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实验心理学(312考研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大纲,包括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反应时法等等。
编辑于2022-07-11 10:48:03实验心理学
概述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孕育

哲学:思想
生理学:方法
生物学:催化
建立
费希纳
开创性地提出了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
1860年《心理物理学纲要》
最早系统阐述感觉测量方法
提出心理物理学方法
极平恒
极限法
平均差误法
恒定刺激法
对数定律
提出了感觉“阈限”概念,分析讨论了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量化的概念)
“负感觉”概念,并用负的感觉量来表示无意识现象
首次找到了量化人类心理现象的方法,使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成为可能
冯特
首次提出心理学必须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1862年《对于感知觉的贡献》,论述了对于感知觉的实验研究,正式提出了“实验心理学”一词
《心理学大纲》,第一次提出“情绪三维度”理论(愉快、激动、紧张)
《生理心理学原理》,最伟大的著作
1879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通过建立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心理学家
使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第一次成为系统的学科
艾宾浩斯
对记忆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
设计了无意义音节作为研究记忆的实验材料
发明了节省法,开创了对高级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实验方法
节省法: 第一次学习时间——第二次 —————————— 第一次
开创了用实证方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先河
G.E.缪勒
屈尔佩
铁钦纳
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行为主义
实验的方法
斯金纳:开创了 单被试实验 先河
信号检测论
20c5、60y 现代心理物理学诞生
认知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伦理
一般伦理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严谨审慎的工作作风
科学伦理
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原则
知情同意
相对的
退出自由
绝对的
免受伤害
相对的
同意+可控
保密
绝对的
动物——3R原则
减少reduce
优化refine
取代replace
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确定课题与文献查阅
课题的选择
文献查阅的原则
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提出问题
研究假设
实验设计与实验实施
实验设计
实验实施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研究报告的撰写
题目
作者
摘要
关键字
前言
前人研究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方法
被试
仪器和材料
实验程序
结果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等
可省略
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心理学实验含义与基本形式
含义
实验控制条件下,做出因果推论
特点
操纵或控制变量
揭示因果关系
因果推论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共变
时序关系
其他可能原因的排除
严格,科学性
基本形式
因素型实验
函数型实验
心理学实验与理论
实验范式
经典,被多次沿用,固定
用途
心理现象更清晰、准确地表达
检验假设或新概念
实验逻辑
目的
验证因果的假设
逻辑
改变X,导致Y变化
具体过程
有X的Y VS 无X的Y
实验与理论的关系
波普尔 : 可证伪原则
实验研究的变量

变量
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自变量及其操纵
操纵
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
操纵手段
疲劳:高疲劳工作六小时,低疲劳工作两小时
测量方法
量表、仪器
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
自变量的取值
校准测量自变量的仪器
量表
控制刺激呈现方式
因变量及其观测
定义
子主题
别称:反应变量、依从变量
观测指标
客观指标
反应速度
反应的正确性
最常用
反应速度的差异
反应标准
反应难度
生化指标
主观
口语记录(口头报告)
观测方法
反应控制
人:指导语
内容确定、完全、简单明确、标准化
动物:食物
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
可靠性
信度
有效性
效度
敏感性
客观性
数量化
避免量程限制
天花板效应
地板效应
额外变量及其控制
定义
子主题
别称:控制变量
评价一项实验研究的好坏
分类
特点
系统
随机
来源
类别
被试方面——要求特征
定义
自发猜测,自以为满足
类别
霍桑效应/霍索恩效应
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改变行为倾向
安慰剂效应
约翰亨利效应
被分在控制组,竞争,超常发挥
主试方面——实验者效应
定义
别称
罗森塔尔效应
期待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毕马龙效应
设计方面-顺序效应
被试内:顺序效应;被试间:个体差异
练习效应
疲劳效应
空间误差
顺序误差
习惯误差
环境方面
数据处理方面
控制
消除法
双盲
恒定法
随机取样法
n>=30
等组匹配法
消除被试间个体差异
抵消平衡法
ABBA
拉丁方
消除被试内顺序效应
统计
剔除极端数据
统计矫正
协方差分析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及评价标准
实验设计中的常用术语
实验设计
减少额外变量
实验成败的关键
因素、因素实验设计
处理与处理水平的结合
主效应与交互作用
简单效应
处理效应和误差变异
基本类型
被试人数
大样本设计
>30
小样本设计
操纵的变量
单因素实验设计
多因素实验设计
对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
非
准
真
两个半因素
随机
对照
前测
自变量及各处理水平中是否使用相同被试
间
内
混
需要考虑的因素
自变量
确定、呈现方式
因变量
指标、测量方法
额外变量
控制措施
6
评价标准
信度
效度
无关变量的控制
按被试分配:间内混

