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夏商周时期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思维导图,包括夏商周的更替、青铜器与甲骨文、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百家争鸣等。
七年级历史隋唐时期的思维导图,包括隋的统一、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的灭亡等。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包括北宋的政治,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对峙,蒙古族兴起与元朝建立,元朝的统治,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分为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科技文化,东晋和南朝,16国和北朝的知识点梳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的更替
夏朝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都城:阳城(河南登封)
世袭制: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将财产王位继承下去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禹建立,亡于桀(约公元前1600年)
商朝
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都城:亳(河南)
迁都: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盘庚迁都到殷后相对保持稳定
灭亡:武王伐纣
原因:商纣王对外征伐消耗国力,征收繁重赋税使用酷刑,残害百姓
标志: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大战中,武王伐纣
西周
建立:公元前1046年
都城:镐京(陕西西安)
分封制
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对象:宗亲和功臣
依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
内容:
权利:诸侯管理诸侯国内的土地和人民;有较大的独立性,可以再逢低内进行再分封
义务:向纣王仅限公务,服从周王调兵
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治局势,扩大了统治范围
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属于贵族登记
灭亡:
原因: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周厉王逃亡。周幽王继位时,朝政腐败,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标志: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动迁洛邑,史称东周
春秋时期
经济发展
农业:铁犁牛耕
手工业: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
商业: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王室衰微
背景:社会动荡,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瓦解
影响: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竞相争霸,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诸侯争霸
背景:强大的诸侯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
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先后称霸
影响:
.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降雨不断扩展
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战国时期
战国七雄
形成:战国初年,进过被韩赵魏三家答复瓜分,齐国由答复天使取代。齐楚燕韩赵魏秦齐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兼并: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秦国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造成威胁)
商鞅变法
目的:确立新的政治制度,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开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内容
政治:确立限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耿直,生产粮食多的人可以免除要义;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柱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都江堰
公元前256年,李冰主持在岷江上修建
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文化
儒家
孔子
政治
“礼”、“仁”、“德政”
教育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培养六艺
五经
孟子
仁政:政在得民
民本:民贵君轻
伦理:性本善
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荀子
“仁义”和“王道”
哲学
唯物思想
伦理
性本恶
道家
老子
“道”是世界的根本
朴素的辩证思想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
天道与自然无为
齐物论
法家
李悝
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法经》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韩非子
集权观
加强群主集权
法治观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改革观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作用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 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墨家
墨子
伦理观
兼爱,非攻
认识观
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
逻辑学
重视类比和推论
经济
青铜器
出现: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一直出土了距今500-4000年的铜器
发展:商超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成为身份地位国家权力的象征
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潮
方法:泥范铸造法
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甲骨文
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内容:设计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罚、医药、天文历法等
地位: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学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下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意义: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