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记忆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可以说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编辑于2022-07-06 21:57:30记忆
记忆概述
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可以说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过程
整个记忆过程可以被描述成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其中
编码
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编码会使个体对外部刺激形成心理表征。
存储
是指编码后的资料在人脑中的保持
提取
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指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并使其进入意识的过程。
记忆的种类
记忆保持时间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任何记忆都必须通过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才可能转入长时记忆。
记忆的内容
情景记忆
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信息的存储容易受到干扰,因此情景记忆不够稳定。
语义记忆
指人们对一般规律和知识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空间无关,如对单词、公式、规则、概念等的记忆。语义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外界的干扰,因而比较稳定。
意识参与度
内隐记忆
是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又叫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外显记忆
是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地影响,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记忆的内容和性质
陈述性记忆
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回忆,可以通过言语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利用这类记忆需要意识的参与。
程序性记忆
是指对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往往需要多次尝试才能够逐渐获得,利用这类记忆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记忆的生理机制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感觉记忆
含义
感觉记忆是比较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加工前的暂时登记,因此也被称为信息接待室。斯柏林用部分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
信息加工
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有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两种。图像记忆指的是视觉的感觉记忆,图像的记忆容量一般为9个,保存时间大约为0.5s;声像记忆指的是听觉的感觉记忆,容量一般为5个,保存时间约为4s。
特征
第一,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第二,保持短时间短
第三,容量较大
第四,痕迹容易衰退,传输与衰退取决于注意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含义
短时记忆指的是在信息呈现后,保持时间在一分钟左右的记忆。
信息加工
编码形式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主要的)两种。短时记忆的编码由视觉开始,然后过渡到听觉。在听觉编码过程中,人们通过研究语音相似性对回忆效果的影响,证实了语音听觉编码方式的存在。研究发现,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被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很少被混淆。
影响编码的因素
觉醒水平
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他直接影响记忆编码的效果。
组块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在记忆编码中将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开成组块,当每个组块的信息容量增加时,短时记忆的而整体容量就会增加。组块不仅可以增加记忆的容量,还可与提高记忆的效率。
深度加工
对词表的字母检索(浅加工)和语义评定(深加工)任务证明了深度加工对短时记忆编码的影响。加工深度越深,记忆效果越好。
存储与提取
复述
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式。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时间非常短,如果没有得到复述,会被迅速遗忘。复述可以分为:
精细复述
指将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使得这些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良好的联系。是短时记忆存储地重要条件;
机械复述
指不断地简单重复,他不能带来良好地记忆效果。
干扰和消退
沃和诺尔曼利用一个巧妙地涉及证明了短时记忆地遗忘主要是干扰引起的。
短时记忆的提取
斯滕伯格认为短时记忆地提取方式有三种:
平行扫描
同时对短时记忆中的所以项目进行提取
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逐个提取项目,找到目标后方才停止
完全系列扫描
对全部项目进行扫描,然后做出判断。
通过实验发现,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是完全系列扫描。
特征
第一,保持时间很短
第二,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第三,短时记忆地信息可别意识到
第四,短时记忆地编码方式以听觉编码为主,由视觉编码向听觉编码过渡
第五,短时记忆的信息可以通过复述转入长时记忆
第六,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是完全系列扫描
工作记忆
含义
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地加工和储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是在完成当前任务时起作用的、处于工作状态的短时记忆。
组成成分
巴德利等人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包括四个部分:
语音回路
负责以声音为基础的信息存储和控制,以语音形式对信息进行短暂的保持。
情景缓冲器