被试间设计
定义
每位被试 一种实验处理
独立样本设计
评价
优
没有顺序效应(练习、疲劳)
缺
人多
个体差异不好控制
改进方法
随机取样法
等组匹配法
被试内设计
定义
每位被试 所有实验处理
重复测量设计
评价
优
人少
同质,排除个体差异
统计更敏感
适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
缺
顺序效应(练习、疲劳)
两不用
不可逆或者恢复时间太长
被试固有变量
混淆因素
位置效应
延续效应
差异延续效应
平衡设计
ABBA
拉丁方
奇翻(镜像)偶不翻

混合设计
至少有一个自变量被试间,至少一个内
评价
涵盖了内、见的优缺点
使用广泛,因为多因素实验设计的优点
更好控制额外变量
更好揭示因果
外部效度高
交互作用、简单效应、主效应
交互作用
多因素设计 2个及以上的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
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上变化趋势不一致的现象
判断方法
两条线的斜率是否相同
个数

简单效应
交互作用显著时,考察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一个灵素的某个水平上的变异
加不加冰的简单效应 
主效应
交互作用不显著时或者是单因素设计时,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变异
实验控制程度:非准真

概述
两个半因素
干扰
非实验设计
前实验设计
单组后测设计
缺点
无前测:不能与前测进行比较
无对照、无随机:成熟、历史、选择
无对比,只能描述
容易 出现 自变量混淆
单组前后测设计
优
有前测:优点的②:基线数据、对比

只有一个实验组,自身兼做控制组
缺
无对照:成熟、历史
有前测:上面讲的缺点

固定比较组设计
这个组是固定的,本来就有的,如培优班、普通班
优
有对照:排除历史、成熟
无前测:排除了前侧的缺点(能控制测验效应和仪器因素的干扰)

缺
无随机化:上边的三个缺点

事后设计
相关研究设计
简单但不能得出因果
准则组设计
这个X是事后往前追溯得到的 准则组 有X 非准则组 无X
优
可以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时间上的追溯
适用于简单因果
可为提出研究假设提供充足的证据
无需人为
在条件限制不可能采用严格的实验设计研究时,可以采用这个
缺
缺乏控制,不能操纵自变量或随机分配被试
追溯的原因可能有多个
x、y可能并无因果
准实验设计
单组准实验设计
时间序列设计
优
可控制 成熟
可控制 测量因素的干扰(即单次测量的误差)
可控制 统计回归,但有例外
缺
无对照:难以控制与x同时出现的额外变量,如历史
有前测:前面讲的缺点

测量与处理的交互作用
多次前测 降低或增加 被试对测试的敏感性
等等
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间隔时间相等
优
控制 历史、成熟(一定程度上)
缺
有前测:缺点

实验安排的反作用
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
多组准实验设计
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数据分析:两组 前后测的差值 做独立t检验 
优
有对照:控制 历史、成熟
有前测:

缺
无随机:

有前测:

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
适合正常情况下就经常测量的情境
优
内部效度较高S
 时间序列设计的优点都有也克服了他无对照的缺点 
缺
无随机
有前测
真实验设计
随机、对实验条件控制高、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可以验证因果关系

完全随机化设计/独立样本设计/组间设计/被试间
完全随机单因素实验设计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优

