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笔记,包括建筑探新的社会基础、欧洲探求新建筑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芝加哥学派与赖特的草原式住宅等等。
编辑于2022-07-11 12:06:21第二章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
建筑探新的社会基础
各国发展
德国
设备先进
法国
设备陈旧,走向帝国主义阶段
英国
设备陈旧,帝国主义阶段
美国
设备先进
二十世纪初 垄断&资本输出
特点
钢铁产量增长
各地经济文化联系密切
古典❌创新✅ 思潮
混凝土和钢应用频繁
新功能、新技术与旧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引起了对古典建筑“永恒性”的质疑,掀起了探求新建筑的运动
目的:探求能适应社会的新建筑
技术&形式矛盾 不同重点和方法
形式transform
比利时 新艺术运动
运用新材料——铁做结构、装饰
奥地利、荷兰 “净化”旧建筑形式
功能transform
美国芝加哥学派
莱特“草原式住宅”
肯定新技术 寻找新艺术形式说明新技术美学
法国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德意志联盟主张
摆脱手工业的砖石结构 摆脱复古主义、折衷主义 初步踏上现代化道路
欧洲探求新建筑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先驱者
1820德国申克尔发现建筑时代性问题
(德)桑柏:建造手段决定了建筑形式, 建筑功能在平面&外观&装饰构件上反映出来
法国布拉鲁斯特,应用暴露建筑材料与结构,净化造型
建筑时代性、建筑形式与建筑手段的关系 建筑功能与性质的关系
艺术与工艺运动(向后看, 浪漫主义,反工业化小资)
1850英国
特点
逃离工业城市,怀念中世纪自然生活
赞扬手工艺制品与自然材料的美
案例
“红屋”韦布和肯特——红砖建造不加粉刷
新艺术运动
1880比利时
费尔德 画家
结构&形式之间的关系
时代性
创造前所未见、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装饰方法
植物花纹、曲线装饰铁艺装饰墙面、栏杆、窗棂、梁柱
案例
路德维希展览馆,奥尔布里希
特点
室内砖石简洁、弧墙使其不单调
无建筑结构变化
德国
英国
麦金托什
1907~1909-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图书馆
反映功能同新艺术造型手法的有机联系
影响了维也纳学派和分离派
西班牙高迪
创造前所未见的建筑
浪漫主义的幻想使属塑形艺术形式 渗透到3度的建筑空间中去
吸取东方伊斯兰、哥特式
米拉公寓
看不出功能与技术上的革新
技术为艺术服务
劣
奥地利荷兰与芬兰
奥地利
维也纳学派(新艺术运动影响)
瓦格纳(为首)
1895《现代建筑》:新结构新料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出现
对现有的建筑形式“净化”,从而创造新形式
作品
1896~1897-维也纳的地下铁道车站 (还有一点新艺术派的铁花装饰)
1905-邮政储蓄银行 (线条简洁,废除装饰)
洛斯
反对装饰
主张实用、舒适
建筑形体➡️美
1910-斯坦那住宅
外部没有装饰
强调立方体组合同墙面和窗户的比例关系
预告功能主义
(1897)分离派
与过去的传统决裂
造型简洁,大片光滑立方体
局部集中装饰,直线装饰
代表人物
奥尔布里希
1898-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
霍夫曼
荷兰(北欧)
伯尔拉赫
主张
“净化”建筑,建筑造型简洁明快,表现材料质感
表达时代的建筑
1898~1903-阿姆斯特丹证券结易所:清水砖墙不加粉刷 体现新材料、新机构、新功能
城市规划
学习外国
介绍赖特作品到欧洲
20世纪20年代,参加“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从事,现代建筑运动
芬兰
19世纪末,受新艺术运动影响
20世纪初,探新运动
老沙里宁
1906~1916-赫尔辛基火车站
形体简洁、空间组合灵活
美国芝加哥学派与 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高层建筑的发展& 芝加哥学派
1870芝加哥学派
人口增加➡️高层建筑有利可图,用地面积小➡️ 高层建筑出现➡️传统建造方法与实用功能的矛盾
特点
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结基础,肯定能功能和形式间的密切关系
造型简洁、明快、适用
新旧结构方法与新旧形式上的取舍
创始人詹尼
第一莱特尔大厦,砖墙梁柱混合
伯纳姆&鲁特
卡皮托大厦,金属框架结构,折衷主义外衣,东方式屋顶
莱斯大厦(芝加哥学派杰作),采用框架结构和大面积玻璃窗 窗间墙上有古典装饰,没有沉重的压檐
