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部空间设计
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建筑隔热与通风
建筑工程计量计价
第三章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地產行業分析圖
项目重要节点
生态学形成和发展
【068】福建省物业管理条例2018第二章 _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
家装流程图
家庭装修预算表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
外部空间设计 芦原义信[日]
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
外部空间的形成
构成要素
建筑空间
地板
墙壁
天花
外部空间
地板(有界限的)
“逆空间”概念
建筑物以外的地方即成为道路或广场
图底关系黑白颠倒
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
建筑空间大体可以分为从周围边框向内收敛的空间和以中心为核心向外扩散的空间
积极空间(P空间):满足人的意图,有计划性
收敛性
消极空间(N空间):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无计划性的
扩散性
空间的渗透性(PN空间/PN转换)
梁架结构:内部与外部相互有渗透性作为空间,没有明显的内外区域界限
砖石结构:几乎没有渗透性,即使一幢建筑孤立于自然之中也能成为景观。
当建筑只有一幢时,建筑就成为雕塑式的、纪念碑式的。建筑达到两撞,二者之间就开始有封闭的干扰力量起作用。从两幢成为群体,或是由于平面布置上有复杂的凹凸,那么建筑外部存在的空间就容易成为积极空间。
建筑的纪念性
比其他形象更鲜明的孤立的东西,它的形象与该形象逆空间的N空间之间没有渗透作用
外部空间的要素
尺度
理论依据
一般认为,人眼以大约60°顶角的圆锥形为视野范围,熟视时成为1°的圆锥
人在看前方时,如果按2:1的比例看上部,即成为40°仰角。
如果在建筑上部看到天空,那么建筑物与视点的距离与建筑高度之比d/h等于2,仰角等于27°时,则可以整体的看到建筑
空间质的转折点
D/H=1为界限
D/H比1增大,即成远离之感
D/H比1减小,则成近迫之感
作者的假设
1/10理论
外部空间设计时,尺度同室内设计有区别
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
只作为外部空间设计的参考,不是绝对值(室外踏步等设计方法因实而变)
外部模数理论
每20~25m,有重复的节奏感,或是材质有变化,或是地面高度有变化。那么在大空间里可以打破其单调感
质感
外部空间的距离与质感的关系
建筑立面上
从距墙面60cm处开始观察,质感强烈
距离30m外,质感完全看不到了
距离60m以上时,作为面的存在
地面铺装上
重复质感为广场带来充实感
总结
距离近,能充分观察材料质感的范围,可考虑为第一次质感
当处于看不到碎石的距离时,考虑由预制板接缝的分格构成第二次质感
第一次质感与第二次质感分别按适宜视距有意识的进行布置
如果要更加明显的表现第一次与第二次的顺序,那就是在视觉上故意处理成不连续的
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
外部空间的布局
为人服务的空间
运动空间(M空间)
停滞空间(S空间)
外部空间设计
赋予明确用途
带有方向性
外部空间秩序有意识地渗透到建筑内部的设计方法
内部空间可为外部秩序所支配
空间的大小
明确用于何种目的的空间
单一目的
综合目的
含糊不清的目的
把几个小空间连接起来,在空间上安排秩序和顺序
空间的封闭
墙体的配置及其造型为空间带来一定程度的封闭性,向心性
建筑物转角
阳角
外部空间的转角出现纵向缺口,封闭性较差
阴角
大大加强空间的封闭性
墙的高度
30cm:勉强达到识别领域的程度,没有封闭性
60cm:空间视觉上有连续性,没有达到封闭的程度
90cm:大体相同
120cm:划分空间的隔断特性加强
150cm:产生了相当的封闭性
180cm:产生出封闭性
墙的配置
矮墙主要用于领域与领域之间的划分
高墙(墙高于人)产生空间的封闭性
墙高(H)与开口宽度(D)
D/H=1取得平衡
D/H<1,封闭性强
D/H>1,封闭性弱
外部空间的层次
不同用途空间领域的划分
空间秩序的过渡
外部空间的序列
空间变化
视线收束在画框之中,使远景集中紧凑
碰到墙或绿篱之类就转直角,移步换景
庭院铺石的配置变化,亲自体验空间
西欧与日本技法对照
西欧:一览无余的看到对象的全貌
有控制的一点一点的看到
其他手法
有效利用地面高差
创造高平面、低平面以及中间平面
明确的划定领域的界限
高差的是室外踏步及斜道
假设两个不同水平面的空间分别为A、B,且A比B高
踏步进入A领域
踏步进入B领域
既不属于A也不属于B的中间C领域
延长到A领域和B领域,处于AB中间
外部空间的踏步
较室内更宽大
休息平台的深度变化
休息平台较浅时,一目了然掌握踏步的全貌
休息平台较深时,上面的踏步就看不到
[例]驹泽奥林匹克公园
物体的边缘
面与面的交线或不同材料的交接线
边缘材料应当比中间铺装面更加高级的材料
边缘材料比中间材料更规整,更坚硬,吸水性更小
外部空间构成上应当是等间隔的,或是在一条直线上整齐排列
水的处理
静的或动的
静止的水面物体产生倒影,空间深远
动水使视觉上保持空间的联系,划定空间与空间的界限
空间秩序的建立
加法创造的空间与减法创造的空间
建筑空间的两种类型
把重点放在从内部建立秩序离心式的修建建筑上
先确定内部,再向外建立秩序
对内部功能及空间理想状态充分研究,加以组织扩散,逐步扩大规模而构成一个有机体
每个布局都是十分人性化的,充满关怀的
[例]阿尔瓦阿尔托
把重点放在从外部建立秩序向心式的修建建筑上
先确定外部,再向内建立秩序
在对整体构成的规模及内部布置方法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划分,按照某一体系在内部充实空间
有时是非人性化的,不关怀的,而整体构成常能取得均衡
[例]勒柯布西耶
创造建筑的限度
加法创造的建筑超过限度则会陷入动脉硬化
减法创造建筑难以适应内部功能的变动
同时从外部建立向心秩序的方法和从内部建立离心秩序的方法
内部秩序与外部秩序
建筑的发展
单体建筑单位小且孤立
专门化的发展使单体建筑充分脉络化
经过很好脉络化,内部化形成建筑群
建筑的内部化
自然增长式扩大,产生第二个内部秩序
外部秩序阻止建筑内部化
由于缺乏内部秩序或外部秩序而陷入停滞时,重新将秩序改组,巧妙的二者并用,把城市从停滞和非人性化中挽救出来,形成生动而有效率的城市
后记
外部空间的构成与建筑空间论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