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文件要点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2019.06)文件要点,国土空间规划师必考文件,重点、考点已特殊标注。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2,全文强条,于2022年4月1日实施,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市政和建筑工程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必须执行本规范。
《宿舍、旅馆建筑项目规范》GB55025-2022,全文强条,与2022年10月1日起实施,宿舍、旅馆项目必须执行本规范(少于15间/套出租客房的旅馆项目除外)。
《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于2023-04-01实施,全文强条,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必须执行本规范,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2019.06
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
重要作用
1. 保护生物多样性
2. 保存自然遗产
3.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4.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存在问题
1. 重叠设置
2. 多头管理
3. 边界不清
4. 权责不明
5. 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保护自然、服务人民、永续发展为目标
加强顶层设计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严格保护,世代传承
2. 坚持依法确权,分级管理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3. 坚持生态为民,科学利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 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5. 坚持中国特色,国际接轨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
完成试点
勘界立标并与生态保护红线衔接
建设项目负面清单
分类分级管理体制
到2025年
健全体制
初步建成体系
到2035年
全面建成体系
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18%以上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四)明确自然保护地功能定位
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
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
1. 生态功能重要
2. 生态环境敏感脆弱
(五)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类型
将自然保护地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依次分为3类
1. 国家公园
1. 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
2. 自然景观最独特
3. 自然遗产最精华
4. 生物多样性最富集
具有国家代表性的
2. 自然保护区
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
3. 自然公园
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
包括各类自然公园
1. 森林公园
2. 地质公园
3. 海洋公园
4. 湿地公园
分类系统
1. 国家公园为主体
2. 自然保护区为基础
3. 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
(六)确立国家公园主体地位
做好顶层设计
1. 首要地位
2. 主导地位
3. 主体地位
(七)编制自然保护地规划
(八)整合交叉重叠的自然保护地
原则——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
总体要求
1. 保护面积不减少
2. 保护强度不降低
3. 保护性质不改变
(九)归并优化相邻自然保护地
合并重组原则
1. 自然生态系统完整
2. 物种栖息地连通
3. 保护管理统一
三、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
(十)统一管理自然保护地
(十一)分级行使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责
分级管理体制
按照生态系统重要程度,自然保护地分为3类
1. 中央直接管理
2. 中央地方共同管理
由国家批准设立
3. 地方管理
由省级政府批准设立 管理主体由省级政府确定
保护方式
1. 公益治理
2. 社区治理
3. 共同治理
(十二)合理调整自然保护地范围并勘界立标
(十三)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
1. 每个自然保护地作为独立的登记单元
2. 划清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使用权的边界
3. 明确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种类、面积和权属性质
(十四)实行自然保护地差别化管控
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实行分区管控
1. 核心保护区内禁止人为活动
2. 一般控制区内限制人为活动
自然公园
按一般控制区管理,限制人为活动
四、创新自然保护地建设发展机制
(十五)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
(十六)分类有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核心保护区内原住居民应实施有序搬迁
暂时不能搬迁的
1. 可以设立过渡期
2. 允许开展必要的、基本的生产活动
3. 但不能再扩大发展
探矿采矿、水电开发、工业建设等项目通过分类处置方式有序退出
退田还林还草还湖还湿
(十七)创新自然资源使用制度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经营性项目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鼓励原住居民参与特许经营活动
集体所有土地及其附属资源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探索通过租赁、置换、赎买、合作等方式维护产权人权益
(十八)探索全民共享机制
五、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督考核
(十九)建立监测体系
(二十)加强评估考核
(二十一)严格执法监督
六、保障措施
(二十二)加强党的领导
(二十三)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二十四)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制度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1. 将自然保护地内的林木按规定纳入公益林管理
2. 对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商品林,地方可依法自主优先赎买
3. 加大对生态移民的补偿扶持投入
(二十五)加强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二十六)加强科技支撑和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