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分享高考学霸整理的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思维导图,这一单元的历史知识几乎必考,赶紧通过思维导图一起好好的学习下历史必修三的知识吧~
分享三年级下册英语的思维导图,一张思维导图可以轻松帮助你掌握三年级下册英语的各种单词、短语以及句子,轻松搞定三年级英语的预习和复习
分享三年级上册英语的思维导图,一张思维导图可以轻松帮助你掌握三年级上册英语的各种单词、短语以及句子,轻松搞定预习和复习
这是一张九上历史思维导图,九年级上册历史包含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步入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和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全书共七个单元的必考知识点,一张思维导图帮你快速掌握九上历史知识点,预习、复习都能用的初三历史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历史必修三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造纸术
发明与传播
西汉时,中国可能已经出现了书写用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8世纪传到中亚,后传到欧洲
意义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指南针
战国时利用天然磁石发明司南
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推动近代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
火药
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
宋代出现火箭、火球
明代出现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12、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
推动火药武器发展
促进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发展
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推动欧洲社会变革
印刷术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波斯,以后又传到欧洲
推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评价
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中国古代社会,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未能充分利用的原因
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造成的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
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
辉煌灿烂的文学
春秋:诗经
春秋末年出现,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内容分为风、雅、颂
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中国古典文学
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儒家奉为儒家经典
战国:楚辞
又称骚体,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而成
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
西汉:赋
是在楚辞的基础上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西汉时,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代表作有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
唐:诗
繁荣背景
开放的社会环境与繁荣的经济
科举考试内容以诗赋为主
代表
初唐王勃、陈子昂等
盛唐高适、岑参边塞诗;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
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
杜甫以现实主义诗人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宋:词
词是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唐代。词的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宋词繁荣的背景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两宋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婉约派
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
豪放派
苏轼(北宋)、辛弃疾(南宋)、陆游(南宋)
元:曲
分为散曲和杂剧,元曲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明清:小说
背景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
表现手法丰富
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
性格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超越前代
带有批判现实的特色
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败落,鞭挞封建礼教的虚伪,科举制度的腐败
歌颂人民的反抗精神
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字体的演变
汉字起源于“文字图画”,至商朝已形成完整体系
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脉络演变。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书法
两个阶段
魏晋以前基本是自发(实用)阶段
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审美与实用)阶段
书体
小篆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整齐安定,具有图案美
创始于秦朝
代表作
李斯《泰山刻石》
隶书
字体结构整齐对称,均匀安定
始创于秦朝,通行于汉魏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实用价值高
始于东汉,盛于唐代
欧阳询(欧体)《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颜体)《多宝塔碑》
柳公权(柳体)《玄秘塔碑》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放纵;审美价值高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代表人物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唐:张旭、怀素
行书
兼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兼审美和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经东汉至西晋两世纪演变完全成熟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蔡京)
元:赵孟頫
明:文征明
绘画
类型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文人画
发展过程
原始社会
萌芽、起源
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战国
从萌芽走向成熟
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秦汉
绘画门类丰富
《夫妇宴饮图》
魏晋
士大夫画家活跃;总结出精辟的绘画理论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以形写神,画人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隋唐
绘画高峰;壁画盛极一时。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壁画
两宋
风俗画是当时画坛最大亮点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唐代以后
文人画,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元:王冕《墨梅图》;明:徐渭《牡丹蕉石图》;清:郑板桥《墨兰图》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主要有写实和写意两大风格
融诗书画于一体
不断继承与发展创新,塑造典型的民族性格
戏曲
戏曲的发展
起源:原始歌舞
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优伶”
元杂剧把中国的艺术推向成熟
进一步发展:明朝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昆曲流传甚广
京剧的产生与发展
起源: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
形成:道光年间,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徽汉合流),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而形成
成熟:晚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发展:京剧成为全国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
其他
清朝各地还出现了秦腔、越剧、川剧、粤剧、黄梅戏等名目繁多的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