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一章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知识总结,包括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总体空间布局与环境两部分内容。
编辑于2022-08-01 12:05:25第一章 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1•1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概述
Q: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如何与室外环境相结合? A:1⃣️首先说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人造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包括……。 2⃣️在举例说明这些要素的一一应对方法。(黄埔第一中心小学、吉巴欧文化中心、美国国家东馆……)
创造室外环境时,主要考虑的两方面问题
内在因素
公共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以及美观的问题。常表现为功能与经济,功能与美观、经济与美观的矛盾。这些内在矛盾的不断出现与解决,是室外空间组合方案构思的重要依据。
外在因素
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方面的要求。
美国国家东馆
外在因素:梯形地块;城市轴线 内在因素:功能分区,服务与被服务;形体美
室外空间环境的形成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等
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建筑
室外空间构成的主要依据
建筑或建筑群体的组合
如体育类的公共建筑,具有集散大量人流的特点,这一特点既是室内空间组合的内在因素,也是室外空间组合的重要依据。
室外环境空间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艺术构思
Q:如何体现室外环境空间的建筑设计意图和艺术构思?采用具体手法?(天安门广场和圣马可广场的比较) A:1⃣️天安门广场:(1)广场轴线的重心——天安门 (2)中轴线两侧—-两侧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 (3)建筑围合成的室外空间的效果:大尺度的空间,广场宽阔而有节奏,建筑雄伟庄严,铺地和松柏突出室外空间艺术效果。 2⃣️圣马可广场:(1)建筑体形对空间形成的作用 (2)在统一布局中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各种对比效果:横向处理的建筑与竖向处理的塔楼之间。 小入口与开敞广场之间 端庄严谨的总督宫与神秘色彩的教堂之间。
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天安门广场
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
分类
由于各类公共建筑使用性质不同,所要求的室外环境的空间也不同
开敞的空间场所(或称集散广场)
大小和形状应视公共建筑的性质、规模、体量、造型和所处的地段情况而定
塘沽火车站
由于城市干道与广场斜交,因而在考虑站前广场时,除了满足集散人流与组织车辆交通外,还把圆形候车大厅的入口部分面对城市干道的轴线。使人流在临近广场的干道上,就可以看到车站主体建筑造型的全貌。做到广场总体布局与建筑空间体形紧密配合,完整统一
南京新百大厦
一些公共建筑因为城市规划的要求,安排在道路交叉口处。为了避免主体建筑出入与转角处人流的干扰,常将建筑后退,形成一段比较开阔的场所,这样有利于干道转角处车辆转弯时的视线要求,同时也有利于道路交叉口处的空间处理。
活动场地
有的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学校、托儿所等建筑类型,需要分别设置运动场,游戏场等室外活动场所。 这些活动场地与室内的空间联系应该是比较密切的,它们应靠近主体建筑的主要部位,还应与绿化、道路、建筑小品、围墙等组成有机的整体。
停车场地
停车场地的位置,一般要求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如主体建筑物的一侧或后侧,不影响整体空间的完整性与艺术性为原则
车辆较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的方式,以节约场所用地
对于人流大而集中的公共建筑,还需考虑自行车停车场的问题
服务性院落
如锅炉房,厨房等,一般为了出入方便常设置单独出入口且多布置在隐敝的地方
室外环境的空间与绿地
考虑绿化设计时,应根据原有的条件,结合总体布局的构思创意,选择合适的绿化形式。
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绿化布置格局,采用了成行成片的林荫路,以创造严谨、对称、肃穆庄严的气氛
考虑绿化设计时,应依照公共建筑的不同性质,结合室外空间的构思意境,常以各种装饰性的建巩小品,突出室外空间环境构图中的某些重点,起到强调主体建筑、丰富艺术空间的作用
如主要出入口、广场中心等处,设置灯柱,花架,喷泉、水池、雕塑等
出入口及区段道路的设置问题
一般总平面的出入口应该安排在所临的千道上,并与主体建筑出入口有方便的联系
出入口放在人流较多的部位
大型公建需设几个出入口满足疏散
需考虑一定的内部道路,其布置应使室外诸多空间有机地联系
1·2总体空间布局与环境
概述
柯布西耶——“对空间的占有是存在之第一表征,然而,任何空间都存在于环境之中,故提高人造环境的物理素质及其艺术性,就必然成为提高现代生活质量的重要构成因素”
总体空间的环境布局
局部服从整体;局部修正整体
总体空间的环境布局是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应从整体出发,解决全局问题,再解决局部问题 随着局部问题的深入发展,也要修正总体设计方案的欠缺,是总体布局局部布局相协调
公共建筑室外环境设计的三个方面
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
