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分为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科技文化,东晋和南朝,16国和北朝的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历史隋唐时期的思维导图,包括隋的统一、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的灭亡等。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包括北宋的政治,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对峙,蒙古族兴起与元朝建立,元朝的统治,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以少胜多
200年
曹操(胜)VS袁绍
曹操:声东击西,各个击破,偷袭援军粮屯
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胜)
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魏国
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
洛阳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蜀国
221年刘备称帝(蜀汉)
成都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开发西南地区
吴国
229年孙权称帝
建业
230年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一周,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西晋的建立
263年,魏灭蜀
曹魏中期司马懿控制魏国军政大权
263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晋武帝
都城:洛阳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八王之乱
原因
汉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宗室诸王势力日益强大
晋惠帝昏庸无能
地点:洛阳
影响
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灭亡
匈奴人
科技文化
农业
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数学
南北朝祖冲之:圆周率
历法
南北朝祖冲之:《大明历》
书法
东晋王羲之《兰亭阁序》
曹魏钟繇:楷书
绘画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阳赋图》
雕塑
西山打通: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南方)东晋和南朝
南朝:420-589
东晋:士族专权(王与马共天下)
南朝:宋,齐,梁,陈
江南开发(物产丰富但落后)
原因:
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技术
社会环境和平,百姓负担较少,安居乐业
统治者的支持
南下移民和南方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所以具有良好的公众农业基础
物产丰富
表现
荒地大量开垦
产量提高
生产技术提高
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手工业
纺织、矿冶、陶瓷、造纸的明显进步
商业
城市繁荣,南超市的健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在南方发展途中,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为统一提供了条件
南方特点
依旧汉族统治,政治模式依旧是汉族的
在东晋到南朝时期,南方经济不断发展
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
(北方)十六国和北朝
淝水之战
前秦由盛转衰的标志
背景: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与南方的东晋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爆发:383年,苻坚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特点,是中国古代有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结果: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局面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前期发展农业,学习中原文化
内容
迁都洛阳(召集人)
推行汉化措施
影响和作用
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发展、社会繁荣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趋势,大大缓解的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从长远你有来讲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但激化了少数民族内部的矛盾
特点
政权有大量少数民族建立(有先后关系有并列关系)
政治模式大部分沿袭汉族的,学习汉族的统治方式
在农业上学习了农耕经济,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在文化习俗上,北方各族之间呈现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