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组 食品的生物性危害
第五组 食品的生物性危害的思维导图,如:霉菌、细菌、微生物(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显 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干倍甚至几万倍才能 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一起来看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食品的生物性危害
微生物
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显 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干倍甚至几万倍才能 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种类
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等 (由原核细胞构成,不进行有丝分裂)
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担子菌)显微藻类、原生动物(真核细胞构成的)
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
特点
1、种类多,分布广
2、个体小,胃口大
3、繁殖快,转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生长习性
1、延滞期(迟缓期):微生物生长速率常数为零,个体质量和体积增加但不繁殖
2、对数生长期:微生物代谢活力强,细胞分裂速度按指数增长,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最强
3、稳定期:微生物在数量上达到了最高水平
4、衰亡期:细菌总数急剧下降
生长繁殖影响因素
1、食物本身的营养成分:营养成分构成了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繁殖、分解食品成分的条件
2、食物的水分活度:水分活度高的食品微生物生长良好
3、食物的酸碱度:生长pH<4.5,抑制大部分微生物生长
4、食物的渗透压:高渗透压;盐浓度:15-20%阻止微生物的生长;糖液浓度:以70-75%为最适宜
5、食物的组织状态:质地疏松、组织的破损(细胞壁破溃及细 胞膜破坏)的食品
6、食物的外界环境因素:
1、温度:嗜热、嗜冷、嗜温微生物三大类群。
•危险温度(5°C-60°C),细菌繁殖速度快 •37C-42°c是最危险的温度,4小时左右细菌增值4096倍 •冷藏或热保存的方式(大于60°C)贮存食品
2、气体
•有氧环境,微生物生长繁殖快 •缺氧环境,生长繁殖慢
污染食品途径
1、种楂养殖环节
2、生产加工环节
3、包装环节
4、储存环节
5、运输环节
6、烹调环节
7、终产品
霉菌
一、霉菌及其毒素的危害
①霉菌污染引起食品腐败变质
②霉菌毒素引起人类中毒
二、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食品的预防措施
1.防霉
①控制水分
②控制贮藏温湿度
③气调防霉
④化学防霉及辐照防霉
⑤保持粮谷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2.去毒
除去法
①剔除霉粒、碾磨、搓洗 ②吸附去毒 ③溶剂提取 ④微生物去毒
灭活法
①加热处理 ②射线处理 ③植物油加碱去毒法 ④氧化剂处理 ⑤醛类处理
3.严格执行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加强市场监督检查。
细菌
细菌性危害
假单胞菌属
该菌属为一类无芽孢杆菌。该菌属是食品腐败变质的代表菌,可使食品变色、变味,引起变质。
醋杆菌属
易引起水果、蔬菜及含酒精饮料的腐败变质,如可引起菠萝的粉红病和苹果梨的腐烂,可使果汁、酒等变酸。
肠杆菌属
易污染各类食品,是食品中常见的腐败菌,可造成包装食品冷藏过程中的腐败
菌属
易引起食品腐败变质,使食品变色、变味。有些细菌(如肉毒梭菌)在食品中可产生肉毒毒素,当人食入后,可发生食物中毒。
微球菌属
易导致食品腐败变质,在新鲜食品、加工食品和腐败的食品中检出率都很高,是导致动物性食品、大豆制品等食品腐败的重要细菌。
嗜盐杆菌属与嗜盐球菌属
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也可引起食物中毒(有关咸鱼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乳杆菌属
该菌属是人和动物口腔、胃肠的正常菌群,很少致病。污染食品后主要引起食品腐败变质,使食品变酸,但不致病
变形杆菌属
最易污染的食品种类是动物性食品、凉拌菜、豆制品。易引起食品腐败变质,是重要的食品腐败菌之一;易引起食物中毒。
预防
(1) 彻底清洗与认真挑选原料,剔除腐烂、变质及污秽不洁的原料,提高原料的卫生质量,以利于保证良好的杀菌效果。
(2)食品从业人员应严格按照食品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管理制度执行,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食品安全卫生意识。
(3)食品生产、烹调加工过程的预防措施。
A、制订科学的加工流程;严格遵守杀菌规程;在烹饪过程中保证食品煮熟、煮透,以彻底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
B、按照食品加工操作的卫生规范要求,严格防止交叉污染。
C、加强生产过程的在线检测。
(4)食品生产及烹调加工环境保持清洁。
(5)食品生产加工设备、用具及包装容器应严格进行清洗消毒。
21烹饪三班第五组:王麒棋、詹惠佳、周梦婷、洪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