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我国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从双基转向三维目标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均衡性:不等于平衡,他强调学科的比重,根据学科的性质、特点、任务进行排课
综合性
1、强调全面发展
2、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3、设置综合课程
4、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选择性
有引导的选择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区分:当代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
自主、合作、创新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课程改革的理念
l、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2、基本理念
3、共同的发展趋势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组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新课程结构的特点
1、均衡性
2、综合性
3、选择性
新课程实施
一,把握好新教材的内容是顺利实施新课改的关键
二,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提
摆正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两者间的关系。
学生亲自参与探究活动,由学生主动去发现概念、规律
三,教师素养的提高是实施新课改的保证
四,评价体系的改革是实施新课改的保证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
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全面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习方式
自主构建学习(自主学习)
“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大特征:自立、自为、自律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探究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
特点: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
区分: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点—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教师观
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促进者是教师角色的核心特征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反思者
最适宜教师的研究方式就是“行动研究”
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实践十反思”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体现了课程的创生取向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教师对社会成员的影响
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化、教育化
5、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评价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评价主体
评价重心
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
建立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评价体系
新课程评价的改革重点
学生
教师
课程
考试
当代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评价内容综合化:全面发展
4、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定量十定性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