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大学语文笔记
大学语文笔记:《诗经.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反映了秦国当时的风土民情;爱情诗,表达了对爱人的真诚向往,热情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失望惆怅之情。
编辑于2022-07-07 17:44:40语文笔记
第五章 汉译精品
《包法利夫人》
补充内容
福楼拜(Flaubert,1821-1880)是19世纪中叶继巴尔扎克之后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继承了19世纪前期现实主义的传统,又开启了19世纪后期的自然主义作家所,是承上启下的大作家。
浪漫主义:《新爱洛奇丝》现实主义:《包法利夫人》
《当你老了》
补充内容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献给莫德·冈的诗
莫德·冈是一位驻爱尔兰英军上校的女儿,不久前在她的父亲去世后继承了一大笔遗产。但她在感受到爱尔兰人民受到英裔欺压的悲惨状况之后,开始同情爱尔兰人民,毅然放弃了都柏林上流社会的社交生活而投身到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的运动中来,并且成为领导人之一。
《瓦尔登湖》
补充内容
出版于1854年,19世纪美国文学非小说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
作者亨利·戴维·梭罗生平
生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
美国著名作家、实用主义哲学家一生支持废奴运动
1837年,哈佛大学毕业后,回乡教书
1841年,放弃教书转向写作
内容
《哈姆雷特》
补充内容
作者莎士比亚:世界10大伟大作家第一名;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内容
哈姆雷特:
人物独特,充满矛盾性。
人物超越了时代性,历久弥新。
优点:
正直、善良、勇敢。
对待他亲情、友情和爱情都爱憎分明。
缺点:
脆弱而消沉
难以承受挫折和打击
缺乏行动的勇气
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性格忧郁、迟疑不决的原因
第一种:戏剧中的人物性格与环境的矛盾
第二种: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比如说把“哈姆雷特”视为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代表。
第三种:从人类存在的共同境遇和人的无意识角度来解释,哈姆雷特有“俄狄浦斯情结”。
第四章 当代掇英
《合欢树》
补充内容
作者:史铁生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当代著名作家。一生多病,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很多人。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体裁:散文
主题:怀念母爱
合欢花花语:
团聚
夫妻和睦
忠贞不渝
转瞬即逝的美好
内容
《送行》
补充内容
作者:梁秋实
1903年1月6日出生在北京,他是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他原名叫梁志华,字实秋,他是我们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
(译作)等。
体裁:散文
主题:离别
内容
《假如我有九条命》
补充内容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其诗作如《乡愁》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内容
《爱》
补充内容
作者:张爱玲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原名张焕,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现与白玫瑰》等小说。
体裁:散文
主题:爱情
内容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补充内容
作者:王小波
王小波(1952-1997),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
生平
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
《地久天长》。
198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
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任教。
1992年9月创作电影剧本《东宫西宫》
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年仅45岁。
体裁:散文
内容
《天龙八部》
补充内容
武侠小说:中国旧通俗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甚至是叛逆造反的行为。
清代:《三侠五义》,第一部古典长篇武侠小说。
民国:以还珠楼主为首的一批作家开始尝试武侠题材。
金庸:
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人,他是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同时也是新闻学家、企业家,还是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头衔很多。金庸与古龙、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每个小说名的第1个字连起来是一句诗: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小说情节曲折,人物生动,艺术精湛,品位高雅构成了它雅俗共赏、魅力四射的接受基础。
金庸的武侠小说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的情结。
内容
第一章 文章流芳
章节背景
中国文学从先秦开始。先秦主要有:诗经楚辞,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其中诸子散文主要是先秦诸子百家,儒道阴阳法明墨,纵横杂农兼小说。其中以儒道法墨,纵横几家最为显著。儒家:孔丘《论语》,孟轲《孟子》,荀况《荀子》;道家:老聃《道德经》,庄周《庄子》;法家:韩非子《韩非子》;墨家:墨翟《墨子》;纵横家:言论主要收录于历史散文,比如《战国策》之中。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是语录体,《论语》具有格言的性质,精短简练;《孟子》基本上是对话集,有一定的篇幅;《庄子》属于典型的说理文,是先秦诸子散文体的论说文体,
《齐桓晋文之事》
文章背景
孟子
