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乡土中国》笔记
这是一篇关于《乡土中国》笔记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序言、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
编辑于2022-06-18 19:10:37这是一篇关于神秘的西夏的思维导图,《神秘的西夏》以近些年对西夏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西夏王朝从兴起到灭亡的发展过程为历史线索,运用当今最先进的电视表现手段,对西夏的历史文化做了一次最全面、最综合的展现。该片不仅揭示了西夏王朝的兴衰历程,还深入探讨了西夏的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方面,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立体、生动的西夏形象。主要内容包括:文明之光,生生不息,铭记,普通人的王朝,后宫丽影,以战求生,大白高国,崛起之路,高原的孩子,失落的国度。
中国古建筑史上的传奇家族,八代人,历经200余年,从事皇家工程建设。这个家族源自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梅棠镇新庄村,自清初起累世供职清廷样式房,主持、参与皇家各类建筑工程,创造了众多著名的文化遗产建筑。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通史1的思维导图,《中国通史》是一部详尽叙述中国历史的大型著作,其第一部涵盖了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特定历史时期的内容。该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充分吸收当代考古和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宏阔的视野回顾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探索中国历史的大脉络、大趋势、大线索、大走向、大波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神秘的西夏的思维导图,《神秘的西夏》以近些年对西夏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西夏王朝从兴起到灭亡的发展过程为历史线索,运用当今最先进的电视表现手段,对西夏的历史文化做了一次最全面、最综合的展现。该片不仅揭示了西夏王朝的兴衰历程,还深入探讨了西夏的文化、艺术、科技等多个方面,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立体、生动的西夏形象。主要内容包括:文明之光,生生不息,铭记,普通人的王朝,后宫丽影,以战求生,大白高国,崛起之路,高原的孩子,失落的国度。
中国古建筑史上的传奇家族,八代人,历经200余年,从事皇家工程建设。这个家族源自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梅棠镇新庄村,自清初起累世供职清廷样式房,主持、参与皇家各类建筑工程,创造了众多著名的文化遗产建筑。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通史1的思维导图,《中国通史》是一部详尽叙述中国历史的大型著作,其第一部涵盖了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特定历史时期的内容。该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充分吸收当代考古和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宏阔的视野回顾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探索中国历史的大脉络、大趋势、大线索、大走向、大波折。
乡土中国
序言
乡土中国
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
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一种特具的体系
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不排斥其他体系同样影响中国社会
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Ideal Type
存在于具体事务中的普遍性质
通过人们的认识过程而形成的概念
从具体事物中提炼出来的
不断的在具体事物里去核实,逐步减少误差
乡土本色
基层上看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两种社会
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
有机的结合
礼俗社会
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机械结合
法理社会
以农为生的人
世代定居是常态
迁移是变态
大旱大水
连年战乱
可以使一部分人抛井离乡
引起的基层人口流动是微乎其微的
孤立和隔膜
不以人为单位
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
耕种活动的分工很浅
农业活动没有聚集许多人住在一起的需要
聚村而居原因
每家所耕的面积小
小农经营
聚在一起住
需要水利的地方
合作的需要
一起住,合作起来方便
为了安全
人多容易保卫
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
兄弟分别继承祖上遗业
人口在一个地方一代代地积起来
成为大村落
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
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
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
不是由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
无须选择
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
时间里
多方面
经常接触中
发生的亲密关系的感觉
无数次小摩擦陶练出来的结果
一个熟悉的社会中
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和法律保障的自由不同
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现代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
互相不了解对方
讲个明白
签字画押
乡土社会是从熟悉得到信任
信任是根据规矩来的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
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自我约束
心安
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相处的基本方法
对陌生人无用
子主题
文字下乡
乡村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
互相合作的人天天见面
面对面的社群
例子
有人敲门,问谁呀?通常回答是“我”
在熟人社会中可以通过声音辨别出是谁
我们社交上姓名的不常上口也就表示了我们原本是在熟人中生活的,是个乡土社会
结绳记事
在空间和时间上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
不能当面讲话
文字
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
能当面对话
这种文字就多余且可能词不达意
文字传情达意是不完全的
“间接接触”的原因
需结合当时当地的局相配合的
利用文字要讲究文法和艺术
减少文字的“走样”
间接的说话
不太完善的工具
文法
说话
不注意文法
不是说话没有文法
而是有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情达意的作用
完全依照文法
显得可笑
书本学习外语的人常会感到痛苦
写作
依照文法写出完整的句子
不合文法难免会引起误会
乡土社会不用文字是因为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
语言比文字更完善
面对面社群里
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
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
为什么是“附着”?
