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理(七上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地球和地图知识点总结,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经纬网和经纬度,经纬网的应用,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变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
七上
地球和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极半径(两极点半径6357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
地球的形状
球体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人类认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几个过程
天圆地方
月食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20世纪卫星拍照
地球仪
地球仪:是等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是一个正球体
地轴:是人类的假想轴 不存在,与黄道面倾斜,与赤道面垂直
纬线:相互平行 不相等 无数条 形状为环形 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最短的纬线是一个点(南北极点)指示方向东西
经线:相互垂直 相等 无数条 形状为半圆形 两个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与赤道长度相等)连接南北极点 并垂直于纬线 指示方向南北 *子午线指的就是经线,但本初子午线指的是0度经线,既本初子午线
经纬网和经纬度
经度:0度-180度(东经E、西经W)0度和180度没有方向(不分东西)往东变大的为东经;往西变大的为西经
纬度;0度-90度(北纬N、南纬S)0度没有方向(不分南北)往北变大的为北纬;往南变大的为南纬
特殊的纬线: 0度纬线(赤道):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南北纬度分界线 23.5N/23.5S:南北回归线(热带于温带分界线)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和最北两端 66.5N/66.5S:极圈(温带与寒带分界线)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 90度N/S:南北极点
特殊的经线: 0度经线(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度分界线(此线以西为西经;以东为东经 20W,160E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东半球;反之西半球)
低中高纬度: 0度-30度低纬度 30度-60度中纬度 60度-90度高纬度
经纬网的应用
经纬网定位和计算: 和坐标系同理(地球上一点坐标为西经20度,北纬20度则表示为(20*N,20*W) 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 赤道上经度相差1度,距离相差111千米 纬度越高面积越小;经度跨度越大面积越大
地球的自转
地球围绕着地轴做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西向东转(逆时针)在北极点观察则为逆时针 南极点观察则为顺时针
周期为24小时
地球的公转
地球围绕着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自西向东转(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保持夹脚66.5度,地轴指向北极星)
周期365天
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变化
昼夜更替(要小心一个词(昼夜现象)是错的,地球不转也有昼夜现象(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时差(北京市东八区,伦敦是零时区(越往东越早看到日出,北京早伦敦8小时,先过完一天)
地球公转产生的变化
季节变化
地轴的倾斜与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形成了春夏秋冬(345春)
节气变化(最重要的四个节气)
春分(3.21 太阳直射赤道)
夏至(6.2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秋分(9.23太阳直射赤道)
东至(12.22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的变化
夏至: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夜最长,北极圈以北极昼
冬至:北半球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北极圈以北极夜
春分/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南北极点昼夜变化
春分日至秋分日(北极点周围极昼
秋分日至新一年春分日(北极点周围极夜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和移动规律
23.5N-23.5S之间移动
南北回归线,太阳每年照射一次 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照射两次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定义:是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中午是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候 同一纬线太阳高度角相同 一年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夏季最大
五带的划分
热带(23.5N-/23.5S之间)有太阳直射(终年炎热 温带(北温带23.5N-66.5N)无太阳直射 (南温带23.5S-66.5S)(四季变化明显) 寒带(北寒带66.5N-90N)无太阳直射 (南寒带66.5S-90S)(终年寒冷)
地图
比例尺: 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 单位默认为cm 图幅不可改变,调整大小改变的是比例尺 1:100和1:10000谁的比例尺小(1:10000小)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方向; 一半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位法:看地图上的指向标(尤其去看图上的四个角) 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图例: 基本上题目中都会给出(一般存在于图右下角) 但基本的图例要能认出来(铁路 长城 公路 河湖 季节性河湖 省级行政中中心
电子地图 :便于携带 更新,但不可查看实时人流量
等高线地形图
海拔:地面上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海拔相同个点连成的线,相邻两条等高线的等高差叫做等高距,每一张地图的等高距是相同的 等高线的默认单位是米 数值越大海拔越高 等高线越密集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越缓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个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与等高线密集稀疏表现相同
地形部位
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突出)
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突出)
陡崖(等高线重叠)
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升高
鞍部(连接两山峰之间的区域(容易和山谷搞混,根本区别在于鞍部是连接两山峰之间的一个点是小范围的,而山谷是从头到脚是一条线是大范围的)
分层设色地形图
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和深度(通常会有图例解释什么颜色什么高度会深度)
地形剖面图
通常会给你等高线地形图,让你选择相对应的地形剖面图(一般来说,找到几个关键点自己模拟画图即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海洋的等高线为0或者负值;岛屿则东西或者南北为海洋(0或负值)
地形类型(陆地)
高原(500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陡峭,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500米以上,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盆地(没有海拔限制,四周高,中部低)
丘陵(500米以下,地势起伏相对较大)
平原(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地形类型(海底)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区域,深度不超过200米,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
洋底地形:洋盆、海沟、海玲等
七下
八上
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