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今天的山东邹县属于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中仅次于孔子的代表人物,人称“亚圣”,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学说:仁政,养气,君子有三乐,性善;孟子散文特点:1气势充沛,长于论辩2善于譬喻;
强者称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间、越王勾践
列国攻伐
齐、楚、韩、秦、燕、魏、赵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游说齐宣王的一个著名的对话的论辩文。
文章内容
层次:
一层:提出中心论点“保民而王”。
二层:以羊易牛证明齐宣王有不忍之心。
三层:推恩是实行仁政的途径。
四层:使宣王去“大欲”。
五层:制民之产。仁政的具体措施。
文章特色
层层推进势不可挡
感情强烈诙谐生动
文采斐然善用譬喻、排比
《赵威后问齐使》
文章背景
战国:是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以后一个大变革时期
先秦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
《战国策》名称、作者和成书
继《国语》之后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又名《国策》、《国事》、《事语》、《短长》、《修书》等。
作者姓名已不可考。后经西汉末学者刘向整理编订,正式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分为12册,约有240余年记载战国时期(前476-前221)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部分历史,
《战国策》思想:乱世之文
横成则秦帝,从成则楚王。
贵财贱义,高富下贫。
为富不仁,为仁不富。
《战国策》艺术:策士群像图卷
追名逐利的苏秦
食客中能士冯援
布衣之怒的唐且
三寸不烂舌张仪
义无返顾的荆轲
义不帝秦鲁伸连
善于讽谏的邹忌
朝秦暮楚的陈诊
民本思想赵威后
文章内容
《左传· 晏子对齐侯问》
文章背景
《春秋》是孔子写的一部春秋时代的历史提纲
传:释经之作。
《左传》原称《春秋左氏传》,是在《春秋》经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具体历史事件原委的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
文章内容
《召公谏厉王弭谤》
文章背景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记载了公元前990年-公元前453年之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包括各贵族之间的朝聘、宴会、讽谏、辩论和应对之辞,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所以《国语》是长于记言。
《国语》的作者相传是左丘明。
《国语》分为21卷,分为《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其中《晋语》最为详备,相比其它像《郑语》就记载柜公与史伯的对话侧重几个人物关于《国语》的编写的意图
由于《国语》内容它与《左传》是比较接近的,《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韦昭的《国语注》,是《国语》最为详尽的注本。
文章内容
文章特色
艺术特点:
叙事简明。
全文主体记言。
比喻贴切自然。
《谏逐客书》
文章背景
秦是属于战国和西汉之间一个短暂的朝代,是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李斯是秦代的政治家,李斯的一生是从战国末年延续至秦帝国,这个时代上接春秋下开汉唐,为中国历史关键转折,像嬴政像吕不韦像韩非蒙恬赵高或和李斯利害纠缠或和李斯恩怨不休,发生了许多历史重大事件,如吕不韦的专政,嫪毒的谋反,赢政的收权,谏逐客书,统一战争,废除封建,焚书坑儒,二世之立
骈文起源于汉末兴盛于南北朝,文中以四字居多一般称作为四六文
中国最著名的五篇骈文:
第一名:滕王阁序(唐·王勃)
第二名:洛神赋(三国魏·曹植)
第三名:吊古战场文(唐·李华)
第四名:北山移文(南朝齐·孔稚珪)
第五名:哀江南赋(南北朝·庾信)
文章内容
写作特色
典型的奏章
艺术上:实效性;论断典范;针对性
骈体初祖:这篇文章不仅有它公文的这种确定性、针对性、实用性,另外它气势奔放文采斐然,与文字上的多用铺陈、夸饰手法和排比对偶语句以及多选用华美辞藻有密切关系对后世骈文写作有着深远影响
《张中丞传后叙》
文章背景
作者:韩愈 ;体裁:议论与叙事相结合的散文;时间:唐宪宗元和二年
此时距安史之乱已有40多年,唐朝正在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初见成效,韩愈反对藩镇割据,维护中央集权,这就是文章的思想。
张巡生平
中丞:即张巡(709-757),南阳人。
安禄山叛乱,他和许远去做防御,多次打退敌将尹子奇的进攻,最后因粮尽援绝,在至德二载757年十月城陷牺牲。
玄宗曾嘉奖他英勇抗敌,授为从五品上阶的礼部主客郎中兼正五品上阶的御史中丞,因此可以称之为张中丞。
许远生平
杭州盐官,今海宁人。
安碌山反叛时,任睢阳太守,与张巡固守不降,城陷被执,后遇害。
文章内容
写作特色:
前半部分侧重议论,后半部分侧重记叙,前后两部分并没有脱节之感。
前部分的议论和后部分的叙述融会贯通、一气同成。
作品在伸张正义、歌颂英雄和打击邪恶、斥责小人的共同主题
《五代史伶官传序》
文章背景
《五代史》
欧阳修:《新五代史》
薛居正等官修:《五代史》
五代十国
五代:当时封建分裂割据的一个特殊的时期。
中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中原以外: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北汉。
文章内容
第二章 风骚合璧
章节背景
诗歌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语言的节奏音韵表达出来去感染他人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歌对象:
吊古怀今
社会风貌
自然山川
伤情别离
朝堂政治
风骚合壁:优美的古典诗歌总称
风:风雅
骚:情感
壁:美好的事物
先秦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诗歌
《诗经》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相传《诗经》由孔子删定,后世则成为儒家的经典阅读篇章。
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500年间的诗歌,共有305篇
囊括了当时经济政治的各个方面,也反映了各地的风俗习惯,有些则体现了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感情
按音乐、内容的不同,分为三类
“风”
“风”是各地的民歌,反映了当时15个地方的风俗民情。