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
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
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时才需要表达
表达结果必须使对方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
象征是多数人共认的意义
同一事物或动作
对大多数人引起到相同的反应
多数人对同一象征具有同一意义
必须有相同的经历
相似的环境中接触和使用同一象征
附着同一的意义
每个特殊的团体有着自己的特殊语言,有很多别的语种无法翻译的字句
行话
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因个人的需要而发生许多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
同行中的话
外行人没有这种经验不懂
每个学校,甚至寝室,都有他们特殊的语言
特殊语言
亲密社群中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
声音做象征的那一部分
亲密社群中
表情、动作
在面对面的情境中
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
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现代化的过程中
开始抛弃乡土社会
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
乡下人的文盲不是他们不聪明
是他们没有使用文字的必要
在面对面社群中
语言比文字更适合传情达意
有时表情、动作比语言更能满足表达需要
子主题
再论文字下乡
文字发生在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阻隔的情境里
时间上的阻隔
个人的今昔之隔
社会的世代之隔
个人的今昔之隔
人 和动物不同
富于学习的能力
行为方式并不是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
所谓学
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
学的方法是
习
反复的做,靠时间中的磨炼,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
学习必须打破今昔之隔
靠我们人类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
记忆
词
不断地在学习说这话
把具体的情景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
概念必然用词来表现
靠着词
从特殊走向普遍
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
一条直线
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的阻隔
人类和时间的接触
靠概念
用能力闭上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去
人的当前是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积累
记忆消失、遗忘
“时间”隔断了
人之所以有记忆
是因为有这个能力
因为“当前”的生活必须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
社会共同经验的积累
人的学习是向已有的一套方式的学习
抽象能力的象征体系
人积累自己的经验
积累别人的经验
文化
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历史对于个人
不是点缀的饰物
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
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
就不能不学习文化
文化靠记忆不靠本能
我们要发展记忆
生活中由此需要
记忆的发展程度是依据我们生活需要而决定的
生活中的注意对象有我们选择
选择根据是我们生活的需要
与生活无关的我们熟视无睹、不关心
根据当前去追忆过去
记忆是实用的。是为了生活
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
所需的记忆
和现代都市是不同的
生活安定
不能老是移动
生于斯,死于斯
世代的粘性
有历世不移的企图
叶落归根
客死他乡也要埋在家乡
历世不移的结果
人在熟人中长大
在熟悉的环境中生长
祖先们在这里混熟了
他们的经验必然是儿孙所得到的的经验
时间的悠久是从谱系上说的
每个人得到的经验却是同一方式的反复重演
同一戏台上演着同一的戏
演员只要记得一套戏文
个别经验也是世代经验
无需积累
只需老是保存
差序格局
格兰亨姆的公率
劣币驱逐良币
公德心被自私心驱逐
价值不高的东西会把价值高的东西挤出流通领域
私
群己、人我的界限划分的问题
格局
西洋社会
团体格局
像一捆捆扎好的柴
有序分明
若干人组成团体
每个人是团体外,还是团体内
清清楚楚
团体内是一伙的
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
团体内有组别
事先规定好的
家庭在西洋是个界限分明的团体
在中国家庭代指的人可多可少
因时因地自由伸缩
西洋社会
孩子成年住在父母家里
给膳食费
不是人情冷暖的问题
是权利问题
团体里的有一定的资格
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
挣得是权力
中国社会
格局
像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自己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样的
亲属关系
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纹的性质
生育和婚姻事实发生的社会关系
生育和婚姻形成的网络
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
中心是自己
每个人都有一个一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每个网所罩住的人是不同的
以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亲属
生我们的是父母
我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
即使是亲兄弟
有相同的父母
妻子儿女却是不同的
以亲属关系所联系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是个别的
每个网络以自己为中心
每一个网络都不同
地缘关系
和亲属关系一样
每一家以自己为中心
周围画出一个圈子
街坊
喜事请酒
生孩子送红蛋
丧事助殓、抬棺材
生活上的互助机构
不是固定的团体
一个范围
范围大小依据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
有势力的人家街坊遍及全村
