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屈原与楚辞赋
楚辞,也称作“楚词”,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骚体”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曾写过这句诗赞颂宋玉,那他的辞赋又如何,从其《九辞》《神女赋》《风赋》等·中可看出他的创作特色
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英语词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1.6屈原与楚辞赋
第一节 屈原的创作与楚辞的产生
一、屈原的生平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
二、屈原的创作
屈原大部分作品都是被疏远特别是被放逐后创作的
屈原所放逐的楚国南部更是因开发较晚,仍巫风盛行
创作受巫文化显著影响
一方面,自身修养学识对巫歌巫舞进行整理,加工,创作
另一方面,吸收了民间艺术抒发自身的抑郁苦闷
为什么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
三、“楚辞”的含义
文学史上两层含义
1.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以诗体为主的文学体式
2.刘向编订的《楚辞》,其中包括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也包括汉代人模仿而作的拟骚体
第二节 《九歌》《招魂》《天问》
一、《九歌》
一组祀神乐歌的总称,共十一篇。
内容:浪漫想象,神话故事,人神传情,歌舞祭祀
内容色彩:自然神崇拜,多神崇拜等原始宗教
观赏性极强的歌舞剧作,有着浓厚的艺术韵味
艺术风格:文雅,清理,秀美
文辞优美雅丽,写景抒情细致入微
《九歌》似是一组可以分配角色表演的代表的代言体诗歌
《九歌》以大胆不羁的想象,跨越人神之界,构思出人和神的感情纠葛及神灵们的喜怒哀乐
二、《招魂》
仿巫师招魂咒语而作的一篇以招魂词为主体的奇特作品
疑似为追悼客死秦国的怀王而作
寄托哀思的同时记寓自己的身世之叹
《招魂》分序辞,招魂辞和乱辞三部分
序辞以自抒愁苦哀悼开篇
第二部分为巫阳的招魂辞
第三部分乱辞又回到现实抒情,追忆往昔楚王游猎盛况
《招魂》前后用骚体,中间招魂辞则全用“些”字做句尾,模拟南方巫音
招魂辞特点:想象神幻奇特,并展开夸张描写
篇章结构规整对称,已经具有赋体特征,开了此种文体的先河
三、《天问》
通篇由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组成
“天问”即关于天道的问题
《天问》更像是盘问叙述之作
有大量纯知识性提问
在借发问以叙说神话、历史的同时
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对历史的感叹
全篇用语灵活多变,结句有其内在脉络
一篇源自民间而又经过艺术升华的文人之作
第三节 《离骚》
《离骚》独特魅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离骚》的创作
独特构思受到了南楚巫文化的孕育和影响
基本情节:“飞升”
屈原的天才创造和对文学史的独特贡献
二、《离骚》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通过诗中“吾”“余”的倾情吐露
塑造了一位充满神性色彩又与作者精神 息息相关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袒露了诗人不屈的追求、倔强的个性和苦闷的情怀
执着地追求真善美的理想,百折不挠并不惜为之献身的形象
在同一切虚伪丑恶决不妥协前提下追求自身至纯至洁人格的形象
清高傲世又感情丰富、始终摆脱不开孤独矛盾的痛苦形象
三、《离骚》的艺术象征
多用隐喻和象征,全诗充满形象的描绘
隐喻大多独具特色,富有开创性
抒情手法特色:象征
四、《离骚》的神奇想象
通过离奇想象,创造近乎神话的奇幻境界
从而形成鲜明独特的浪漫风格
第四节 《九章》及其他
一、《九章》
一组诗的总称,其中包括九篇作品
《怀沙》为绝命辞
《橘颂》特点在“咏物”
中国文学传世作品今见第一篇比较典型的咏物之作
《抽思》诗中“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是自况之辞
《涉江》屈原最具体的叙行之作
《哀 》具有哀 都失陷,哀离别 都、哀从此再不能回 都 的多重含义
大多为作者直抒胸臆的作品
二、《远游》《卜居》《渔夫》
王逸所列屈原作品争议最大的部分
《远游》被怀疑理由
其中言及游仙之事,杂有道家之说
《卜居》《渔夫》被怀疑理由
两篇 散韵结合,问对构篇,少用“兮”字,已对典型楚辞体有所突破,而出现向散体赋转化的端倪。
开篇为记叙性序文
第三人称提及“屈原”之事,颇似汉代韵散结合的散体赋
作为先秦辞赋中内容和形式颇为特殊的文本
对于把握由辞到赋的发展脉络有特殊作用
第五节 屈原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屈原 创为楚辞一体,其形式、手法、构思在文学史上多有开辟之功
屈原在南方楚地民间艺术基础上所创的楚辞诗句灵活,辞采繁茂,形式多样
屈原抒怀多用隐喻和象征
其构思的神话般的奇艺想象
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偏于写实与偏于想象的“风骚”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