有对照:控制成熟、历史、可以控制测验

有随机
克服这些
有前测:优点②

缺
有前测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优

有对照
有随机
随机多组后测设计
统计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
评价

所罗门四组实验设计
优
前两种的优点
可以把有无前测当作另一个自变量
既可以确认实验处理的效果,也可以检验前测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缺
被试的选择、分组困难
成本高(事件、金钱、人力)
完全随机多因素实验设计
随机化区组设计
被试间设计进行匹配
 只有一个自变量,记忆好坏只是额外变量,只不过做了一个匹配
含义
原则
区组内同质,区组间异质
每一个区组被试的人数分配
1人为1区组
被试内实验
 要做一下ABBA顺序的平衡
区组人数为实验处理人数的整数倍
一个团体为一个区组
每一个区组接受全部实验处理,每一种实验处理在不同的区组之间重复的次数相同
评价
优
考虑到了 个体差异,在统计时可把其分离
节省被试,省时省力
缺
划分区组困难(还要前测之类的)
实验研究的效度
含义
分类
内部效度
x、y因果关系明确程度
与无关变量的控制有关
影响因素
主试-被试间的相互作用
要求特征
实验者效应
控制方法:双盲实验法
统计的回归
控制方法:匹配法、协方差分析
被试固有的、习得的个体差异
外部效度/生态效度
能否推广
影响因素
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样本的代表性
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影响内部效度,间接影响外部
测验反作用
重复测量
选择偏差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实验安排的反作用
内外部效度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两者不能全都保证很高,先保证内部效度
内部效度高是外部效度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构想效度/构思效度/结构效度
是对所研究的特质的理论上构想的全面性
影响因素
对实验研究假设的解释
实验操作过程的单一性
实验方法的局限性
实验者的期待、被试的猜测
自变量水平选择的误差造成的混淆
统计效度
统计方法,统计量与总体参数
影响因素
统计功效低 1-β
违反统计检验假设
测量信度低
实验处理设施的可靠性
实验背景中随机的无关因素
被试的随机异质性
反应时法
概述
not执行过程 is潜伏时间
反应时影响因素
反应时实验
减法反应时
实验逻辑
经典实验
库伯cooper、谢帕德shepard,1973
表象心理旋转实验

科拉克,蔡斯
句子-图画匹配实验
波斯纳posner,1970
字母对判断实验

加法反应时
含义
前提条件
信息加工过程: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
目的
证实 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辨认 先后顺序
逻辑
两个因素 有(没有) 交互作用,则 作用于 同一(不同)加工阶段
经典实验
斯滕伯格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

开窗技术
含义
加法反应时变式
经典实验
汉密尔顿、霍克基
字母转换实验

评价
不同认知加工阶段的区分有难度
内隐联想测验IAT范式
格林沃尔德
基本原理
态度指标=RT不相容任务-RT相容任务

变式
G0/NO-GO联想测验 (GNAT)

外在情感性Simon实验(EAST extrinsic affect Simon task)

心理物理法
感觉阈限
概述
感觉阈限的定义
简称 阈值
刚刚能引起反应的刺激量
分类
绝对阈限
AL
差别阈限
DL
操作定义
50%
阈限的测量
费希纳设计的三种阈限测量法
极
极限法/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最小差异法
递增/减 间隔相等 瞬时转换点
绝对阈限
+、-变化的两数的平均值

差别阈限
=、+、-
(上-下)/2

先求平均上下限再计算or先计算再求平均?
误差

预期、习惯
ABBA
差别阈限也是这个规律?
练习、疲劳
差别阈限:时间误差、空间误差
变式
阶梯法
特点
刺激 按系列 依次呈现,被试做判断
起始位置随机 差异间隔小
递增递减 次数相等 交替呈现 ABBA
对每一系列先 分被求阈限 最后求所有系列平均值
符合50%
平
平均差误法/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
绝对阈限
算数平均值

差别阈限
算出来的是估计值
与主观相等点的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与标准刺激的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误差
动作误差
最大的误差
时间(不同时)、空间误差(同时)
多层ABBA
特点
不同起点,结果连续
积极主动 所以练习、疲劳小
差别阈限:估计值,不完全符合阈限的操作定义
恒
恒定刺激法/正误法/次数法
5-7个相等间距的刺激(最大95%,最小5%)每个随机出现 50-200次
绝对阈限
案例:两点阈
直线内插法

平均Z分数法
最小二乘法
斯皮尔曼分配法
差别阈限
三类
50%
易受 被试态度 影响
两类
75%
变式
分组法
单一刺激法
用对数单位的比较刺激系列
误差
练习、疲劳
三种方法的比较

心理量表法
类型
量表的建立

顺序量表
直接
等级排列法
肯德尔W系数
间接
对偶比较法
肯德尔U系数
等距量表
直接
感觉等距法
同时
音高等距量表
渐进
间接
差别阈限法
前提:最小可觉差相等JND
步骤
测 绝对感觉阈限 作为起点
以 绝对感觉阈限 未标准刺激,确定第一个JND
以 绝对感觉阈限+JND 为标准刺激,以此类推
费希纳对数定律