计成《园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欲得其“巧”,就需要下一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功夫。“俗则摒之,嘉则收之”,只有达到摒俗收嘉,才能使室外的环境空间布局收到得体合宜的效果。
正确的因借关系(利用环境的正确途径):充分考虑公共建筑本身的基础上,运用周围自然环境景观的特点,使室外环境的空间组合达到水乳交融,有机联系。
北京和平宾馆
位于城市中心附近较为隐蔽的小街内,所处地段特别狭窄。为了利用这一特点,主体建筑采用“一”字形布局,与前面的低层餐厅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前院留有一定的庭院空间,大楼后面设有停车场及物品供应的场所.前院口处保留了原有的两株大树、不仅充分利用了原有的环境条件,而且起到了画龙点晴,亲切宜人及丰富环境的良好效果,是利用环境,突出主体建筑的良好范例。
主体建筑本身,就是室外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广西桂林月牙楼
七星岩公园中的主要建筑,游客的主要活动休息场地,也是全园的构图中心,不但可以吸引游客,提高游览的景观效果,建筑本身也起到了借景增色的作用。(P 12)
应对地段周围的规划,道路及建筑等情况作出周密的分析,才能因地制宜做好总体布局设计
天津贵州路中学整体布局
对于公建来说,环境条件固然是个外部因素,但是室外空间组合能否有创造性,常常和利用环境的充分与否有关。既是密不可分,又是相铺相成,把握好这个特性,才有可能做好室外的环境设计。
依照构思意图创造环境
应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并充分发挥其中固有的景观特色,服从构思的需要,经过加工改造,使环境的意趣能为总体布居的设计意图服务。
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
为了有节奏的突出高潮,一般把前面的次要院子处理的较为窄小,建筑也安排的比较低矮,使之与主要建筑物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每一空间中的主题。
布鲁塞尔国际展览会
由八个大小不同的方形馆组成,依自然地形通过天桥,围成一个比较生动活波的庭院空间,使钢与玻璃筑成的展览群,空间体形配合默契,庭院意趣盎然,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
造园技艺创造空间环境
留园
群体建筑环境的空间组合
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的形式和手法 1⃣️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1)对称形式:这种形式较易于取得庄严的气氛 (2)不对称的形式:较易于取得亲切、轻松、和活泼的气氛,某些公共建筑群也可以采用对称和非对称两种形式的布局方法 2⃣️组合的手法:(1)对称 (2)轴线 (3)向心 (4)采用共同形体
两个方面
某些类型的公共建筑在特定的条件下,需要采用比较分散的布局。
医疗建筑
为了防止相互感染,争取较好的通风与朝向,创造益于医疗的绿化环境,多采用分散式的空间组合形式。
北京积水潭医院总体布局
交通建筑
塘沽火车站
结合地段不对称的特点,采用分散的空间组合形式,通过一定的处理,使建筑群与站前广场和站场比较自然的结合起来,并在外宾与通廊之间布置庭院绿化,增加空间的层次感。
博览建筑
常用廊子、矮墙等手段,将分散的建筑群体组织在一起,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武汉东湖水族馆
游览建筑
有时也以建筑群体的空间形式出现,以利于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所以应密切结合周围环境的特点,使周围环境与建筑群之间密切配合。 考虑游览建筑室外空间组合时,应掌握灵活多变,自由得体、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
濒临湖边以求倒影,垂荫涟漪、相依相衬
傍山依谷以取丛林险露
处于山顶之间则显盘山径取
网师园
以公共建筑群组成各种形式的组团或中心,如城市的市政中心、商业中心、体育中心、展览中心,娱乐中心,信息中心,居住区中心等
商业服务中心
在环境空间的中心地带,常安排广场、绿地、喷水池、建筑小品等休息活动空间。在进行室外环境设计时,应注意街景的轮廓线及欣赏点的造型处理,巧妙的安排绿化、雕塑、壁画、亭廊、路灯、招牌等设施,以体现室外空间组合的设计意图
体育活动建筑群体
其空间与体形以及所需要的环境皆具有异常的独特性
代代木游泳馆与球赛馆
该建筑群中两建筑遥相呼应,构成完整的统一体。两座建筑虽然采用了现代的技术与材料,但在造型方面体现了日本建筑的风韵。 从整体上看,两组屋顶相互呼应,屋顶的伸出部分,比较自然的形成门厅入口处的标志,并与通往坐席的坡道相联系,突出了体育建筑群的特色。
展览陈列中心
其特点虽与上述的商业中心、体育中心具有某些共同性,但在性格及气氛上却有着不少自身的特殊性。在设计时,需要密切结合展出的内容,形式以及建筑技术的具体条件,组织室外的空间与形体。
市政中心
多以群体建筑空间空间组合的方式出现,其性格上不同于其他建筑,需表现出端庄严肃的气氛。
巴西利亚三权广场市政中心
三角形场地——底部政府宫与高等法院,顶部国会建筑,突出了国会的重要性,也借以体现立法、行政、与司法的象征。
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厅
两个弧状的高层办公楼环抱着一个圆形大会议厅所组成的建筑群,坐落在一个长方形的台座上,并在台座下布置了各类服务用房和车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体系
总结出三个基本经验(原则)
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在建筑群体造型艺术处理上,需要从性格特征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及其规划的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而又优美的室外空间环境
运用绿化、雕塑及各种小品等手段,丰富群体建筑空间环境的艺趣,以取得多样统一的室外空间环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