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学反思技能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教学反思技能笔记,包括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的特征与要求、教学反思的内容等。
编辑于2022-06-06 21:43:36模块五教学反思技能
一、概述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
就是教师通过回顾与回忆对教学过程的自我诊断和自我改进。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1)承载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
(2)有助于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3)有助于促进教师团队建设
三、教学反思基本特征
课堂教学是教学反思的出发点和归宿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方式是教学反思的着眼点
追求教学环节最优化是教学反思的不竭动力
学会教学、学会学习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标
四教学反思的类型
(一)根据教学反思与教学进程的关系,
教学前反思:
主要是在教学设计(备课)过程中的反思。
教师备课是要做好三项工作, 即
备教材、
备教法、
备学生。
教学中反思:
重在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后反思:
是指把教学前、中、后等三种反思统一起来,从整体上反思自己存在的教 学问题和教学亮点,在叙说中反思教学理念、重构教学过程。
课前反思,
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前进行的反思。
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并能有效提高 教师教学的预测和分析能力。
课前反思要求教师备课时思考如何设计教学环节以满足学生的 学习需求,实现知识与态度相统一,过程与方法相统一。
课中反思
即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反思。
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课中反思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实际的参与热情和参与程度以及出乎意 料的事件等情况,积极进行反思,查找原因,并寻求解决办法,进行及时的课堂调控。
课后反思
即在教学结束之后进行的反思。
这种反思要求教师带有批判的眼光在课堂教学 结束后进行反思。
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 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已有教学经验的重新组织与建构。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相互沟通的桥梁,它还实现了理想自我 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二)从依据获取信息的途径来分,可分为
通过学生视角的反思、
通过教师自身的反思、
通过同事或专家视角的反思、
通过阅读学习视角的反思
通过家长视角的反思等。
(三)从依据写作方式来分,可分为
教学案例、
教学日记、
提纲式、
点评式、
专项式
随笔式
教育自传(传记)
(四)反思类型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 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 一块儿整合思考。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 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 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
“期中思”:即通 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 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 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 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 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 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 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 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 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 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 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 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 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 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的形式
(1)课后备课,
课后,教师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 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 教学效果。
(2)写反思日记,
教师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教研 组成员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 生的意见,并详尽记录下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 得出的解决办法与设想等。
(3)教学后记
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结合教育教学过 程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后,作为反思的一种基 础和雏形,作为教师今后系统化反思的依据
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过程
1具体经验阶段
(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
2观察和分析阶段
(反思最集中的环节)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3重新概括阶段
教师通过反思可以缩短其专业化成长时间;
4积极的验证阶段
通过反思可以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神圣感,形成高尚的师德。
教学反思能够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培养教师的批判性思维,提升自己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和“创造型”角色转变。
三、教学反思的特征与要求
1、教学反思的特征:
(1)强调自我反思;
(2)强调实践反思;
(3)强调整体反思。
2、教学反思的要求:
1.组成有意义的故事。
一个故事要有意义,让听着听故事之后,明白了某种“道理”。
2.“道隐无形”。
故事是否隐含了某种“道理”。看这个故事是否能够让听者“感动”
3.题材丰富。
反思的目的是为了评估与改进。教学反思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评价。
五、教学反思的内容
从宏观层面讲,教学反思要考虑
教学行为本身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隐藏在行为背后的观念。
因而,教学反思的内容应包含
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理念
(一)反思教学态度
1.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严谨、认真,这种态度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无感染;
2.反思自己对教学资源的搜集与设计是否用心,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体性;
3.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是否发挥了教学民主
4.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以及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是否关注。
(二)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根据整节课的教学实践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检验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反思教学目标要:
1.反思是否以总体课程目标为指导,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全面综 合设计教学目标;
2.反思是否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反思是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学生为本,因人施教,适时调整教学目标;
5.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4.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特点;
(三)反思教学计划与教学结构
教学计划是教学目标落实中的具体设想,是选择教学策略、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
教师要反思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包括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或更长远的教学计划,
注意:
1.反思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是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2.反思教学计划实施的效果。
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和教学媒体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就构成了一定的教学结构。
对教学结构进行反思需要注意:
1.反思教学结构是否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划分学生认知的不同阶段;
2.反思教学结构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取向,是否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效统一;
3.反思是否结合教学实践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达到艺术水平。
(四)反思教学内容
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学习来达成。
教学内容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反思教学内容要:
1.反思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目标相符;
2.反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以及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3.反思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反思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五)反思学习过程与课堂组织管理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 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 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哪些问题。通过反思,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节奏。
在课堂教学中难免有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教学反思不能忽视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
反思组织管理要:
1.反思是否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反思课堂教学管理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六)反思教学策略
1.反思是否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2.反思是否根据教学策略的外部形态和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优化教学策略;
3.反思教法与学法是否统一,能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七)反思媒体的配置与使用
1.反思教学媒体是否合理选择与配置;
2.反思教学媒体是否合理使用。
(八)反思教学评价
反思教学评价,需要做到:
1.反思包括教与学在内的评价方案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观、人才观;
2..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是否具有
差异性、
多样性、
开放性、
发展性
和综合性等特点,
注重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评价。
六、教学反思的要求
教师明确了反思的目的与意义,掌握了基本的反思内容,就会形成反思的欲望。
教学反思提倡每日一思,至少也要做到每两周写一篇反思札记,或是与教学管理者、同事进行口头 或书面交流。
教师个体在进行反思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要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二)要会用“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的方法主要有
写反思札记,
交流评论、
行动研究等。
不论是运用何种教学反思 的方法,以下几点都应当引起注意:
1.记录成功的经验
2.书写学生的创新
3.捕捉教学机智
4.总结失败的原因
5.尝试“再教设计”
(三)要打通反思的途径
教学反思的途径主要有
自我控制、
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把自己每一个思想火花,每一个“也许我那样会更好”的想法记录 在案,用来指导、启发今后的教学。凭自己的感觉来反思是不全面的,带有主观性的。
请他人监督、
与学生协作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