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下
这是一篇关于七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隋唐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三部分内容。
编辑于2022-07-24 17:34:54七下历史
隋唐时期
隋朝
建立:581年
都城:长安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统一:589年
意义: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措施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广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唐朝
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善于决断(房谋杜断)
治国思想
吸取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以民为本
广纳贤才,知人善用
革新措施
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女皇帝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治国措施
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经济上,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军事上,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李隆基(唐玄宗)
重用贤能
整顿吏治,裁剪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志
注重文教,边修经籍
盛唐
经济的繁荣
名族交往与交融
开放的社会风气
多彩的文学艺术
中外文化交流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
原因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及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755年。安禄山何时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影响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辽宋夏金元时期
北宋的政治
强化中央集权
960年,陈桥驿兵变,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治国措施
解除进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目的牢牢控制军队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众而无发兵之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方派文成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支州的权利,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握。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
作用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王安石变法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措施
目的:富国强兵
辽、西夏于北宋的并立
契丹族与党项族
辽与北宋的和战
金与南宋的对峙
女真族的崛起
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
1115年,阿古打(金太祖)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金灭辽及北宋
1125年,辽被金灭亡
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南宋的偏安
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宋代经济的发展
表现
农业: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手工业
纺织业: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兴起棉纺织业,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南宋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配备了指南针。
商业贸易
商业都市: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纸币:1.原因:北宋诗人商贸的繁荣促进的货币交易量的增长,而市场上长期流通的金属货币便携很不方便,于是纸币出现了。2.出现: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影响: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海外贸易: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唐末至南宋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环境相对和平稳定。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各政权为增强国力采取发展经济的措施。
过程: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唐朝中晚期至南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成吉思汗
建立政权:1206年,铁木真率部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统治措施:1.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把蒙古人按编制组织起来,平时生产,战时出征;组建万人护卫部队。️2.建立司法机构,创制蒙古文字。
征战: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战争持续40多年
建立与统一
元朝的建立: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措施: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实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作用: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促进了国家统一
统一:1.1276年援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2.1279年援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统一
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朝的统治
疆域和民族融合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民族融合:元朝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加强统治的措施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的保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促进了民族交融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因地制宜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大都市
宋词和元曲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
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做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发
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明清时期
明朝
统治
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元朝灭亡
朱元璋强化皇权
原因:朱元璋认为,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导致元朝灭亡。为巩固统治,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措施强化皇权
措施
影响:地方和中央各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科举考试的变化
内容上: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注,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形式上: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用“八股文”
影响:禁锢了思想,读书人为了能够被录取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经济的发展
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
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影响: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科技、建筑与文学
科技名著
建筑
明长城
北京城
子主题
小说
书画艺术:出现了书法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等
戏剧:汤显祖是明代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牡丹亭》
灭亡
清朝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确立: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南下消灭了明朝残余势力和各地反侵略力量,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巩固: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学,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郑成功收复台湾
背景: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评价:郑成功对台湾的开发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
概括:1661年,郑成功率领将士,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迫使赤崁城的荷军投降。 1662年2月,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台湾府的设置
过程 :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设,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意义: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长
君主专制的强化
措施
政治:设立军机处
意义: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权至高无上,一切服从皇帝的意志,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思想文化
大兴“文字狱”
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的同时,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力的书籍列为禁书并销毁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红楼梦》
戏曲艺术:清代最有影响的戏曲是昆剧和京剧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