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
在乡下
家庭可以很小
有钱的地主或官僚阶级
可以大到像一个小国
差序格局
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中国人对世态炎凉很有感触
因为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
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我们是
攀关系
讲交清
以“已”为中心
像石子一样投入水中
水的波纹
愈推愈远
愈推愈薄
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
和水的波纹一样
人伦
伦
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的一轮轮波纹差序
共同表示的是条理,类别,秩序的意思
重在分别
伦是有差等的次序
《礼记》十伦
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
指差等
传统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
任何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
一个差序
伦
不是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
平等观念
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
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
宪法观念
团体不能抹杀个人
只能在个人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
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存在
中国的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
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
一切价值是以“已”为中心的主义
自我主义
不限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杨朱
忽略了自我主义的相对性和伸缩性
包含儒家
孔子的推己及人
放之于四海
中心还是自己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自己总是中心
想四季不移的北斗星
其他人随着自己转
孔子不同于耶稣
耶稣有自己的团体
天国
牺牲自己去成全天国
耶稣
普爱天下
甚至是仇人
为仇人祈求宽恕
孔子
道德体系
不离开差序格局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差序的层次
不同于杨朱
以小我应对一切情景
道德范围依着需要而推广或伸缩
不会一放而不能收
私的问题
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范围
为自己牺牲家
为家牺牲党
为党牺牲国
为国牺牲天下
《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二者条理相同
不同的是内向和外向的路线
为自己牺牲家,为家牺牲族
不承认是私
牺牲族时为了家
家在他看来是公的
牺牲国家为他的小团体谋利益
小团体是公的
差序格局中,公和私是相对的
站在任何一个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
差序的推浪形式
群己的界限弄成了相对性
或者说是模糊两可
西外交家在国际会议上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世界和平和别国利益时也是这样
不同的是他们把国家看成一个超过了所有小组织的团体
为这个团体
上下双方都可以牺牲
但不能牺牲它来成全别的团体
现代国家观念
乡土社会没有的
区别
西洋社会
国家是一个明显而唯一特出的群己界限
国家里做人民无法逃脱这个团体
不能把国家弄成为每一个人谋利益的机构
有革命
有宪法
有国会
中国社会
传统里
群的极限
天下
模糊不清
国是皇帝的家
界限从来就不清楚
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的一圈而已
可以着手的
具体的只有“己”
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行
克己:克制和约束自己
不会克群
使群不致侵略个人的权利
差序格局中不会发生这问题
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从一个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维系着私人的道德
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
差序格局
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安居的乡土社会
每个人可以在土地上自食其力地生活
偶然的 临时的
非常状态中才会感觉到伙伴的需要
和别人发生关系是后起的次要的
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程度的结合
不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
所以采取了差序格局
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
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
先有架子,每个人结在架子上,而互相发生关联
公民的观念
得先有国家
这种结构从游牧经济中来
生活相依赖,一群人不能单独地、零散的在丛林求生
团体是生活的前提
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
硬引起不同的道德观念
道德观念
在社会生活的人自觉应当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信念
行为规范
行为者的信念
社会的制裁
内容
人和人关系的行为规范
依着该社会的格局而定
社会观点来讲
道德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制裁力,是他们合于规定下的形式行事,用以维持社会的生存和绵续
团体格局
为了陪衬出差序格局的特点
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
团体是超于个人的“实在”
不是有形的东西
一束人与人的关系
控制各个人行为的力量
一种组成分子生活所依赖的对象
先于任何人而又不能脱离个人的共同意志
团体优于个人,又是团体中人的共同意志的的体现
团体对个人的关系
就象征在神对信徒的关系中
有赏罚的裁判者
公正的维持者
全能的保护者
在团体格局社会中才发生笼罩万有的神的观念
道德体系
离不开宗教观念
宗教的虔诚和信念
道德观念的来源
支持行为规范的力量
团体的象征
象征团体的神的观念下
派生观念
每个人在神前的平等
