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汉语考研
黄廖版现代汉语知识点全面总结,从语音到语法,全都做在了一起,考研备用,其中例子部分省略,这部分主要靠理解
编辑于2022-08-09 22:30:02 甘肃现代汉语
绪论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的定义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语言三要素
语音、词汇、语法
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
华北—东北方言
西北方言
西南方言
江淮方言
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
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
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闽方言:以福州话(闽东)和厦门话(闽南)为代表
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语音
语音概说
语音的性质
语音的物理属性
音高
音高是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音长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它主要取决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语音的社会属性
同一个意义,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用不同的语音来表示
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
同样一个意义也可以有多种的语音形式
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在语音的系统上
语音单位
音素—辅音、元音: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他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辅音
辅音与声母
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辅音的发音
辅音的发音部位
双唇音(b、p、m)
唇齿音(f)
舌尖前音(z、c、s)
舌尖中音(d、t、n、l)
舌尖后音(zh、ch、sh、r)
舌面前音(j、q、x)
舌面后音(g、k、ng、h)
辅音的发音方法
看阻碍方式
塞音(b、p、d、t、g、k)
擦音(f、h、x、sh、r、s)
塞擦音(j、q、zh、ch、z、c)
鼻音(m、n、ng)
边音(l)
看声带是否振动
振动的是带音,又叫浊音,m、n、ng、l、r
不振动的是不带音,又叫清音,除了浊音外都是
看气流的强弱
送气音(p、t、k、q、ch、c)
不送气音(b、d、g、j、zh、z)
声母的发音
b 双唇音、不送气、清、塞音
p 双唇音、送气、清、塞音
m 双唇音、浊、鼻音
f 唇齿、清、擦音
d 舌尖中音、不送气、清、塞音
t 舌尖中音、送气,清、塞音
n 舌尖中音、浊、鼻音
l 舌尖中音、浊、边音
g 舌面后音、不送气、清、塞音
k 舌面后音、送气、清、塞音
h 舌面后音、清、擦音
j 舌面前音、不送气、清、塞擦音
q 舌面前音、送气、清、塞擦音
x 舌面前音、清、擦音
zh 舌尖后音、不送气、清、塞擦音
ch 舌尖后音、送气、清、塞擦音
sh 舌尖后音、清、擦音
r 舌尖后音、浊、擦音
z 舌尖前音、不送气、清、塞擦音
c 舌尖前音、送气、清、塞擦音
s 舌尖前音、清、擦音
元音
元音与韵母
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元音的发音
单元音的发音
舌面元音
舌尖元音
卷舌元音
复元音的发音
前响复元音
后响复元音
中响复元音
韵母的发音
开口呼
韵母开头不是i、u、ü的韵母属于开口呼
齐齿呼
韵母开头是i的韵母属于齐齿呼
合口呼
韵母开头是u的韵母属于合口呼
撮口呼
韵母开头是ü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韵母的结构
韵头只有i、u、ü三个,都是高元音,出现在韵腹前面
韵腹是韵母的主干,是韵母中不可缺少的
韵尾只限于韵腹后头的n、ng、i、u四个
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声母、韵母、声调
声调
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形式
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主要由音高构成
调值
调值是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格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音
调类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普通话的声调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音位
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节
音节的结构
音节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一般来说,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带调音节,有后缀“儿”字的是例外,是两个汉字读一个音节,例如“花儿(huār)”
拼音
拼音的方法
双拼法
三拼法
整体认读法
音变
子主题
变调
上声的变调
“一”“不”的变调
轻声
儿化
音位
音位是按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最小的区别意义的语言单位
其中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辅音音位”,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元音音位”,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声调音位”,简称“调位”
文字
汉字概说
汉字的特点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
汉字分化同音词能力强
汉字有超时空性
汉字的形体
现行汉字的发展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汉字的结构
结构单位
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部件
部件是由笔画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整字
根据汉字部件的多少,汉字可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
部首是字书中各部领头的部件或笔画,具有字形归类作用
笔顺
笔顺是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造字法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整理
汉字简化
类推简化
同音或异音代替
草书楷化
换用简单的符号
保留特征或轮廓
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
整理异体字
规范印刷体字形
更改生僻地名用字
统一计量单位名称用字
整理异读字
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
标准化
定量
定形
定音
定序
词汇
词汇概说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内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汇单位
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成词语素
不成词语素
词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固定短语
专名
熟语
简称
数词略语
词的结构类型
单纯词
联绵词
双声词
叠韵词
其他
叠音词
音译的外来词
合成词
复合式
联合型
偏正型
补充型
动宾型
主谓型
重叠式
附加式
前加型
后加型
词义及其性质和构成
词义:
词义的性质
概括性
模糊性
民族性
词义的构成
概念义
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作概念义,又叫理性义或主要意义
色彩义
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
形象色彩
义项和义素
义项
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义项的分类
有的词有几个义项,义项之间的地位不是平等的,其中最常用的意义叫作基本义。
其他义项一般是由这个义项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叫作转义
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是引申义
