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建筑设备复习知识点
建筑设备复习知识点:包含建筑设备分为建筑给排水、暖通空调、建筑电气三大部分,设计成果的体现方式,建筑环境概论,建筑内外人工因素形成的物理环境称为建筑环境等等
编辑于2022-06-27 19:36:41建筑设备
引言
建筑给排水
暖通空调
建筑电气
引言
绪论
建筑设备包含内容
概念
建筑设备分为建筑给排水、暖通空调、建筑电气三大部分
分类
建筑给排水系统
建筑给水系统
生产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
建筑排水系统
生活污水系统,工业污、废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
热水供应系统
加热设备,储存设备(热水箱),管道部分
暖通空调系统
供热系统
热源部分,输热部分,散热部分
通风系统
空调系统
中央空调系统,柜式空调系统,分体式空调系统
燃气供应系统
建筑电气系统
建筑供配电系统
变配电室或配电箱,供电线路,用电设备
电器照明系统
电器系统、照明灯具
电器安全与建筑防雷
设计成果的体现方式
平面图
管道及设备在各层的位置
系统图
系统的来龙去脉
建筑环境概论
定义
建筑内外人工因素形成的物理环境称为建筑环境
环境问题的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
地震、台风、海啸
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
建筑给排水
管材、卫生器具
常用管材
塑料管、金属管、复合管
常用塑料管(P.37)
塑料管的优缺点(P.37)
焊接钢管
优点、分类(P.38)
连接方式
铸铁管一般用承插连接
螺纹
镀锌钢管
焊接
法兰连接
铜管
优缺点、适用范围(P.39)
连接方式
管配件丝扣连接、焊接
给水附件
配水附件
水龙头
控制附件
截止阀、闸阀、蝶阀、止回阀、浮球阀
卫生器具
卫生间是卫生器具布置最为集中的区域
建筑物北面、各层卫生间位置上下对齐、重要设备上层不设卫生间
建筑中水
建筑中水系统
中水定义
相对于上水和下水而言
建筑中水定义
民用建筑或建筑小区使用后的各种污废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建筑或建筑小区作为杂用水
中水水源
详见P.114
小区中水水源的类型
详见P.115
中水管道一般为浅绿色
中水安全防护措施
详见P.120
建筑给水
建筑给水系统
分类
组成
引入管、水表节点(水表、前后阀门、泄水装置的总称)、给水管道(水平干管、立管、支管)、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给水附件、增压和储水设备
P.48图4-1
给水方式
概念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高度、配水点的布置情况以及室内所需水压、室外管网水压和水量等因素而决定的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
类型
室内给水方式、单设水箱的给水方式、单设水泵的给水方式、设水泵和水箱的给水方式、气压给水方式、分区给水方式、分质给水方式、管网叠压给水方式
P.49图4-3
计算范围
确定给水管网各管段的管径和给水系统所需压力
管网的布置和敷设
引入管(P.56-57)
水表节点(P.57)
布置形式
下行上给式、上行下给式、环状式
敷设
明装和暗装
不宜穿过伸缩缝、抗震缝、沉降缝
高层建筑给水
解决低层管道中静水压力过大的问题
竖向分区供水
垂直方向按层分段,各段为一区,分别组成各自的给水系统
串联式、减压式、并列式
消防给水
消火栓给水系统
室内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宜分开设置
分类
无加压水泵和水箱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设置消防水泵和屋顶水箱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P.61图4-9、4-10
组成
水枪、水龙带、消火栓、消防管道、消防水池、消防水箱水泵接合器、增压水泵
消防箱
水枪、水龙带、消火栓、消防卷盘位于其中
每层应设消火栓,消火栓口距地面1.1m,栓口向下
水枪充实水柱
一般建筑不小于7m
6层以上民用、4层库房不小于10m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定义
在发生火灾时,能自动打开喷头喷水灭火并同时发生火警信号的消防灭火设施
分类
详见P.66
闭式
湿式系统
干式系统
预作用系统
开式
雨淋系统
水喷雾系统
水幕系统
组成
喷头、报警阀组、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末端试水装置、火灾探测
报警阀距地面1.2m,地面应有排水措施
高层消防给水系统
组成
消防蓄水池、水泵站、消防给水管网、消防灭火设备、水箱
安装要求(P.69)
其他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
泡沫灭火系统
原理是通过泡沫层的冷却,隔绝氧气和抑制燃料蒸发等作用,达到扑灭火灾的目的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纯物理气体灭火系统,能产生对燃烧物窒息和冷却的作用
室外消防
类型
低压制给水系统、高压制给水系统、临时高压制给水系统
热水和饮用水系统
热水系统的分类
局部热水(供水点很少)、集中热水(热水供应范围较大、用水量多)、区域热水供应系统(小区锅炉房集中供应热水、利用城市热网供水)
家用型热水器
分类
燃气热水器(最方便)、电热水器(比前者好)、太阳能热水器(最节能)
太阳能热水器
优点
安全节能环保经济
缺点
安装复杂、维护麻烦
书泵、水池、水箱
水泵及水泵房
类型
叶轮泵(最多)、容积泵、射流泵、气提泵
离心式水泵
叶轮泵结构简单、体积小、效率高、运转平稳
水泵基础高度不应小于0.1m
P.79图4-17
水池