神对每个人的公道
称神是父亲
每一个人共同的父亲
否认生育自己的父母
为了贯彻平等
耶稣是童贞女所生
亲子间个别的和私人的联系被否定
象征着公有的团体必须是无私的
在私有的父亲外
有一个更重要的与人相共的天父
团体
每个人人格上的平等才能确立
每个团体分子和团体的关系是相等的
团体不能为任何人所私有
大家都共有一个天父,这个天父就是团体,这样,每个人和团体的关系是相等的。
代理者
上帝象征了团体无形的实在
执行团体的意志时
还是有人来代理
代理者不能真正代理上帝的意志
失去代理资格
团体格局的道德体系中发生权利观念
权利
人对人得互相尊重
团体对个人也必须保障这些权利
防止代理人滥用权利
出现了宪法
宪法观念和西洋公务观念相互配合
国家可以要求人民的权利
但国家也得保证不侵害人民的权利
在公道和爱护的范围内使用权利
差序格局
很多地方和团体格局相反
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
主要
克己复礼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差序格局道德体系的出发点
从己向外推
构成的社会范围
一根根私人联系
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
各种路线
最基本
亲属
亲子和同胞
相配的道德体系
孝和悌
另一条
朋友
相配的是忠信
孔子总结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仁
没有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
超己的观念必须在团体格局中才能发生
孝悌忠信是私人道德观念中的要素
行五者于天下是为仁
恭则不悔
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团体组合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
不容易具体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
逻辑上的综合
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
综合私人关系的团体的缺乏具体性
广被的“天下归仁”的天下
仁是模糊的
具体时还要归到
孝悌忠信这一类道德要素
在我们传统的道德观念中
没有像基督教里的不分差序的兼爱
也不容易找到个人对团体的道德要素
团体格局中
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
在中国传统中时没有的
团体道德的缺乏
公私的冲突里看的更清楚
负有政治责任的君王也得先完成他私人间的道德
差序格局的社会里
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
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
传统道德中找不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
所有的机制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看所施的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差序格局中的社会
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什么作用
问清楚
对象是谁
和自己的关系
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
区别
团体格局的社会
同一团体的人是“兼善”的,就是“相同的”
差序格局的社会
人对待他人的道德
和这个人与自己关系的远近而有不同的标准
家族
中国乡土社会基本社群作“小家族”
大小从结构上讲
大家庭
公婆儿媳四个人
小家庭
有十个孩子的家庭
不从人数上讲
家庭
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
亲子
指结构
生育
指功能
暂时性的社群
孩子长大后会离开父母去抚养自己的儿女
一代又一代
抚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结束抚育
学校、国家
属于长期社群
任何文化中
赋予了生育之外的功能
夫妇的合作
不因儿女成长而结束
夫妇经营着经济、感情、两性的合作
西洋
家庭是团体性社群
主要是生儿育女
能经营的其他事物很少
中国的乡土社会中
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
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
不限于亲子
但结构上有限制
单系的
父系
家不包括媳妇和女婿
父系方面可以扩展得很大
根据单系亲属做构成的社群
氏族
我们的家在结构上是一个氏族
和普通的族不太一样
我们所谓的的族
很多家所组成的
一个社群的社群
在结构上相似,数量上不同
家族
结构上包括家庭
最小的家族可以等于家庭
从家庭基础上推出来的
包括在家族的家庭
社会圈子的一轮
不能说不存在
也不能说是独立的个体
包含生育功能
不限于生育功能
氏族是一个事业组织
再扩的就可以成为一个部落
具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
家
采用差序格局
利用亲属伦常
组合社群
经营各种事业
基本的家
变成氏族性了
乡土社会
不论政治、经济、宗教都可以利用家族来经营
为了要经营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子的小组合
加以扩大
政治、经济、宗教等事物都是长期绵续性的
这个基本社群不能像西方的家庭一般临时性的
家必须是棉絮的
不因个人的成长而分裂
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终结
家的性质就变成了族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
大小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定
事业小
夫妇二人足以应对
家就可以小的等于家庭
事业大
超出夫妇二人所能承担时
兄弟叔伯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
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很大
不论什么程度,原则上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
以生育社群来负担其他功能
社群中各分子的关系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西洋家庭
夫妇是主轴
共同经营生育事务
子女是团体中的配角
成长了就离开团体
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有其他团体来担负
不是家庭的分内
两性情感的发展
使他们的家庭成了获取生活上安慰的中心
中国乡土家庭
家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
主轴是父子
配轴是夫妇
被事业的需要而排出普通感情
这里的普通感情与纪律相对照
