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经济学
意识形态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为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
编辑于2022-06-16 18:56:32政治经济学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小商品经济分化
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
资本原始积累
概念
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货币集中于少数人
途径
暴力剥夺农民土地
暴力掠夺货币财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统治->产业革命
价值
价值是什么
先看看商品经济
概念
交换为目的的生产方式
形成条件
社会分工的存在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不属于持有者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使用价值
有用性,是自然属性,是劳动产品共有属性
与价值的关系
相互排斥,不可兼得
在商品中,价值喝使用价值缺一不可
交换价值
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者比例(决定比例的是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
和价值的关系
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二因素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具体形式,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
体力和脑力的小号
决定商品的二重性
具体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价值如何衡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因素
劳动生产率
价值
与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影响因素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总和的和夸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的价值形式以及货币形式
价值如何表现
商品价值的四个阶段
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的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
货币
概念
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货币产生后商品世界分为两级
各种各样的商品
货币
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注意:这玩意搞到资本主义最后会被社会主义取代
劳动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为为资本
劳动力
人的劳动能力,是体力脑力的总和
转化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者是自由人
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卖,自由的一无所有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由劳动者生活所需决定
本人生存的生活资料
家属生存的生活资料
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用劳动来生产商品的价值(增值了)
商品交换
增值--资本
无增值--非资本
资本主义所有指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和货币取代了资本的形式
剩余价值的生产
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增值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两个特点
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劳动成果和产品归资本家
剩余价值的实质
雇佣工人的劳动有两部分
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
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工资=商品)的部分,体现了剥削
资本的本质
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例如:可以被剥削的人?)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C)
生产资料为形式,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价值量不会超过原有
可变资本(V)
购买劳动里的资本,有工人的劳动创造,含有存在价值
剥削程度
m'=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
延长工作日的长度
加班
相对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高效率干活
基本
超额剩余价值
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技术/管理革新
资本的积累
概念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在生产
简单再生产
原有的规模重复进行
扩大再生产
本质、源泉和后果
本质
不断剥削
源泉
剩余价值
后果
社会两级分化
不仅导致财富两极分化,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的根源
资本积累的规模大小却决于
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资本的有机构成
技术构成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价值构成
可变资本和不可变资本的价值之间的比例
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用C:V表示
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无限追逐剩余价值)
造成大量事业
三种形式
流动的过剩人口
潜在的过剩人口
停滞的过剩人口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制度必将灭亡而社会主义制度必将胜利
资本周转在生产
产业资本再循环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的不同职能
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是货币资本
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是生产资本
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是商品资本
产品资本运动的两个基本条件
三种职能空间上并存
时间上继起
资本周转和它的速度
资本在运动中增值,周而复始,巴拉巴拉,这就是周转
影响速度的因素
资本周转时间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要加快周转,获得等多剩余价值,就要缩短资本周转时间,加快流动资本周转速度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其实现条件
概念
连续不断的重复的生产就是在生产
社会在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价值补偿
实物补偿
社会总产品分为
第一部类Ⅰ(x),生产生产资料
Ⅰ(C)+Ⅰ(V)+Ⅰ(M)
Ⅰ为生产生产资料部门,所以Ⅰ(C)可以自给自足
第二部类Ⅱ(x),生产生活资料
Ⅱ(C)+Ⅱ(V)+Ⅱ(M)
Ⅱ为生产生活资料部门,所以Ⅱ(V)+Ⅱ(M)可以自给自足
注:商品的价值=C(不变资本-生产资料)+V(可变资本-一般是劳动力)+M(剩余价值)
社会总产平平衡(资本主义世界平衡)
Ⅰ(v)+Ⅰ(m)=Ⅱ(C)
资本主义及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基本矛盾
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
爆发的根本原因-就是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的特点
周期性
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
国家职能
对内政治统治和社会治理
对外国家交往和维护安全利益
民主制度及其本质
政治制度包括
民主法制、政权、选举、政党等
民主制度(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发展出来的)
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分权制衡、社会七月、自由平等博爱
进步性和局限性
进步
曾经有很大的进步作用
局限
金钱操纵下的民主
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事实的不平等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政党恶斗,效率低下,社会矛盾尖锐
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为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UNIMPORTANT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发展初期
私人资本所有制
私人股份所有制
二战以后
国家资本所有制
法人资本所有制
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
机构法人资本素有制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职工参与决策
终身雇佣
职工持股
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资本家的作用发生变化,资本所有和经营权分离
高级职业经理成为企业控制着
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数量增加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经济调节机制:国家站出来了
经济危机形态
去产业化和产业空心化
高度金融化,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眼中脱节
财政严重债务化,债务危机频发
两极分化和社会对立
经济增长乏力
经融危机频发
政治制度的变化
公民权利扩大
法制建设受重视
原因和实质
原因
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展
根本原因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
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优越性
重要影响
改良主义的政党对制度的改革
重要作用
实质
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促成
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变化
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资本主义矛盾与冲突
经济发展失调
政治体制失灵
社会融合机制失效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两个集中
生产集中
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
资本集中
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的大资本所支配
垄断
概念
大企业联合或协议,对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值进行操控
产生的原因
生产高度集中,少数企业联合以获得高额利润
各方联合-规避强强竞争
限制竞争-规避强弱竞争
垄断与竞争
垄断阶段仍然有竞争
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私有制存在,就必然有竞争
垄断需要通过竞争来位置
社会太复杂,垄断也垄断不了全部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
自由竞争
目的
获得更多利润或者超额利润
手段
经济手段
范围
经济领域,国内市场
垄断竞争
目的
获得垄断资本,巩固、扩大垄断地位
手段
经济手段和非经济手段
范围
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国内到国外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
凭借垄断地位得到的超过平均价格超额利润
来源
对劳动人民的剥削的加强
控制市场占有其他企业的利润
其他国家的劳动人民
通过国家政权进行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实现
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
计算方法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
形式
垄断高价
卖出
垄断低价
买入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
概念
工业垄断结合银行垄断
形成途径
金融联系
资本参与
人事参与
金融寡头
概念
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
控制社会的方式
经济
“参与制”,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
政治
同政府“个人联合”
建立政策咨询机构影响政府政策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概念
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
形成原因
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资本主义矛盾进一步尖锐
形式
国家直接经营的企业
国家与企业共有、合营的企业
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宏观调节
财政、货币政策
微观规制
反托拉斯法
公共事业限制
社会经济规则
评价
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并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没有消除基本矛盾)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
形成条件
金融自由化
金融创新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
垄断资本主义金融化程度变高
金融业的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大幅上升
金融资本急剧膨胀(实体经济资本利润率下降)
制造业就业减少,金融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
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
垄断资本世界范围内扩展
动因
谋求利润
在他国垄断
争夺销售市场
在确保原材料和能源
形式
借贷资本输出
生产资料资本输出
投资办厂
输出主体
私人
国家
组织垄断组织
卡特尔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维护秩序的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世界贸易组织
后果
输出国
巨额利润
输入国
一定程度发展
一定程度不利影响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
资本输出有了重要的意义
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形成
最大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的领土分割完毕
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表现
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动因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跨国公式
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影响
社会化程度不断的提高
充满矛盾,有积极有消极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扩大
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国家各个方面受到冲击
一国经济竞争能力提高,但又有依赖别国的风险(国际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