辑录了160首,是《诗经》中的精华。
“雅”
“雅”是士大夫创作的诗歌,内容主要是对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
分《大雅》与《小雅》,共有105篇。
“颂”
“颂”是祭祀的乐歌,有祭祀祖先的,有祭祀山川天地的。
辑录了40篇。
风格:以四言为主,节奏简约明快,常用重章叠句,情致回环往复。
艺术:多采用比兴,灵活交叉使用,造就了隽美的艺术魅力,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比喻,《诗经》中多用人们常见动植物来隐喻事件情感。
兴:启兴手法,《诗经》在段落开头往往先吟诵一些无相关的事物来进行铺垫,起到启兴的作用。
《楚辞》
年楚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句式参差错落,形式灵活,多用“兮”字的新诗体,尔为《楚辞》。
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楚辞》代表作者:屈原、宋玉、景差
《楚辞》是文人士大夫创作的诗歌,内容反映了士大夫的政治理想,人格情操。
屈原是《楚辞》的灵魂人物
名平字原,出生在楚国的贵族。
初为楚怀王左徒,也担任过三闾大夫。
曾参与国家的政令起草和外交工作。
诗
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朽污浊
表达了自己崇高的政治理想和纯洁高尚的人格情操,以及报国无门,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忧虑之情。
激情澎湃,辞彩华美,想象丰富瑰丽,比喻生动贴切
大量运用了神话传说,形成了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代表作:《离骚》《九歌》《天问》《九章》
《诗经.蒹葭》
补充内容
选自《诗经·秦风》,反映了秦国当时的风土民情
主旨
爱情诗,表达了对爱人的真诚向往,热情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失望惆怅之情
内容
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描写蒹葭,借景起兴,点明主题,追寻爱恋之人。
诗中的“伊人”或隐或显,或远或近,说明了追求爱情过程中的曲折复杂。
《哀郢》
补充内容
屈原代表作之一,为《九章》中的一篇
主旨
诗歌叙述了诗人离别郢都流亡途中的沉痛心情
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思念故乡和同情人民的深厚感情。
结构
倒叙,整篇可分为五层,每层三节;前三层:回忆;第四层:心情;第五层:思考。
叙事抒情紧密结合
情感
既有忧国忧民的悲愤,又有委屈沉痛的凄怆
言辞质直激切,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艺术手法
综合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饮酒.其五》
补充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
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文
竹林七贤为代表的玄言诗
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诗
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
陶渊明
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自谧号靖节
浔阳人,出身名门,其曾祖父为东晋的名将。
陶渊明的诗
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
对于田园生活的恬静乐观的心态,追求淳朴真诚、淡泊高远的志向
寄托了作者归依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理想
内容
《古风·其十九》
补充内容
中华诗词的集大成者出现在唐宋时期,唐诗宋词也称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唐朝
人物
初唐:初唐四杰
盛唐:李杜
晚唐:李商隐、杜牧
唐诗
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
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格律诗。
内容包罗万象,几乎囊括了社会的所有方面
流派纷呈
李白:浪漫诗派
杜甫:现实诗派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派
高适、岑参:边塞诗派
李商隐:朦胧诗派
杜牧:怀古诗派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幼时随父亲迁居四川绵州青莲乡。
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
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
与杜甫并称“李杜”。
李白的诗
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
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内容
特色
便于施展浪漫主义表现才能
适合于诗人切望改变现实而又无力改变的矛盾心理的表达
语言:纯用白描,不雕琢,不藻饰
《秋兴八首·其一》
补充内容
杜甫
字子美,诗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
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游历过南起吴越,北至齐赵等地;35岁到长安求官,过了10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曾陷城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抬遗;49岁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湖南各地;59岁时在岳阳病逝于一只小船上。
诗
诗反映了一个诚实的知识分子一生的遭际,唐帝国由盛转衰历史的真实写照。
杜诗又被后人称为“诗史”。
思想核心:儒家的仁政思想
诗风
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老成稳健,倾向现实主义,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诗歌格律
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
诗歌体裁
有许多创新,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安史之乱
少有个人穷通利达的慨叹,更多的诗着眼于百姓苦难。
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的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