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
求效率就得讲纪律
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
家庭里有家法
夫妇间相敬
女子三从四德
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
事业社群的特色
夫妇间感情淡漠
各做各的事
合作得不对劲
闹一场
乡下
有说有笑,有情有义
是同性同龄的集团中
除了工作和生育上的事务
性别和年龄组间保持着很大距离
把生育之外的很多功能拉入这个社群引起的结果
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在两性间矜持和保留
不想西洋人一般在表面流露
在这种社会中养成的
男女有别
感情定向
一个人的感情发展方向受着文化的规定
感情
心理学
从机体的生理变化来说明感情的本质和种类
体内的行为
导发外表的行为
一种刺激和一种反应之间的联系
经过练习
形成固定
不带感情
感情常发生在新反应的尝试和旧反应的受阻情形中
社会学
从感情在人和人的关系上看它所发生的作用
感情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
感情激动
改变原有的社会关系
感情的淡漠
稳定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示
了解
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
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
同样的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应
两种社会
了解乡土社会和 现代社会的感情定向
阿波罗式
乡土社会
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
超于人力的创造
人不过是去接受它
安于其位
维持它
人连维持它的力量都没有
天堂遗失了
黄金时代过去了
浮士德式
现代社会
冲突是存在的基础
生命是阻碍的克服
没有阻碍,生命就失去了意义
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
不断去改变
乡土社会
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
社会关系是长成的,熟习的
某种程度上是自动的
空间上是孤立的
一方小天地
时间上
每一代人在同一的周期内生老病死,一个公式
条件
阻碍共同生活的人充分了解的是个人生理上的差别
男女两性的差别
认知是间接的
没有人体验过两性的差别
在以充分了解来配合人们相互行为的社会中
性别的鸿沟是个基本障碍
男女生理上的分化是为了生育
生育却又规定了男女的结合
基于异的结合,并非基于同
相异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是困难的
不断地创造中求统一的
浮士德的企图
恋爱
是一种探险
未知的摸索
无止境的
不以实用为目的
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
是一个过程
结果毫无意义
是社会关系不能稳定
乡土社会中
浮士德的企图是不容存在的
不需要创造新的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生下来就决定了
阿波罗式的社会追求的是稳定
是男女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
男女有别
男女之间不必求同
男女之间
男女授受不亲
心理上的
男女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
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合
社会结构
同性间的组合
家庭的组合
相互交错
家庭组合是异性组合
家庭团结受到同性组合的影响,不易巩固
家族替代了家庭
家族以同性为主、异性为辅的单系组合
以家族为基础社群
同性原则较异性原则重要的表示
男女有别的界限
是中国传统的感情定向偏向于同性方面去发展
缺乏一个两性间的求同努力,减少了一个不在实利上打算的刺激
中国乡土社会的实用精神安下了现世的色彩
切身生活之外的都默然没有兴趣
对生活的态度
克己来迁就外界
改变自己去适应外在的秩序
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
为了秩序的维持,
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要被遏制
男女之间的鸿沟就此筑下
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
也是个稳定的社会
礼治秩序
人治
有权利的人凭一己之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
依着统治者的好恶来决定
必然社会混乱
法治
不是法律本身能统治
法律依靠权利来统治
人依法而治
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依靠法律来维持
人治和法治不在人和法两个字上,而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礼治
如果法律限于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
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文质彬彬的社会
礼
不表示
文明
慈善
不穷凶极恶
例如
某些地方的成人礼是杀几个人回来
杀人祭旗是军礼
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
这些行为是对的
行为规范和法律是一样的
不同
法律
靠国家政治权利来推行
礼
不需要有形的权利机构来维持
靠传统来维持
不同的力量来维持
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积累的经验
行为规范目的
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
社会任务
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
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用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
乡土社会传统的效力更大
乡土社会是一个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人口流动小
土地变动也很少
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或者祖先的经验
乡土社会中遇到的问题只是四季的转换,不是时代的变更
前人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完全可以拿来自用
越是证明有效,就越值得保守
不必知之,只要照办
生活就有保障
随之发生一套价值
含有一种不可知的魔力,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做就会有毛病,人们对于传统就渐渐生出了敬畏之感
