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静电场
对于必修三的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切线方向为该点场强方向,也是正电荷受力方向,加速度方向。大小:电场线的疏密。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静电场及其应用
1. 电荷
1.1. 正电荷 负电荷
1.1.1.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1.1.2.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1.1.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1.4. 电荷的多少叫作电荷量,用Q或q表示。 单位是库伦,简称库,符号是C。
1.2. 起电方式 实质:发生电子的转移。在电子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1.2.1. 摩擦起电
1.2.2. 接触起电
1.2.3. 感应起电
1.3.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感应起电
1.3.1. 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1.3.2. 近端:感应异种电荷 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1.3.3. 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1.4. 电荷守恒定律: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1.5. 元电荷:最小电荷量 e=1.60*10负19次方。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1.6. 比荷:电子的电荷量与电子的质量之比。
2. 库伦定律
A. 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
B. 点电荷:带电的点。带电体之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的多。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C. 表达式:F=kqQ/r方
D. 适用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
E. 点电荷平衡
E.A. 两个固定点电荷引入第三个点电荷,使第第三个点电荷处于静止状态
E.A.A. 同(指两个固定点电荷的电性)内近小
E.A.B. 异外近小
E.B. 两个点电荷间引入第三个点电荷,使三个点电荷均处于静止状态
E.B.A. 同内近小 两同夹一异
E.B.B. 异外近小 两同夹一异
3. 电场
3.1. 电场是看不到 摸不着的
3.2. 电场以及磁场是一种客观存在。
3.3. 场像分子 原子等实物粒子一样具有能量,因而场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3.4. 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4. 电场强度
4.1. 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所受的电场力F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
4.2. 定义式:E=F/q 点电荷:E=kQ/r方 单位:N/C
4.3. 说明:1电场中某点的场强由电场本身决定,与q,F及电场中是否放入电荷无关。
4.4. 2由定义式得F=qE可求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的大小。
4.5. 方向:场强是矢量,规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为正电荷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负电荷反之
4.6. 叠加:平行四边形定则
4.7. 计算场强常用的5种方法
4.7.1. 电场叠加合成
4.7.2. 平衡条件求解法
4.7.3. 对称法
4.7.4. 补偿法
4.7.5. 等效法
4.8.
5. 电场线
5.1. 切线方向为该点场强方向,也是正电荷受力方向,加速度方向。大小:电场线的疏密。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强。
5.2. 正负点电荷的电场中电场线的分布
5.3. 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电场线分布
5.3.1. 特点:沿点电荷的连线,场强先变小后变大。
5.3.2. 两点电荷连线中垂线上,场强方向均相同,且总与中垂线垂直。场强先变大后变小
5.3.3. 在中垂线上,与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等距离各点场强相等。
5.4. 等量同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的分布
5.4.1. 特点:两点电荷连线中O点处电场为0
5.4.2. 两点电荷连线中点附近的电场线非常稀疏,但场强不为0
5.4.3. 中垂线上由中点向外电场线先变密后变疏,即场强先变强后变弱。(中心对称)
5.5. 匀强电场
5.5.1. 大小方向都相同 其电场线是与电场方向平行等距同向的直线
5.6. 性质:
5.6.1. 静电场电场线总是从正电荷(或从无穷远)出发到负电荷终止(或延伸到无穷远)
5.6.2. 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反之,越小
5.6.3. 任意两条电场线都不相交;也不会相切
5.6.4. 电场线是假想的,实际电场中并不存在
5.6.5. 电场线不是闭合曲线,与带电粒子运动轨迹没有必然联系,即电场线不是轨迹。
6.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6.1. 静电平衡:导体中(包括表面)没有电荷的定向移动的状态
6.1.1. 处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0,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
6.2. 尖端放电及其应用(避雷针)
6.3. 静电屏蔽及其应用(高压线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