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所产生并被固定下来的新的意义是比喻义
单义词和多义词
单义词
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叫单义词
多义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的词叫多义词
同音词
同音词则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是多词同音现象
义素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又叫词的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
义素分析
语义场
语义场
语义场是语义的类聚,既有共同义素又有区别义素的一组词的相关语义聚合为一个语义场
语义场分析
类属义场
顺序义场
关系义场
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同义义场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的相关语义组成的语义场叫作同义义场,同义义场中的各个词叫作同义词
同义义场的差别
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
意义的轻重
范围的大小
集体与个体不同
搭配对象不同
色彩方面的差别
感情色彩不同
语体色彩不同
词性方面的差异
同义词的作用
可以使语言的表达精确、严密
可以使语体风格鲜明
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可以使表达的语气委婉
同义词连用,可以加强语势,使语义完足
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的相关语义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
反义义场的类型
互补反义义场
极性反义义场
反义词的作用
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的鲜明对照和映衬
可以起到加强语义、强调核心意思的作用
可以构成对偶、映衬的句子,使语言更加深刻有力
具有鲜明的对比作用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部分为语言语境和情境语境(又叫社会现实语境)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
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
三个基本特点
稳固性
能产性
全民常用性
一般词汇
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是一般词汇
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古语词
方言词
外来词
行业语、隐语
行业语
是各种行业应用的专有词语
隐语
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内部人懂得并使用的特殊用语
熟语
子主题
成语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成语的特征
意义的整体性
结构凝固性
风格典雅性
成语的来源
神话寓言
历史故事
诗文语句
口头俗语
成语的构造
联合结构
偏正结构
动宾结构
补充结构
主谓结构
谚语
谚语是群众口语中通俗精炼、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
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词汇的发展变化
新词的产生
旧词的退隐和复出
词义的演变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词汇的规范化
异形词、异序词的规范
维护现有词语使用的规范
对吸收的方言词、外来词、古语词的规范
方言词的规范
外来词的规范
不要滥用外来词
统一外来词的汉字书写形式
吸收外族概念,应尽量采用意译方式
古语词的规范
对生造词的规范
语法
语法概说
语法的性质
抽象性
稳固性
民族性
词类
实词
名词
名词的意义和种类
专有名词
普通名词
时间名词
处所名词
方位名词
名词的语法特征
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动词
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动词的语法特征
三类特殊动词
形容词
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
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区别
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区别词
区别词的意义
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数词
数词的意义和种类
基数词
序数词
数词的语法特征
量词
量词的意义和种类
名量词
动量词
量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
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副词的语法特征
代词
代词的意义和种类
代词的语法特征
拟声词
叹词
虚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结构助词
动态助词
尝试助词
时间助词
概数助词
比况助词
语气词
短语
短语的结构类型
基本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
偏正短语
定中短语
状中短语
中补短语
其他短语
连谓短语
兼语短语
同位短语
方位短语
量词短语
数量短语
指量短语
介词短语
助词短语
“的”字短语
比况短语
多义短语(53-55)
句法成分
主语 谓语
主语的构成材料
名词性主语
谓词性主语
谓语的构成材料
主语和谓语的语义类型
施事主语
受事主语
中性主语
动宾 宾语
动词的构成材料
宾语的构成材料
宾语的语义类型
受事宾语
施事宾语
中性宾语
定语
定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型
定语和助词“的”
多层定语
状语
状语的构成材料、语义类型和位置
状语和助词“地”
多层状语
补语
补语的构成材料和语义类型
结果补语
情态补语
趋向补语
数量补语
时地补语
可能补语
程度补语
补语与宾语的辨认
中心语
定语中心语
状语中心语
补语中心语
独立语
插入语
称呼语
感叹语
拟声语
单句
句型
主谓句: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
动词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
非主谓句: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叫作非主谓句
动词性非主谓句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名词性非主谓句
叹词句
拟声词句
几种常见句式
主谓谓语句
“把”字句
“被字句”
连谓句
使令式
爱恨式
选定式
“有”字式
双宾句
存现句
变式句
省略句
对话省
因上下文而省
倒装句
主谓倒装
定语、状语后置
句子的变换
句类
陈述句
疑问句
是非问
特指问
选择问
正反问
祈使句
感叹句
单句的语病检查和修改
常见的句法失误
搭配不当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联合语中的一部分与配对成分搭配不当
残缺和多余
成分残缺
成分多余
语序不当
定语、中心语错位
定语、状语错位
状语、补语错位
状语、中心语错位
剧中状语错位
多层定语语序错位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句式杂糅
两种说法混杂
前后牵连
复句
概说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
复句的意义类型
联合复句
并列复句
顺承复句
解说复句
选择复句
递进复句
偏正复句
条件复句
假设复句
因果复句
目的复句
转折复句
多重复句和紧缩句
多重复句
紧缩句
修辞
词格
概说
比喻
比喻的基本类型
明喻
暗喻
借喻
比拟
比拟的基本类型
拟人
拟物
借代
借代的基本类型
特征、标志代本体
专名代泛称
具体代抽象
部分代整体
结果代原因
拈连
拈连的基本类型
全式拈连
略式拈连
夸张
夸张的基本类型
扩大夸张
缩小夸张
超前夸张
双关
双关的基本类型
谐音双关
语义双关
仿词
仿词的基本类型
音仿
义仿
反语
反语的基本类型
以正当反
以反当正
婉曲
婉曲的基本类型
婉言
曲语
对偶
对偶的基本类型
正对
反对
串对
排比
排比的基本类型
句子排比
句法成分排比
层递
层递的基本类型
递升
递降
顶真
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
回环
对比
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体对比
一体两面对比
映衬
映衬的基本类型
正衬
反衬
反复
反复的基本类型
连续反复
间隔反复
设问
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