如果我们对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进行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不按规定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有了我们普通所谓的“仪式感”
礼不靠一个外在的权利来推行,而是教化中养成个人的敬畏之感
使人服于礼
人服礼是主动的
区别
法律是从外限制人
不守法所得到的惩罚有特定的权利所加之于个人的
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我得意
道德
社会舆论规范所维持
做不道德的事
见不得人
礼
甚于道德
失礼
不对、不合、不成
个人习惯所维持
礼治表面看是人们的行为不受规律约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
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
不是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
乡土社会满足这个前提
可以用礼来维持
变迁很快的社会
传统的效力无法保证
不管一种生活在过去是怎样有效
环境一变
不能再用此法子去解决新问题
所应付的问题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
大家接受个统一的方法,保证在规定办法下应付共同问题
有个力量来控制每个人
法律
法治
礼治和法治发生在不同的社会情态中
礼治就是普通所谓的人治
不容易引起误会
以致于使人觉得社会秩序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
礼治是传统
整个社会历史所维持这种秩序
因此无法在变迁很快的社会中出现
乡土社会的特色
无讼
律师
现代的社会
人无法不懂法律而生活在法律之外的地方
律师就产生了
法律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社会生活的每个人不可能都熟习这与时俱进的法律
礼治
对传统规则的服膺
行为者对这些规则从小熟习
不问理由而认定是当然的
长期的教育把外在的规则化为内在的习惯
维持礼俗不在外在的权利
在内在的良心
中国处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
原有的诉讼观念还很坚固的留在广大的民间
现代的司法不能彻底的推行
现行法里的原则是从西洋搬过来的,和旧有的伦理观念相差很大
差序格局中不承认实施于一切人的同一规则,现行法却是采用个人平等主义的
乡土社会普通人不愿意打官司
打官司的人是哪些不融与乡土的的人,通常认为是败类的一类人
礼治社会不许的,法律却不认为有罪
让大家觉得司法是包庇恶徒的机构
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间的副作用
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
不能有效的建立法治秩序
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
重要的还要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
在社会结构和思想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
单纯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
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出来了
无为政治
权利
偏重社会冲突
偏重社会合作
偏重社会冲突
社会不同团体或层间主从的形态
握有权利者利用权利驱使支配着的行动
冲突过程是持续的
冲突仍在
武力的阶段已过
一方认输
心不服
两方的关系中发生了权利
维持关系的必需手段
压迫性质
上下之别
社会合作
社会分工
每个人都不能“不求人”而生活
每个人都有利
花费劳动
痛苦的
获得收获
增加享受
贪图享受,使人不能自足,不能独善其身
不好好的安于其位地做自己的工作
他人会影响自己
自己会影响他人
权利和义务就发生了
干涉别人是权利
接受别人干涉是义务
有人不遵守大家同意的分工
共同授予的权利就发生了
基础是社会契约
同意
不愿意遵守这种权利的限制
只有回到“不求人”的境界里去
抛弃经济利益,不讲享受
人类社会中这两种权利都存在
统治者、政府
同时代表着这两种权利
配合的成分有不同
冲突里有合作
合作里有冲突
概念上的区别
不常是事实上的区分
一个社区的权利配合
各有偏重
或对某一部分人有一种权利关系,另一些人有另一种权利关系
美国,表面是同意权利,种族之间,事实上是横暴权利在发生作用
权利本身不具有诱惑力
从权利得到的利益才是人们喜欢的
握在手上的权利不能得到利益
没有权利也能得到利益
权利就没有那么大的诱惑力
权利之所以诱人
主要的是经济利益
同意权利
握有权利者不是为保障自身特殊的利益
社会必须用荣耀和高薪来延揽
横暴权利
和经济利益关系密切
统治者用暴力来维持地位不可能没有目的
经济利益
没有经济利益
横暴权利就没有多大的意义
也就不容易发生
甲团体想用权利来统治乙团体
前提
乙团体的存在可以提供利益
乙团体的生产量超过消费量
有剩余才能引诱甲团体来征服他
一个只有生产他生存必需的消费品的人是没有资格做奴隶的
没有剩余价值
农业社会对横暴权利的限制
农业社会可以建立横暴权利
农业性的乡土社会是皇权的发祥地
乡土社会不是一个富于抵抗能力的组织
农业的帝国是虚弱的
皇权不能滋长壮健
支配横暴权利的基础不足
农业剩余随人口增加而递减
和平又给了人口增加的机会
中国的历史
雄图大略的皇权
开辟疆土、筑城修河
可以看做投资
农业经济受不住这种工程的费用
没有足够的剩余,怨声载道
皇权加强对内的压力,费用更大
天下大乱
人口减少
乱久必合
形成一个没有比休养生息更诱人的局面
皇权无为
所谓养民
养到一定时候
积累了一定力量
刺激皇帝的宏图大略
循环因而复始
为了皇权都维持
历史经验中找到了“无为”的生存价值
确定了无为政治的理想
横暴权利有着经济的约束
天高皇帝远的距离下
乡土社会中人民切身的公事让给了同意权利去活动
同意权利有一套经济限制
分工体系越发达
权利才越大
乡土社会是个小农经济
必要时可以“关门”的程度
乡土社会的权利结构
名义上是“专治”“独裁”
在人民的实际生活来看
是松弛和虚弱的
是挂名的、无为的
长老统治
中国社会中的特殊权利
不是横暴权利
不发生于社会冲突
不是同意权利
不发生于社会合作
教化式的权利
发生于社会继替的过程
社会继替
社会成员新陈代谢的过程,生死无常,人寿有限
社会分工的交替
一个人生活依赖一个完整的社会分工结构
社会只能不断的预备下新人物等着去接替旧人物死亡和退伍所发生的缺位
社会规律
社会冲突的结果
社会合作的结果
形成的铁壁
人在内生活
遵守这些规律
明白这些规律内容
社会契约
必先假定个人意志
个人对于契约没有自由解脱的权利
契约性的规律在形成过程中尊重个人的自由意志
民主政治的形式就是综合个人意志和社会强制的结果
被教化者
没有选择的机会
学习的文化
先于他而存在
意志
社会承认
维持同意秩序的必需因素
不承认未成年人有意志
他们没有进入同意秩序的事实
孩子碰着的不是一个为他方便而设下的世界,而是一个为成年人方便所布置下的园地
他闯入进来,没有带着创立新秩序的力量,又没有服从旧秩序的心愿