比率量表
最直接
感觉比例法/分段法
直接
数量估计法
斯蒂文斯幂定律

信号检测论SDT
概述
在不确定的情况下 做出某种决定
最大优点
分离被试主观因素
2指标
辨别能力
判断标准
基本原理
统计决策理论
最优决策与判断原则
2独立指标

反应偏向response bias/报告标准
似然比β
y击中/y虚惊

越大标准越严格越靠右
击中和虚惊都减小
影响因素
信号先定概率
奖惩方法

奖励击中,惩罚漏报(分母)
鼓励SN,标准低,β小
惩罚虚惊,奖励正确拒斥(分子)
不鼓励SN,标准高,β大
报告标准C
辨别力指标
d’
Z击中-Z虚惊
击中率高,虚报率低的d'高
1曲线
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
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等感受曲线
x:虚惊率,y:击中率
不同的点:在不同的先验概率下
每条曲线对应不同的被试,即不同的感受性,即不同的d'
反映出
β、d'独立
曲率越大,越远离对角线,感受性越强
每条曲线上:左下β大,右上β小
将p转换为Z分数,变成直线,可以检验方差齐性假设
应用
医学研究、临床诊断
心理学研究
感知觉
认知研究
个人反应倾向性的评价
内隐记忆、阈下知觉、意识
工业心理学应用
测量警戒水平
3实验方法

有无法
评价法
迫选法
主要的心理学实验
听觉实验
听觉现象的测定
声音的心理特征
音高
频率
响度
振幅
音色
声音的掩蔽
同时掩蔽
前后掩蔽
中枢掩蔽
听觉疲劳与适应
声音的空间定位实验
定位线索
强度差
时间差
相位差
语音知觉实验
语音及其声学特点:语图仪
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
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视觉实验
基本视觉现象的测定
明适应、暗适应
视敏度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的测定
颜色视觉
颜色
色调
明暗
饱和度
视觉的颜色现象实验
颜色对比
颜色适应
颜色混合
颜色的知觉现象实验
麦考勒效应

普心
知觉实验
知觉组织的实验研究
直接知觉
自下而上
代表人物
韦特海默
完形:天生
吉布森
对作用于感官的刺激 产生相应的 直接知觉经验
实验支持
吉布森、沃克:视崖实验
间接知觉
自上而下
代表人物
赫尔姆霍兹
视知觉 来自于 视觉经验
布鲁纳、格里高利
假设检验说
实验支持
不可能图形
主观轮廓图
三维图形知觉实验
知觉恒常性实验
矛盾三叉戟图形
双耳分听实验
透视错觉实验
盲人抓车实验
面孔失认实验
知觉恒常性的实验研究
经验和知觉恒常性实验
布伦斯维克比率
邵勒斯比率
大小恒常性实验
艾默特定律
视像大小=实物大小/距离
形状恒常性实验
颜色常性
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实验
惠斯通立体镜
朱里兹-分离双眼视差
运动知觉实验
普拉提 动景盘
扑不变性质和似动现象
陈霖:运动竞争技术
证明了:视知觉拓扑结构假设

知觉与觉察实验
神经病理案例
盲视
单侧忽视
无察觉知觉的测定
马塞尔:stroop启动实验
stroop效应/斯特鲁普效应

stroop启动实验
启动效应
促进或抑制
掩蔽
结果
实验性分离的stroop启动实验
实验性分离
自变量A使B、C发生不同变化,则B、C本质不同
经典实验分离
敏感;不敏感或相反
相对敏感性实验分离
一个比另一个更敏感
奇斯曼、梅里克尔
操纵 启动词和色块颜色一致 的频率
结果
结论
错误再认实验/错误记忆的无意识知觉范式
对熟悉感的错误归因
学习实验
条件性学习实验
巴普洛夫
经典性条件反射
桑代克、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反射
米勒
反馈学习实验
认知学习实验
柯勒
顿悟实验
托尔曼
认知地图实验
人类的迷宫学习实验
内隐学习
内隐学习人工语法范式
序列学习范式
复杂系统控制范式
信号检测论范式
教心
记忆实验
感觉记忆
图像记忆的研究
斯柏林
全部报告法
部分报告法
延迟报告法