霍拉伯德&罗西希
1894 马凯特大厦(高层办公楼),立面简洁,横向芝加哥式窗,内部空间不加隔断
解决居住问题(高层旅馆,公寓)
1891 芝加哥“大北方饭店” ,简洁立面,圆形拐角(工业时代审美)
沙利文(得力支柱,理论家支撑)
1899-1904 CPS百货公司大厦
芝加哥式窗组成网格形构图
装饰只在重点部位,入口
形式永远随从功能,由内而外设计,按功能选择结构
高层建筑 功能特征
1. 地下室要包括有锅炉间和动力、采暖、照明的各项机械设备
2. 底层主要用于商店,银行等服务性设施,内部宽敞,光线充足, 有方便的出入口。二三层有直通楼梯与底层联系,功能以 服务性为主,空间分隔自由,玻璃窗
3. 二层以上是相同的办公室,柱网排列相同
4. 顶层为设备层
外形分三段处理
底层+二层
中间层
顶部设备层,有压檐
芝加哥学派在 建筑探新运动
劣
1. 集中于市中心一带
2. 不断向高层发展,卫生交通问题严重
进步
1. 结构应利于功能发展和功能重于形式,摆脱折衷主义
2. 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3. 建筑艺术反应新技术的特点,简洁立面符合工业化精神
草原式住宅 赖特
始于1900
子主题
在美国中部地区地方农舍的自由布局基础上,融合浪漫主义,创造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
发展出“有机建筑”
资产阶级猎奇
形体组合,创造新的构图手法
特点
1. 造型力求新颖
2. 布局与大自然结合,与环境融为整体
3. 位于芝加哥城郊森林地区
4. 中产阶级住宅
5. 平面十字形,壁炉为中心辅助空间围绕壁炉布置,卧室在楼上
6. 室内空间既分割又连成一片
7. 窗户宽敞,强调水平向,层高低,出檐大
8. 形体构图:高低墙垣,平缓屋面,深远挑檐,层层叠叠水平阳台 ,被垂直大烟囱统一
9. 外部材料砖石本色,内部表现材料的本色特征
10. 砖木结构
(1902)-芝加哥-威利茨住宅
1907-伊利诺州河谷森林-罗伯茨住宅
1908-芝加哥-罗比住宅
法国对钢筋砼混凝土的应用
古罗马➡️中世纪失传➡️近现代钢筋混凝土
为近代奠定基础
1774-英国-涡石塔
1824-胶性的波特兰水泥(铁梁填充物-楼板)
1855-巴黎世博会-兰博-钢筋水泥墙
1868-(法)莫尼埃-以铁丝网与水泥试制花缽
1868~1870-钢筋混凝土水库
1890(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广泛使用,首先在法国与美国发展
(法国)埃纳比克
19世纪90年代-法国赖因堡-别墅
钢筋混凝土广告
博多
1894-巴黎蒙玛尔-特教堂
第一个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的教堂(然后传遍欧美)
(法)佩雷
1903 巴黎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
钢筋混凝土框架间填褐色墙板,朴素大方
1905 庞泰路车库
1919 埃斯德尔服装工厂
(法)加尼
“工业城市”假想方案
1910-里昂-运动场
法国弗雷西内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飞船库 抛物线钢筋混凝土
1924 飞船库
(瑞士)马亚尔
钢筋混凝土桥梁
中空箱体式断面的三铰拱结构
桥板两端镂空,减少重量(形式极轻快,形式和结构应力分布一致)
1910 -苏黎世城-第一座无梁楼盖的仓库
现代工业厂房,飞机库,剧院等,自由合理布置建筑平面
德意志制造联盟
背景
19世纪末,德国工业水平迅猛发展,企图成为工业时代领袖
为与英国抗衡,1907年,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组成
目的: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
影响因素
1897 费尔德展览,1910赖特作品集出版,新派绘画展览
建筑师认为,建筑与工业结合
贝伦斯
以工业建筑为基地来发展真正符合功能与结构特征的建筑
现代结构在建筑中表现出来
1909透平机车间
大玻璃窗(采光)
钢三铰拱(大空间)
钢骨架,转角砖石墙外形(新结构与传统审美的矛盾束手无策)
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格罗皮厄斯
1911 法古斯工厂 格罗皮乌斯 A.迈尔
玻璃为主
造型简洁,轻快,透明
建筑工业化最早探索:1910,设想预制构件解决住宅问题
1914,(科隆展览会)展览会办公楼
平屋顶,上人屋顶防水
底层砖墙,其余玻璃窗,楼梯圆柱形玻璃塔
结构外露 材料质感对比 内外空间沟通
1.功能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 2.满足当代社会要求 3.解决新旧审美观之间、新技术与旧形式之间、新功能新技术新形势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