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教版历史选必1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对第三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超详细整理,与书上知识完美贴合,不遗落细枝末节的知识点,涵盖所有细节知识,助力历史成绩飞升👍👍
参考教材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九版》,详细整理了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相关内容,逻辑框架清晰,附件多多,相关配图多,
《公共财政概论》中的增值税部分,详细记录了增值税的基本概念、类型、计税方法、特点、我国增值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征税范围、税率等等,内容详实,完美涵盖知识要点。
《公共财政概要》中的税收制度概要,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此脑图框架清晰,重点明确。欢迎点赞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学习聚焦: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国初期政党政治尝试遭到失败。国民政府坚持“训政”,实为独裁统治。
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需由国务院副署才能生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政党政治的尝试和失败
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1913年,为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第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下去
1915年,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不久,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政治格局混乱不堪。(1915年护国运动,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国民党“训政”、“宪政”掩盖下的专制独裁
1928年,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后宣告真正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但国民党的训政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所谓训政就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学习聚焦: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年对峙期: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制度
完善的行政制度:政权建设是根据地建设的基础。在陕甘宁、晋察冀等较巩固的根据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行政制度。陕甘宁边区政府设有秘书处、民政厅、财政厅、教育厅、建设厅、保安司令部、保安处和审计处等机构,县、乡、行政村各级组织机构也有明确的职能划分
“三三制”的组织原则
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为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1/3,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思考: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巩固抗日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调动各 阶层积极性 意义:统一战线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制度保证,对于调动 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设抗日根据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放战争时期:巩固人民政权
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采取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学习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职能)
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1954年9月第1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起来。影响: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文革”时期政治制度的破坏
改革开放后政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1982年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 2.其定位从“统一战线组织”到“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民主政治的完善与发展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