声像记忆的研究
莫瑞
四耳人
比视觉记忆时间长,约4s,但容量小,平均5个
短时记忆
编码
康拉德
听觉编码
语音相似性对记忆影响

波斯纳
视觉编码
字母视觉和名称匹配实验

影响因素
觉醒程度
组块大小
加工深度
存储
7+-2组块
提取
斯滕伯格 加因素反应时法
提取方式
完全系列扫描
提取过程

刺激编码
顺序比较
决策
反应组织
提取失败
peterson-peterson法

干扰作业 阻止复述
18s
探测法
沃、诺尔曼

遗忘主要由于干扰
长时记忆
测量
节省法
回忆法
系列回忆(顺序再现)
自由回忆
系列位置效应

2种记忆说
曲线起始、中间:长时记忆
曲线末尾:短时记忆
双重分离
单词呈现的速度、频率、系列长度
干扰活动
对偶联合回忆

再认法

其他:编码提取实验?
工作记忆
4系统
中枢执行系统
视觉空间模板
语音环路
情景?缓冲器
工作记忆广度测量实验

内隐记忆
定义
研究方法
外显记忆
回忆
再认
内衣记忆、外显记忆实验性分离证据
遗忘症患者

正常人

内隐记忆
间接测量
知觉辨认
模糊字辨认
词干补笔
残词补笔
加工分离程序(PDP范式)
1个思想
再认:两种内部心理加工机制
基于熟悉性提取:内隐记忆
基于意识提取:外显记忆
2种测验
包含条件
排除条件
4个假设
意识提取、自动提取 独立
意识提取 在 包、排 中性质一样
自动提取.....
意识提取:全或无;自动提取:对错
理论解释
多重记忆系统
传输适当认知程序观点
前瞻记忆
含义
种类
基于时间的
基于事件的
基于活动的
研究方法
实验法——双任务范式
迁移适当加工效应(TAP效应)?
自然法
情境模拟法
错误记忆
含义
研究范式
联想研究范式
集中联想程序范式(DRM范式)

类别联想程序范式

无意识知觉范式
错误联接范式

误导信息干扰范式
洛夫特斯:提问者暗示实验

KK范式
权威,质疑
理论模型
内隐激活反应理论
安德伍德
IRA
模糊痕迹理论
布雷纳德、雷纳
FTT
字面痕迹、要点痕迹
来源检测框架
SMF
对项目来源的错误归因
经典实验
巴特莱特
系列再生实验

重复再生实验
幽灵战争
定向遗忘实验
含义
研究范式
单字方式
字表方式

提取诱发遗忘实验
含义
研究范式——提取练习范式

学习阶段
提取联系
干扰阶段
回忆测验
情绪实验
测量方法
生理指标测量
面部表情测量

早期
直线量表
伍德沃斯
愉快-不愉快
圆形量表
施洛伯格
愉快-不愉快
注意-拒绝
三维模式图
施洛伯格
愉快-不愉快
注意-拒绝
激活水平
现代测量技术
艾克曼
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S
伊扎德
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MAX
微观
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AFFEX
宏观
主观体验测量
形容词简表法ACL

普拉切克
时间抽样技术TSD
日记
动态测量技术
伊扎德
维度等级量表DRS
愉快
情绪体验分量表 愉快维
紧张
认知分量表 紧张维
冲动
行为分量表 冲动维
确信度
分化情绪量表DES
十种基本情绪

实验方法
刺激-反应法
小阿尔伯特恐惧实验
刺激-情绪-反应,可以通过刺激、反应推断内部情绪
情绪诱导法
直接操纵情绪状态
单词、图片、影片
记录、观察积极消极情绪下
被试的心理、行为、生理指标
注意实验
注意的选择:过滤器理论 及双耳分听实验
单通道过滤器模型
早期选择模型
代表人物
布罗德本特
实验支持
双耳分听实验Ⅰ
追随耳(可以再现)、非追随耳(了解甚少)
双耳分听实验Ⅱ

分别再现(左耳、右耳)>成对再现
过滤器 允许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存储和通过,效果优于通道之间不停转换成对再现的效果
衰减模型
中期选择模型
代表人物
特雷斯曼
实验支持
双耳分听实验Ⅲ