内容
《鹊桥仙》《沁园春》
补充内容
宋词
是继唐诗之后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标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别名: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派别
婉约派
主要代表:柳永、李清照特点:
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
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豪放派
主要代表:苏轼、辛奔疾
特点:
创作视野较为广阔
气象恢弘雄放
喜用诗文的宋词配画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
魅力
一.抒情美
内在的情调和音乐
精练警策的语言形式
二.含蓄美
作者的思想感情藏而不露,通过旁敲侧击,委屈婉转地衬托暗示出本意。
用凝炼的语言概括生活,引人深思,产生美感。
三.意境美
意与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意与境妙合无间,二者完美融合。
四.音乐美
节奏与和谐,是造成音乐美的两大要素。
时间内所产生的长短、高低、和谐是指声音音质的悦耳性和互相的协调性。
辛弃疾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山东历城县人。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创作的作品数量最多
思想的深刻、艺术手法的丰富
在改革词体方面所作的贡献
内容
第三章 现代经典
《容忍与自由》
补充内容
胡适
生平
5岁开蒙
1904年到上海: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以及中国公学
1917:《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序幕。被聘为北大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
1958: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62:主持中研院第五次院士会议
1962.2.24:心脏病突发过世
白话文学的“八不主义”:
一不言之无物;二不墓仿古文法;三不讲求(拘泥)文法;四不作无病呻吟;五不用滥调套语;六不用典;七不讲对仗;八不避俗字俚语。
内容
《断魂枪》
补充内容
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北京市人(八旗是满族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于1615年正式创立);他与茅盾、巴金一起并称为现代长篇小说三大高峰
生平
从小生活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在大杂院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生活。
对老舍青少年时期影响最大的人首先是他的母亲,第二个是宗月大师。
1913年考入北师大
在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任华语教师
写于英国伦敦的三部小说
1926年《老张的哲学》
1928年《赵子日》
1929年《二马》
奠定了老舍的文学道路
独特的市民形象
笔名
最早是在发表《老张的哲学》的时候使用的
由来:“我的名字就是我的姓。以姓作名,舒字拆开来是舍予,意思是‘无我’。我很为自己的姓名骄傲,从姓到名,从头到脚,我把自个儿全贡献出去。关键是一个舒字,舍什么,舍的是‘予’。我写书用的笔名老舍,也是保留一个‘舍’字,不是老‘予’。以姓为名,以名构成姓,都是围绕这个意思,这是我一辈子的信念。”
作品:70部作品,计800多万字
1930-1936
长篇:《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祥子》等
《骆驼祥子》被誉为“老舍职业写作生涯的第一炮”。
中篇:《我这一辈子》《月牙儿》等
短篇:《断魂枪》《微神》等
抗战期间-新中国成立
戏剧创作:《国家至上》《张自忠》《归去来兮》等
《四世同堂》:《惶惑》《偷生》《饥荒》
建国后
戏剧创作:《茶馆》《龙须沟》
笔下市民形象
老派市民:
勤奋善良、驯顺懦弱、因循守旧、中庸自保。
代表人物:祁老太爷《四世同堂》、老马《二马》、张大哥《离婚》
新派市民:
寡廉鲜耻、道德失范、价值观念混乱。
代表人物:祁瑞丰《四世同堂》、张天真《离婚》
正派市民:
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他们不保守、图进取,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有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代表人物:李子荣《二马》、李景纯《赵子日》
城市贫民:
善良、诚实、不怕苦不怕累,却是被剥削、被压迫者
代表人物:祥子《骆驼祥子》、老巡警《我这一辈子》、沙子龙《断魂枪》
内容
《北方》
补充内容
艾青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生平
1910年3月27日,出生于地主家庭。因算卦的说其命克父母,被送到贫苦农妇大叶荷家里寄养。
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艺术家联盟”,从事爱国活动。
1932年7月,以“颠覆政府”的罪名被捕入狱。
1933年,在狱中,第一次以艾青为笔名创作了著名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意象:
“土地”的意象:
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凝聚着诗人对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
“太阳”的意象:
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艾青:“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
《吃饭》
补充内容
钱锤书
生平
1935年与杨绛完婚。同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和杨绛同赴英国牛津大学读学。
1969年11月被派往河南“五七干校”。
1972年3月回京。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清华三才子
文学家钱锤书(之首)、考古学家夏鼐、历史学家吴晗
外文系龙、虎、狗三杰
龙:文学家钱锤书、虎:戏剧家曹禺、狗:颜毓蘅
《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锤书》《说笑》《论文人》《吃饭》等10篇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