不考虑他们同意与否而设下他们必须适应的生活方式
教化
代替社会去陶练出合于在一定的文化方式中经营群体社会的分子
教化性的权利
亲子关系中最明显
不限于亲子关系
凡是文化性的,不是政治性的强制
包含这种权利
文化与政治的区别
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的接受的规范
文化性的
文化的基础是同意
对新进入分子是强制
教化过程
一个社会没有共同接受的一套规范
求取临时解决办法的活动
政治
教化权利的扩大到成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假定个稳定的文化
稳定的文化传统是有效的保证
稳定的文化里
年幼的人现在遇到的问题必定是年长的人曾经经历过的
三人行,必有可以交给我怎么应付问题的人
年长的人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利
长幼有序
分清兄和弟,姐和妹,伯和叔
不稳定的文化里
传统的办法不足以应付当前的问题时
教化权利必然跟着缩小
缩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
限于很短的一个时间
社会变迁过程中
人不能依靠经验作指导
能依赖超出与个别情景的原则
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不一定是长者
重要的是智力、专业、一点机会
机会
年幼的比年长的多
不怕变、好奇、肯试验
变迁中
习惯是适应的障碍
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
并非口头上的讥讽
生存机会上的威胁
乡土社会
有横暴权利
有同意权利
有教化权利
既非民主
也非不民主的专制
子主题
民主或不民主衡量中国社会
都是也都不是
有些像又不确定
长老统治
血缘和地缘
血缘
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
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
血缘社会的基础
缺乏变动的社会
长幼之间发生社会的差次
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利
生育是社会持续的基础
任何社会都一样
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
血缘的
血缘社会
稳定的
缺乏变动
结构的稳定
填入结构中的每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
受生命的限制
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
是要死的
用生物的新城代谢,“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
父死子继
农人之子恒为农
商人之子恒为商
职业继替
贵人之子依旧贵
身份继替
以亲属来担负生育的时代很难抛弃血缘继替
生育没有社会化之前
血缘作用的强弱似乎是以社会变迁的速率来决定的
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
最用不上意志,生活上影响最大的决定
谁是你的父母
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为分配各人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
安稳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办法
只要你接受了这个原则,社会里很多纠纷就不会发生了
地缘
稳定的社会
地缘是血缘的投影
不分离
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亲疏的一种反应
地位
描述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占的据点
乡土社会的人口不需要流动
家族这个社群包含了地域的含义
村落的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
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人不是植物
还是要流动的
人口繁殖
耕地扩大
住的地方和工作地距离太远
阻碍效率
社群就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
土地不足以养活人口
可开恳的土地不足
逼着这个社群分裂
分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找耕地
找到耕地,建立村落
用原来的地名
否定空间上的分离
乡土社会
地缘还没有构成一种团结力的关系
籍贯取自父亲
不是根据自己的出生地
和姓一样
是血缘
籍贯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一个人离开老家漂流的背别的地方
不能像种子一样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
只能在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入进去
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
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
乡土社会相当困难
有土地
土地不能自由买卖
土地受着氏族的保护
从婚姻融入当地的亲属圈子
一个人嫁到另一个地方,成了那里的人
一个已经入一个地方的“外客”很难娶到本地人做妻子
寄居于社区边缘的人不能说已经插入到这个村落社群了
他们得不到一个普通公民的权利
不被视为自己人
不被人信托
乡土社会是一个亲密社会,这些人却是“陌生人”
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
主要的是冲突和竞争
亲属是自己人
亲密的共同生活中的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
互相欠着人情
同时避免太过重叠的人情
权利和义务必须有相当的平衡
如果一面倒
社会关系就会吃不消
折断
减轻社会关系上的负担
防止折断这社会关系
社会生活愈发达
人和人之间的往来愈繁重
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当场清算”的需要也增加了
货币是清算的单价和媒介
在亲密的血缘关系中
商业是不能存在的
不是不会发生交易
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
相互馈赠的方式
乡村社会
专门的空地
建立商业基础
大家在此交换
集市、会等
以陌生人的关系
当场清算
从街集贸易到店面贸易的过程
“客边”的地位有了特殊的方便
寄居在血缘性社区的边缘上的外边人成了商业活动的媒介
可以讲价钱
不必讲人情
没有什么不好意思
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
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
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契约是陌生人所做的约定