定义
水池是储存和调节水量的构筑物,其有效容积为生活(生产)调节水量、消防储备水量和生产事故用水量之和
专用给水系统
水景工程
水源
城市自来水、清洁的生产用水和天然水、再生水
分类
直流式和循环式
城市给水工程
定义
为供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及用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消防用水,并满足他们对水量、水质和水压的要求
任务
从水源取水,并将其净化到所要求的水质标准后,经输配水管网送至用户
管网一般用树枝状和环状结合
包含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
P.93图4-20
建筑排水
排水系统
组成
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的受水器、排水管道、清通设备和通气管道,需要可设污废水提升设备、局部处理构筑物
排水系统内设检查口、清扫口、检查井
通气管的作用是:使污水在室内排水管道中产生的臭气和有毒气体能排到大气中去
P.91图5-1
城市排水工程
排水体制
分类
合流制和分流制
定义
城市中,针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采取不同的排除方式而形成的不同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
污水处理方法
举例详见P.112
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暖通空调
供暖
供暖系统概述
分类
供热范围
局部供暖、集中供暖、区域供暖
热媒
在集中供热中,把热量从热源输入到散热设备的介质为热媒
热水供暖系统(民用供暖多用)、蒸汽供暖系统、热风供暖系统
热水供暖的几个问题
从系统中排除空气
系统中受热膨胀
管道的热胀冷缩
蒸汽供暖系统的分类
高压(大于0.7表压)、低压(小于等于0.7表压)、真空(小于0表压)
民用供暖多用热水
原因见P.129
热风供暖系统的特点
详见P.129
热表
机械式(最便宜)、电磁式、超声波式、振荡式
积分仪与流量仪组合分为分体式和一体式
散热设备
包括散热器、暖风机、钢制辐射板
基本要求
传热系数K越大,热工性能越好
传热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它的材料、构造、安装方式、热媒的种类
柱形散热器
传热系数高,外形美观,易清扫,容易组队成需要的散热面积,但制造工艺复杂,安装麻烦。民用建筑常用
集中供热锅炉
集中供热锅炉呈碱性,不能用铝制散热器;铝制散热器适用于PH5-8
热源
锅炉房是城市中常见的一种热源
其他热源有:热电厂,工业余热、废热,地热资源,城市垃圾燃烧,太阳能利用
通风
全面通风的效果不仅与通风量有关,而且与气流组织有关
风机
风机是输送气体的机械
常用的风机有离心式、轴流式、斜流式和横流式
离心风机由叶轮、机壳、集流器(吸气口)组成
P.160图8-9
空气调节
定义
空气调节是控制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气流速度等符合一定要求的工程技术
空调冷源
天然
地下水、地道风
人工
压缩式、吸收式、蒸汽喷射式
压缩式制冷剂:氨和氟利昂 吸收式制冷剂:溴化锂水溶液(水制冷)、氨水溶液(氨制冷)
燃气供应
种类
人工燃气(甲烷)、液化石油气(干馏煤气和重油裂解气)、天然气、生物质气
建筑电气
供配电系统
电气系统简介
定义
由各种电压的电力线路将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用户连接起来的一个发电、输电、变电、用电的整体统称为电力系统
组成
电源、电力网、电力用户
火力发电
原理
锅炉里产生的高温高压水蒸气推动叶轮机发电
优缺点
优点是初期投资少,建设周期短并靠近电力用户;缺点是能耗高,成本大且污染比较严重
水力发电
原理
利用江河水力推动水轮机发电
优缺点
优点是利用广泛,可再生,无污染,某些大型水电项目还有防洪、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缺点是电源远离用电负荷密集的地区,且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
电压大于1kv为高压,小于为低压
基本概念
建筑供配电系统包括从电源进户起到用电设备的输入端止的整个电路,主要功能是完成在建筑内接受电能、变换电压、分配电能、输送电能的任务
电压质量
电压偏移,电压波动,荧光灯、电动机等非线性元件的使用所产生的高次谐波
低压配电线路
导线和电缆敷设
导线敷设
敷设位置
明敷、暗敷
保护方式
直敷布线,金属管布线,硬质塑料管布线,金属线槽布线,塑料线槽布线
电缆敷设
埋地敷设、电缆沟敷设、电缆穿管敷设
配电线路表示方法
P.219表11-15和表11-16
安装代号见P.219
P.220表11-17
配电箱的安装
明装暗装
明装一般落地安装;暗装嵌在墙壁内部,导线用暗管敷设
电梯分类
P.228-230
电气照明
照明基本知识
可见光定义
波长在380-780nm的电磁辐射能引起人的光视觉
基本光度单位
光通量、发光强度、照度和亮度
人工光源
区别见P.245-247
热辐射光源(白炽灯、卤钨灯),气体放电光源(荧光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等、氙灯)
灯具按安装方式分类
壁灯、筒灯、吊灯、吸顶灯、射灯、放置式灯具、滑轨照明灯具、格栅荧光灯盘
安全用电和建筑防雷
安全电流和电压
30mA触电时间不超过一秒
50V,我国有:42V,36V,24V,12V,6V
零线(N)、火线(L)、地线(E)
保护接地
为保障人身安全,防止间接触电而将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进行接地
易受雷击的部位
见P.269
防雷系统组成
接闪器
由接闪杆(避雷针),接闪带(避雷带),接闪线(避雷线)
引下线
接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