非追随耳也得到了注意
反应选择模型
晚期选择模型
代表人物
多伊奇
实验证据
双耳分听实验Ⅳ

两只耳朵对靶子词反应的正确率差不多
所有输入感觉通道的信息都可以被识别,但是只有被认为是重要的才会引起反应
注意的分配
注意资源有限理论 及其实验
代表人物
卡尼曼
实验支持
双耳分听实验Ⅴ

具体实验处理的设置?具体的实验结果?对其分配得多不代表总体有限啊?
语义可辨度
男声、女声
感觉可辨度低回忆的非靶子词>高
范畴是否相同
说明
非专注的信息也得到了加工
感觉可辨度 低:对非靶子词的加工资源多,因此回忆数量多
正负启动实验依据
金志成
负启动实验
分心抑制扩散也遵循资源有限理论
双加工理论 及其实验
代表人物
谢夫林
施耐德
实验
视觉搜索实验Ⅰ
记忆扫描实验
字母实验
自动
意识
注意的促进和抑制 及其正负启动实验
正启动效应
词汇判定实验

支持扩散激活理论,前一个词激活了与它意义有联系的词
负启动效应
负启动范式
目标刺激、分心刺激
第一次是分心的,第二次变为目标
被试的反应时变长
例子

负启动实验
扩散抑制实验
色词任务的变式实验
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
返回抑制
注意返回到 先前注意过的位置或客体时,反应会变慢的一种抑制现象
应用
线索-靶子研究范式,即提示范式
易化作用与返回抑制作用
易化作用
有提示,反应时变快
返回抑制作用
有提示,但是提示线索后出现靶子的时间过长,反应时变慢
它俩的时间间隔分界点
300ms
刺激反应一致性理论 及其冲突效应实验
刺激反应一致性理论
目标刺激呈现的空间位置 与 正确反应按键位置一致
则 反应时变短
冲突效应实验
stroop干扰任务

simon任务

flanker任务/侧抑制效应

反眼动任务

eriksen任务

navon任务

注意的研究范式
提示范式
原理
应用
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
选择
原理
应用
特征整合实验

特雷斯曼
特征整合成客体
客体的搜索需要意识
特征的搜索不需要意识
双任务范式

原理
两个不同任务
互补原则
应用
过滤范式
原理
应用
特雷斯曼 双耳分听实验

stroop范式
负启动范式
整体-局部范式
flanker任务(双侧任务范式)
视觉注意常用范式
举例
点探测范式
研究情绪信息对注意资源空间分配的影响
现在一般不用,换成了眼动
启动范式
空间线索范式
快速序列呈现范式
注意瞬脱,简称AB现象
多目标追随范式
快速系列视觉呈现范式
跨通道的呈现技术
眼动技术
跨通道的注意研究范式
注意搜索范式
非注意盲范式
变化盲范式
选择性注意范式
实验技术
眼动技术

眼动的基本形式
注视
跳动
追随运动
EEG脑电图

原理
微电流,形成电位差
优点
时间分辨率高
造价低
使用、维护方便
无创
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
缺点
缺乏空间定位功能
EPR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原理
记录脑电位,提取认知相关信号,功能性认知成像技术
优点
高时间分辨率
造价低
无创
缺点
低空间分辨率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原理
脑区血红蛋白氧合水平差异→电磁水平不同
优
无创
同时提供机能性、结构性的图像
高空间分辨率
成像速度快
大量参数供实验者控制
缺
低时间分辨率
不适合 幽闭恐惧症患者
噪音大,不能进行声音有关的实验
造价高
PET正电子发射层扫描术

原理
放射性示踪剂
优
基本无害
可重复使用
观察范围:脑表层、深层
缺
成像时间长
时间分辨率差
受放射性物质剂量的限制
造价高
MEG脑磁图

原理
电流→磁场
优
对神经兴奋源的定位比较直接与准确
时间分辨率高
缺
造价高
只对某些流向的兴奋源敏感
fNIRS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低配版fMRI
原理
近红外光 检测 氧合血红蛋白...
优
无创
对头动的容忍度高
设备可以自由移动,对测试环境没有特殊要求
对婴幼儿、老人、特殊病人等特定群体使用
价格相对低廉
缺
近红外光穿透性较弱,对大脑深处的神经活动不敏感
空间分辨率低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