三弦
天琴
十六弦筝
达比亚
琵琶
扎木聂
独弦琴
伽倻琴
鼓系列
象脚鼓
狼账
长鼓
细腰陶鼓
手柄鼓(藏戏鼓)
手柄鼓
法鼓
腰鼓
花鼓
沙鼓
双皮鼓
点鼓
鼗鼓
热巴鼓(手柄鼓)
太平鼓
雷鼓
板鼓
堂鼓
花盆鼓
背鼓
双面鼓
扁鼓
小扁鼓
手鼓
灵鼗
塞吐
杠房大鼓
传统器乐文献
宫商谱帙
《双忽雷本事》
《弦索备考》
《水云笛谱》
《嘉兴锣鼓》
《瑟谱》
《拟瑟谱》
《大嘉兴锣鼓全谱》
《一串珠十番曲谱》
《魏氏乐器图》
《埙谱》
《十番谱四种》
《钧天妙乐全谱》
《十番鼓谱十番锣鼓谱》
《大埔何育斋先生筝谱》
《智化寺京音乐腔谱》
《智化寺京音乐》
《冀中管乐谱》
《山东乐曲抄本》
《梵贝法音》
《西安何家营传抄鼓乐谱》
《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
《华氏琵琶谱》
《天韵社曲谱》
《赵氏昆腔笛谱》
《乐书》
《乐律全书》
《钦定律吕正义》
《中和韶乐》
《文庙丁祭谱》
《苏南吹打锣鼓曲》
《晋泰始笛律匡谬》
《宜兴丝弦》
《管色考 律吕臆说》
《弦歌古乐谱》
《玉音法事》
《荀勖笛律图注》
《小慧集》
《元律》
《乐书要录》
《箫谱》
《乐学轨范》
《洋合全套》
《四合工册》
《凡调乐音清习》
《天坛所藏编钟编磬音律之鉴定》
《丹陛乐》
《十七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的研究》
中国木版年画
神州迎春
执戟佑安
门神门画主题
年节祥庆
吉庆主题
画门子
“勾、刻、印、绘”工序
斯文在兹
戏曲、文学、传说主题
国泰民丰
世俗生活和民俗信仰主题
刻版工具
背景知识补充
杨柳青木版年画
桃花坞木版年画
武强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
绵竹木版年画
漳州木版年画
佛山木版年画
北京木版年画
汉中、凤翔木版年画
滩头木版年画
临汾木版年画
金石篆刻、印谱、拓本
藉器传文
篆刻
《论语》警句系列印章
印谱
形式
摹古印谱
集古印谱
创作印谱
成书方式
原钤本
翻摹本
摹刻本
制版印刷本
拓本
吉金
碑刻
法帖
传统戏曲
粉墨传奇
艺孕大千
戏曲起源与礼乐文化
倡优与优孟衣冠
巫觋祭祀与傩戏
面具文化
散乐百戏与角抵戏
傀儡戏
戏弄与参军戏
梨园与教坊
南北争胜
瓦舍勾栏 诸宫调
宋杂剧
元杂剧
南戏
传奇与明代古典戏曲
清代古典戏曲杰作
昆曲
清代宫廷戏曲
梨园行会
戏服与头饰
粤剧
京剧
历久弥新
戏曲改良与戏曲改革
梅兰芳(1894~1961)和 周信芳(1895~1975)
“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高腔
梆子腔
皮黄腔
道情
花鼓戏
采茶戏
滩簧戏
弦索腔
秧歌戏
乱弹、落子、花灯、山歌
民族共创
少数民族戏曲
藏戏
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
丝路丹青
火尽薪传
地仗
粉本
勾勒
敷彩
西域传道
龟兹
1.克孜尔石窟
2.库木吐喇石窟
3.苏巴什佛寺遗址
4.温巴什石窟
5.台台尔石窟
6.托乎拉克艾肯石窟
7.森木塞姆石窟
8.玛扎伯哈石窟
9.阿艾石窟
10.克孜尔尕哈石窟
焉耆
11.七个星佛寺遗址
高昌
12.柏孜克里克石窟
13.吐峪沟石窟
14.七康湖石窟
15.胜金口石窟
16.桃儿沟石窟
17.雅尔湖石窟
18.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
米兰
19.米兰佛寺遗址
于阗
20.达玛沟佛寺遗址
21.丹丹乌里克佛寺遗址
千年营造
敦煌
22.榆林窟
23.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