用来整合视觉、空间和言语信息,容量有限,与长时记忆相连
视觉空间画板
负责暂时存储视觉空间信息。
中央执行系统
是工作记忆的核心部分,具有类似于注意的无限容量,无通道限制,可完成对存储信息的各种执行性加工。如任务的管理、计划监控及编码等。
评价
工作记忆具有加工信息和存储信息的双重功能,它与许多复杂的认知技能有密切的关系。工作记忆比短时记忆更有优势,它不仅关注信息的短暂存储,也关注对信息的积极加工。因此,它与心算、言语推理、理解等活动有关。工作记忆可以解释很多用多通道存储模型无法解释的心理现象,尤其是我们具有的能同时进行多项任务而不会分心的能力。
安德雷德认为,尽管工作记忆模型具有简练的优势,但是简练也是他的弱点,他无法反应实际认知过程的复杂性,而且该模型很难应用到实验中关于短时记忆任务以外的现象中。
长时记忆
含义
指存储时间超过一分钟的记忆。
信息加工
编码形式
1.按语义类别编码
将信息按照语义的关系组成一定的系统,并对其进行分类。语义类别编码有助于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
2.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
借助语言的某些特点,如发音、字形、语义、音韵和节律等,对信息进行编码,例如乘法口诀、或者记忆无意义音节时也可使用这种编码方式。
3.主观组织
指我们在主观上将无关联的材料连成整体的编码形式。
影响编码的因素
编码时的意识状态和加工深度。有意编码地效果要好于自动编码的效果。而且加工深度越高,记忆效果越好。
存储与提取
存储
信息存储的动态变化过程
这种变化表现在量与质两个方面。
在量的方面
存储信息的数量随时间的迁移而逐渐下降。
在质的方面
第一,内容变得简略和概括,不重要的细节逐渐消失
第二,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有意义
第三,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者更加跨张和突出
还表现为记忆恢复现象。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财力哦啊后隔一段时间所测量的得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得到的保持量要高。这种现象在个体的儿童期比较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将逐渐消失。
存储的条件和方法
组织有效复习
复习要即时,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最好能够做到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在复习 过程中,要注意材料的序列位置效应,要着重复习处于序列位置中间的材料。所以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即时复习。
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记笔记、做卡片和列提纲等方法可以 提高记忆效果。
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脑是记忆的生理基础,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补充大脑所需要的营养。要吃好税睡好,保证大脑健康。
提取
再认
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经历过得事物,当再度出现时,仍然能认识得心理过程。再认有感知和思维两种水平,并表现为压缩的和展开的两种形式。
感知——压缩(发生是迅速、直接的)
思维——展开
回忆
指过去经历过的事情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脑中重新呈现的过程,以联想为基础。,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活动。联想的规律有:
接近律:时间和空间接近的事物容易形成联想
相似律:外形和性质
对比律:相反
因果律:因果关系
再认与回忆的比较
再认比回忆简单,但两者没有本质区别,再认比回忆出现得早。
特征
第一,容量是无限的
第二,信息保持时间长
遗忘
遗忘含义
遗忘是指记忆能让不能保持或提取困难。
分类
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不能回忆)
不完全遗忘(能再认,不能回忆)
永久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
暂时性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
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采用节省法对记忆进行研究。节省法的计算公式:记忆保持量=(初学使用时间-重学使用时间)/初学使用时间 x 100%艾宾浩斯的研究结果发现,刚学完时信息保持量最大,学后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如1小时内保持量降低到44.2%,然后逐渐稳定下降,最后趋于稳定。据此,他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图所示:
系列位置效应
实验者向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字词,然后让被试按任意顺序自由回忆,结果发现,被试对系列的开始和结尾的记忆效果较好。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涉及的末尾部分的单词数目恰好与短时记忆的容量吻合。渐近曲线指的是曲线的中间部分,个体对这部分内容的记忆效果最差。近因效应比首因效应更强。
首因效应只受后摄抑制的影响,近因效应只受前摄抑制影响。
保持量的测量:回忆法(再现)、再认法、节省法、重建法
影响遗忘的因素
第一,时间
第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的慢,对有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识记材料越多,遗忘得越快。
第三,学习程度。低度学习/过度学习(但要注意时间不要过长)
第四,系列位置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中间部分遗忘的最多。
第五,识记者的态度(态度越积极,记忆效果越好)
第六,不重要的,无法引起人们兴趣的事情容易被人遗忘。
遗忘的原因
消退说
该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最后消退,时间是造成遗忘的决定因素。
干扰说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即可恢复。干扰包括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系列位置效应也与这两种抑的制作用有关,材料的中间部分由于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而识记和回忆均比较困难。而首尾材料仅受某种抑制的影响,因而识记和回忆的效果较好。
压抑说
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压力解除,记忆便恢复。(考试紧张,忘记知识点)
提取失败说
该理论认为长时记忆的信息永远不会丢失,个体想不起来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提取线索。提取失败的现象提示我们,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全或无”的问题。提取失败说能够解释暂时性遗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