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结构化思维-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是在向你介绍一种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即金字塔原理。它会让你不断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掌握表达的规范行为,实现高效沟通。
大学计划和规划,大学四年,是人生中一个充满无限可能与挑战的宝贵阶段。为即将或正在经历这一阶段的学子们提供一份详尽而实用的指南,帮助大家从入学之初就树立明确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逐步构建起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
经济学基础(2025中级经济师),涵盖广泛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容结构清晰,分为多个部分或章节,针对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微信公众号,主要展示了多个与心理学相关的账号及其功能特点。这些账号各具特色,涵盖了心理健康、心理疗愈、心理测评、情感交流等多个方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结构化思维:金字塔原理
表达逻辑
希望达到
想清楚,说明白
知道说什么,怎么说
与人沟通
谁是我的听众
他们想听什么
他们想怎么听
金字塔原理
特点
重点突出
逻辑清晰
层次分明
简单易懂
思考方式,沟通方式,规范动作
基本结构
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组分类,逻辑递进
先重点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纵向:引导疑问/回答式对话 横向:归纳和演绎
训练
关注和挖掘受众意图,需求点,利益点,关注点,兴趣点
想清说什么(内容),怎么说(思路和结构)
沟通标准结构和规范动作
做法
自上而下的表达,结论先行。自下而上的思考,总结概括
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
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达到的效果
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
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
解决的问题
如何思考,界定问题,分析问题
书面表达,公文写作,管理整个写作过程
口头表达
培训师开发课程和讲课
指导组织,管理下属
构建金字塔规则
纵向疑问/回答式对话
上层思想式对下一层思想的提炼和概括
将较具体思想概括抽象为新思想
横向演绎或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
不要过于宽泛
同一逻辑范畴
能否用单一名词表示该组的所有思想
演绎
演绎顺序
时间(步骤)顺序
结构(空间)顺序
程度(重要)顺序
讲故事式的序言
讲故事结构
标准式:背景-冲突-答案
开门见山式:答案-背景-冲突
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
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序言常见模式
发出指示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或“我们应该如何做”等)
请求支持式(针对 “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 等)
解释做法式(针对 "我们应该如何做" 等)
比较选择式(针对 "我们应该做什么" 等)
如何构建金字塔
自上而下
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
说明“背景”
设想主要疑问
画出主题方框
写出对该疑问的回答
指出“冲突”
概要
自下而上
列出所有要点
找出逻辑关系(因果关系)
得出结论
新手注意事项
一定要先搭结构,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最为序言的起点
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在关键句层上,更宜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论证法
思考的逻辑
逻辑顺序
原则:同一组思想必须具备某种逻辑顺序
大脑分析活动
前后因果关系
整体到部分,部分到整体
类似事物归组
时间顺序
根据结果思考原因
揭示隐含的逻辑思路
结构顺序
创建逻辑结构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mutually exclusive),没有重叠,有排他性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
MECE原则
描述逻辑结构
修改逻辑结构
用结构顺序概念检查思路
程度顺序
创建适当的分组
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最重要的放在第一位
识别调整不恰当的分组
概括各组思想
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枯燥缺乏吸引力
错失逻辑性和创造性的思考
正确概括
行动性思想,说明结果
描述性思想,说明共同点
说明行动结果/目标
理清表达思路
明确描述各行动
找出明确的因果关系
每组控制在5个以下
总结行动的结果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
有意地区分层次
避免过度分类
更清晰的结构图?
根据结果归类分组
根据行动的结果和目标而非类别来分组
直接概括行动的结果
行动和步骤之间必须不重叠,完全穷尽
明确具体的直接结果
总结概括出行动结果
找出结论间的共性
找出结构上的共性
同一类主语
同一类谓语(动作或对象)
同一类隐含的思想
寻找更密切的关系
概括主题思想
解决问题的逻辑
界定问题
界定问题的框架
展开说明框架中的各要素
把“界定的问题”写成序言
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切入点/序幕
困扰/困惑
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
近期认识到的其他原因
发掘读者的疑问
开始写序言
结构化分析
从信息资料入手
设计诊断框架
呈现有形结构
寻找因果关系
财务结构
任务结构
活动(行动或措施)结构
将产生问题的可能分类
在上一层分枝进行“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分类
选择结构
使用诊断框架
建立逻辑树
是非问题分析
演示的逻辑
书面上呈现金字塔结构
方法
行首缩进法
下划线法
严格使用疑问/回答结构
注意论点措辞,论点信息越少越好
论点限制在演绎和归纳框架里
多级标注法
每一层的标题不可能只有一个
相同的思想(观点,论点,建议等)应使用相同的句型
标题用词应提炼思想的精髓
标题与正文应分开考虑
每组标题应提前集中介绍
不要滥用标题
数字标号法
项目符号发
突出显示文章的框架
上线文要有过度
讲故事
承上启下
总结各部分内容
得出完整结论
说明下一步行动
PPT上呈现金字塔结构
文字型
每次只演示和说明一个论点
论点使用完整陈述句,而不是标题性语言
文字应尽量简短
低于六行或三十个词
一张或多张说明
使用简单的词汇和数字
避免分散注意力
数字越简单越好
明了
易记
字号应足够大
注意幻灯片的趣味性
用逐级展开呈现,提高趣味性
图表型
视觉关系
文字无法表达复杂关系
尽量简单易懂
图表90%+文字10%
规则
只包含最重要,经过分组和总结的思想
图文并茂,更形象直观,更有冲击力
经过深思熟虑故事梗概和剧本
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结构
画脑图
把图像复制成文字
附录
外展推理
1890年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提出
描述问题解决方法
强调它与归纳和演绎在解决问题思维方面的相似性
三个实体
规则(关于世界组成方式的看法)
情况(世界上存在的已知道的事实)
结果(如果把规则用于该情况,预期将发生的事情)
推理方法的区别
演绎推理
情况
结果
推理过程的起点决定思维的使用方式
科学性外展推理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得出明确答案
循环流程作为分支假设或后续假设,已界定其他可能性,如此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