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魏晋南北朝文学3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 第三编 主编 袁世硕,包括:第一节谢灵运与山水诗、第二节鲍照与大明、泰始年间文学风貌、第三节谢脁与”永明体"、第四节梁天监、普通年间文学、第五节萧纲与宫体诗。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曾写过这句诗赞颂宋玉,那他的辞赋又如何,从其《九辞》《神女赋》《风赋》等·中可看出他的创作特色
楚辞,也称作“楚词”,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骚体”
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英语词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魏晋南北朝文学3
第四章 南朝文学
第一节 谢灵运与山水诗
一、山水诗传统的建立
山水诗在谢灵运手中最后形成
纯客观的态度描摹山体
二、“初发芙蓉”的诗风
主要特色:大量描摹山水景物
主要手法:白描
有时缺点:生硬,拗口
给读者清新明丽的感觉
三、写景和说理
谢灵运南朝诗风转变的开启者
显著特点:山水加玄言
第二节 鲍照与大明、泰始年间文学风貌
一、俊逸遒丽的乐府诗写作
鲍照诗歌特点: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神。
二、用典使事之风的兴起
宋初用典代表:傅亮
大明,泰始年间代表:颜廷之,谢庄
第三节 谢朓与”永明体"
一、“新体诗”的理论
“永明体”清新流畅,讲究声律为特色的新诗体
最大特色:人为的,有意思的对诗歌语言的声律作出规定
为后来近体诗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
标志着近体诗时代的开始
声律论的提出前提:四声的发现
二、“永明体”诗人创作实践
代表诗人:谢朓,沈约,王融
三、谢朓与“新体诗”
新体诗:古体诗到近体诗之间的过渡形态
诞生原因:永明声病说的出现
体裁特征:对诗句声律做出人为的规定,还要求诗句之间的对偶
谢朓
诗歌特征:清新秀丽,音节和婉
把山水景物题材诗歌的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四、齐建武年间“永明体”诗风的转变与古体的兴起
政治生涯坎坷使诗人诗风转变
创作呈现出向古体回归的倾向
丰富了永明体诗人的诗歌风格,也为古体诗注入新元素
第四节 梁天监、普通年间文学
一、以萧统为中心的诗学理想与写作
萧统的文学主张
“丽”:形式美
“雅”:雅正的标准
“典”:儒家正统文学观
萧统的主要功绩
主持编纂了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总集——《文选》
二、何逊与吴均
何逊
善于写赠别和行役题材
景物描写多为冷色调,景物精巧细密
吴均
善于写边塞诗(多为乐府诗)
诗风清新俊拔,情调慷慨
第五节 萧纲与宫体诗
一、宫体诗起源与发展
起源:刘宋鲍照,惠休写作开始
发展:因为永明体扩大
成型:萧纲继位正式称为“宫体诗”
宫体诗特色:语言华丽,对偶精确,用典繁密,音韵和谐
二、萧纲对宫体诗的倡导
萧纲的诗歌观念
提倡新变
强调诗歌的独立性
三、“徐庾体”
与宫体诗特点一致
将文章形式技巧发展到新的高峰(提现在文章骈文化)
四、宫体诗评价
题材内容描写范围狭隘
咏物诗:以词藻铺陈为主
女性题材:有物化女性倾向
形式
进一步发展永明体对音韵,对偶的重视
第六节 南朝的骈俪文风
一、宋代诸家文风
二、齐梁文风的新变
三、山水之美与骈文丽指
第七节 《文选》与《玉台新咏》
一、《文选》成书与当时文学的编集及写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诗文总集
二、《文选》的价值
反映了萧统企图对前人文学进行总结的愿望
体现了编选者对文学史的看法
由单一的诗选变成赋。诗、文等各类文选,具有权威性
《文选》不收经,子,集代表了南朝人对文学特点认识的高度
辨析文体是《文选》编纂的另一重要目的
《文选》久传不衰的原因
遵循了以时代为次的原则
保存了大量的优秀作家作品
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三、《玉台新咏》的编纂与宫体诗的关系
《玉台新咏》是在《文选》之后,由徐陵编纂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从西汉以来,历代关于女性题材的诗歌
是宫体诗人艳体诗写作思想的反映
编纂体例具有严整性
四、《玉台新咏》的价值
古代集部文献中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提供文学和历史真实材料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围绕预定的主题题材选诗的诗歌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