订定契约时
个人有自由的选择
契约进行中
一方面有信用
一方面有法律
契约的完成
是权利义务的清算
精密的计算
确当的单位
可靠的媒介
冷静的考虑
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
现代社会的特性
乡土社会所缺的
从血缘结合到地缘结合
是社会性质的转变
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名实的分离
说乡土社会是静止的社会是为了方便
和现代社会相比较而言
静止是乡土社会的特点
事实上完全静止的社会是不存在的
变得慢
第四种权利
横暴权力
同意权力
长老权力
时势权力
发生在激烈的社会变迁中
社会继替
人物在固定的社会结构中流动
社会变迁
社会结构本身的变动
社会变迁无论怎样快,也是逐步进行的
两个过程并不冲突
同时存在
两种权力的消长互相关联
变动的慢
长老权力更有势力
变动的快
长老权利就会缩小
社会结构
自身没有变动的需要
人造出来的
满足生活需要的工具
变动是人要它变的
不能答复人的需要
社会变迁
旧有的社会机构不能应对新环境
新环境发生
最初是旧方法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
不会在没有发觉旧方法不适用之前就把它放弃掉
旧方法有习惯的惰性
不能答复人们的需要
失去人们对他的信仰
守住一个没效力的工具是没有意义的
生活上的不便
蒙受损失
新的方法不是现存的
需有人发明或向背的文化学习
经过试验才能被人接受
完成社会变迁的过程
新旧交替中
有一个惶惑。无所适从的时期
心理紧张
犹豫不安
有人提出办法
有能力组织试验
获得别人的信任
可以支配跟随他的群众
发生了权利
发生的权力
时势权力
有点像几年前的所谓的“公知”
有大批人相信他们,认为他们是对的
不同与横暴权力
建立在剥削关系上
不同于同意权力
有社会所授予
不同于长老权力
不根据传统
时势权力
最不发达的是在安定的社会中
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能答复人们生活的需要
很少出“英雄”和“领袖”的社会
安定是相对的
变动很慢
社会变迁可以吸收在社会继替中的时候
社会是安定的
儒家注重“孝”道
维持社会安定的手段
无违
承认长老权利
遵循传统就可以无违于父之道
传统的代表是要死亡的
自己在时间过程中也会进入长老的地位
社会变迁可以慢到和世代交替的速率相等
亲子之间
两代人之间
不致发生冲突
传统自身慢慢变
可以保持长老的领导权
社会也不需要“革命”了
整个社会看
一个领导阶层如果能追的上社会变迁的速率
也可以避免因社会变迁而发生混乱
乡土社会
社会变迁速率很慢
不致于引起人事冲突
长老保持他们的权力
子弟们在无违的标准中接受传统的统治
不发生反对
教化是有知对无知
传递的文化有效
没有反对的必要
传递的文化失效
失去了教化的意义
这种关系里反对不会发生
反对
同意权力
有容忍、奖励、反对的发生
建立在契约上
执行权力的人是否遵守契约事一个须随时加以监督的问题
反对是获得同意的前提
横暴权利
没有反对
只有反抗
必须压制反抗
时势权利
反对发生于对同一问题不同的答案上
不同的方案不能同时试验
不同方案之间发生斗争
争取人民的跟随
为了求功
每一个自信可以解决问题的人都会感觉到别种方案会分散群众对自己方案的注意和拥护
产生不能容忍反对的“思想统制”
长老权利
发对被冲淡了
成了注释
注释
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
中国思想史中
除了社会急剧变迁的春秋战国时期
有过百家争鸣的思想斗争场面外
定于一尊之后
注释的方式中求和社会的变动谋适应
传统的形式时不准反对的
表面上承认
内容可以经注释而改变
中国就是家庭中生长的人都明白家长的意志怎么在表面的无违下,事实上被扭曲的
虚伪在这种情境下不但无可避免而且必需的
不能反对而不切实用的教条只能加以歪曲
留一个面子
表面的无违
名实之间的距离跟随社会变迁速率而增加
完全固定的社会是不存在的
变得很慢的社会发生的长老权力
统治不能容忍反对
社会加速变动
注释式歪曲原意的办法就免不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结果
位与权
名与实
言与行
话与事
理论与现实
趋向于分离
从欲望到需要
乡土社会人可以靠欲望去行事,现代社会里欲望不能作为人们的行为指导
产生需要
从欲望到需要
社会变迁
重要
里程碑
人类的行为都是有动机的
对自己的行为可控制
意志
在取舍之间有所依据
欲望
欲望规定了人类行为的方向
欲得了
愉快
欲不得
不舒服
欲望
紧张
动作
满足
愉快
欲望如果能通过意志对行为有所控制
行为者自觉的
行为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人类依着欲望而行为
行为是否必然有利于个体的健全发展
有利于社会间个人的融洽配合,社会的完整和持续
乡土社会人的欲望往往合于人类生存条件
欲望并非生物事实
而是文化事实
人造下来教人就是这样想的
问题不在于要的本身,而是要的内容,这内容有文化决定
文化有一部分无关及无益于人类的生存
不合于生存条件的文化以及接受不合于生存条件文化的人
在时间里被淘汰
不婚主义,丁克接受这些文化的人会随着时间死去而消失,这种文化也可能会消失。如果结婚生子有巨大的生存压力,可能也会一直存在
我们可以认为病西施为美,但自然不会因为她的美而保留她,病的还是要死的,健康才是生存的条件
自然不禁止人自杀,但没有力量可以使自杀了的还能存在
人类先有行为,后有思想。决定行为的是从试验与错误的公式中积累出来的经验,思想只有保留这些经验的作用,自觉的欲望是文化的命令
乡土社会中时正确的
传统社会,传统就是经验的积累
能积累就经得起自然的选择
错误、不合于生存的方式
被淘汰后留下来的一套生活方式
不管行为者对这套行为方式怎样说,它们必然有助于生存的
乡土社会中
很多行为我们自以为是用来达到某种欲望或目的
客观检讨中
这些行为却在满足主观上没有自觉的需要
行为和所说的目的之间毫无实在的关联
驱鬼实际上是驱除了心理上的恐惧,鬼有没有是不紧要,恐惧却得驱除
乡土社会中欲望经过文化的陶冶可以作为行为指导
印合于生存的条件
不是自觉的,不是计划的
天工
文化是人为的
二者相互印合
弊病
环境变了
人不能主动的有计划的适应
盲目的经过错误与试验的公式来找新的办法
乡土社会环境变化很慢
社会变迁很慢
人们有时间从容的盲目的试验,错误引起的损失不会是致命的
工业社会
社会变动快
原来的文化不能带来生活上的满足
人们不能不推求行为和目的的之间的关系
发现
欲望并不是最后的动机,而是为了达到生存条件所造下的动机
生存条件的本身
功能
从客观地位去看一项行为对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完整上所发生的作用
并不一定是行为者所自觉的
分析的结果
是营养而不是味觉
人食五味,为的是满足口舌之欲,实际上却是为了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现在人们吃饭,不仅追求口感,更注重每餐的营养搭配,保证身体的能量供给
理性
人依照已知的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去计划自己的行为
科学化
现代社会
知识即是权利
这种社会里生活的人要依着他们的需要去做计划
知识得来的权利
时势权利
乡土社会靠的是经验
不比计划,时间会给他们一套足以生存的生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