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通史83-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主导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成就了晚明最为繁荣昌盛的十年,被史家称为耀眼的暮光。无论是改革前的残酷斗争,还是改革中的力挽狂澜,改革后的不测命运,张居正本人都与改革的成败紧紧勾连,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耀眼的改革符号。
这是一篇关于世界历史44-拿破仑时代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晋升之路,二、稳定秩序,三、连年征战,四、遭遇滑铁卢。
这是一篇关于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启蒙运动背景,早期代表人物,中期代表人物,高潮代表人物,启蒙运动意义。
这是一篇关于世界历史41-美国独立运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1.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2.北美殖民地与英宗主国的矛盾激化,3.独立战争,殖民地脱离英国,4.美国独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中国通史第83集 张居正改革
一、 张居正背景简介
1525年,出生于湖北荆州。幼年有神童之誉。16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
之后进入翰林院。写过《论时政疏》指出当时政治的五种弊病。 “宗室娇恣,庶官瘝旷,吏治因循,边备未修,财用大亏。”
二、 严嵩专权,朝政腐朽,张居正无奈
嘉靖帝早期勤修政事,整顿朝纲,后期痴迷道教,一心想得道成仙。
非常重视青词。青词是道教举行斋蘸仪式时,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奉献给玉皇大帝的章奏表文。
严嵩因青词写的好获取皇帝信任,勾结官员,排挤他人,专权。
嘉靖帝为潜心修炼,朝政委托给严嵩,严嵩媚上欺下,贪赃枉法。
弹劾严嵩的官员不是被充军就是被解雇处死。
1554年,张居正30岁辞官回乡。对朝政不满、失望、无奈。
几年后,回到官场,等待时机。
三、 严嵩革职,张居正事业转折
1561年,皇帝修道的永寿宫被烧毁。善后意见征求于严嵩。严嵩建议暂居南苑重华宫。但此地是景泰帝幽禁明英宗的地方,触犯了嘉靖帝的禁忌。
张居正的恩师徐阶快速修好永寿宫,让嘉靖帝搬回,并改名万寿宫。
此后,嘉靖帝将大权从严嵩转到徐阶。
严嵩境况急转直下,很快被革为平民,悲惨死去。
1564年,张居正40岁,在徐阶安排下,成为裕王朱载垕的讲官。
嘉靖时期
四、 张居正受到重视,平步青云,朝中气象换新
两年后嘉靖皇帝去世。徐阶和张居正起草皇帝遗诏。 裕王朱载垕顺利即位,改年号为隆庆。
徐阶和张居正趁机把自己的政见加入遗诏,强调已故皇帝对痴迷道教的反省,从而拨乱反正,朝中气象为之一新。
隆庆帝重用藩邸旧臣,张居正因此平步青云,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值内阁,后晋升为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进入中央政权的核心层。
1568年 ,44岁的张居正上《陈六事疏》,从六个方面阐述改革主张,指出朝政的弊病,以及相应药方。
政坛纷争,权力斗争在徐阶高拱之间激烈。恩师徐阶被迫隐退之后,张居正也逐渐推到前台。
隆庆时期
五、 成为内阁首府,着手改革
隆庆六年,隆庆帝病逝,遗命高拱、张居正、高仪共同辅佐10岁的太子朱翊钧。
深受小皇帝和太后喜爱的司礼监太监冯保也手握重权。
1572年六月,高拱被贬为庶民。
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与冯保结成联盟,得到皇太后、皇帝的支持。
万历时期
六、 张居正10年改革——整顿吏治
现状:明朝官员只求钻营,但求无事,拖沓涣散。
考成法
张居正执政核心理念:尊主权,苛吏治
万历元年开始,要求逐日将章奏登记,分别登记在三份文簿上。一册为衙门的底册,一份送到六科,一份送到内阁。实行一件注销一件。每年每月按事情的完成程度加以考察。
采取由上而下环环紧扣的措施。内阁稽查六科,六科稽查六部,督察院及六部稽查各省的巡抚巡按,各省抚按考察地方官员。
大权集中到六阁,六阁的权力集中在首府张居正。他统揽全局,各级官吏不再敢敷衍,吏治大改观。
效果:1572-1582年间,明朝官僚效率达到顶点。
承受压力
言官余懋学反对考成法,认为上下官员虽恪尽职守,但对国家而言,不能培养元气。
张居正反击。小皇帝指责余懋学邀买人心,革职为民。
继续改革
按照综核名实,信赏必罚的原则,裁汰冗官。
再受压力
保守势力视为离经叛道。
万历三年,御史傅应祯类比其为王安石,贻误皇帝。
万历皇帝极大不满,将其充军。
刘台抨击,说他制胁六科,独揽大权,权势高于皇帝。
刘台是张居正的门生。张居正伤心,提出辞职。
皇帝表态严惩刘台,最终削籍为民,四年后,流戍浔州。
舆论抨击
1577年,张居正父亲去世,为了继续改革,未回家守丧。这种做法被称为夺情,违背正统的伦理道德,遭受弹劾。
翰林院吴中行+赵用衔弹劾他夺情,被廷杖60,革职为民。
刑部员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弹劾,被廷杖80,发配边疆。
新科进士邹元标继续抨击张居正,被廷杖80,发配边疆。
张居正试图用严酷手段回击,引来更强烈的舆论抨击。
张居正之后留在首府的位置,但因夺情一事舆论大打折扣。
七、 张居正10年改革——财政改革
现状: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理财方针:不加赋,而上用足。开源和节流双管齐下。
治标
裁减冗官冗费,抑制国家财政及宫廷财政支出,加强对边镇钱粮的管理,以减轻军费支出对财政的影响。
要求地方官员积极清理历年拖欠的逋赋,以求开源。
治本
清丈田良
逻辑:明代土地分为官田和民田两种。长期以来,勋戚、权贵享受着许多免除赋税的特权,兼并土地后,特权不断扩大,严重影响王朝的财政收入。
万历六年,首先在福建试点清丈田粮。
万历八年九月,福建清丈结束,成效很好。
万历九年,十年,决定清丈法推向全国。稳妥展开。
效果:清丈后的田亩面积比清丈前的多出了180多万顷。
一条鞭法
实施之前,赋役的征收是分开的。 赋以田亩为征收对象,收夏税和秋粮。役以户、丁为征收对象,分为里甲、均徭、杂泛三种。
实施之后,化繁为简,赋役合并为一,一律折算成白银征收。将徭役从主要由人丁负担改为按田亩、户丁两项分摊。政府所需要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代役。
嘉靖年间已有地区推行一条鞭法。 张居正主要是排除干扰,推行到北方和未实施一条鞭法的地区。
八、 张居正去世后被抄家
万历十年,58岁的张居正病逝。万历皇帝为之辍朝数日,给予张居正崇高的待遇。
皇帝在感恩之余,怨积之情也在寻找宣泄通道。
万历十二年,湖广荆州府的辽王府次妃王氏声称张居正生前曾抢夺辽王府的产业。万历皇帝下令查抄张府。过程中长子张敬修抵刑不过,以自杀表达自己的愤怒与抗议。
对万历皇帝来说,在政治上打倒张居正,也就树立了自己的权威。
接任的大学士们都以张居正为戒,一味软熟。
明神宗在短暂的勤政后,开始了20年不上朝的怠政。于是纲纪废弛,百弊丛生。
九、 后世为张居正平反
张居正死后,曾弹劾他的邹元标两次担任要职,看到吏治败坏,国运衰微时,回想起张居正改革时的生机勃勃,提议为他平反。
当明朝国将不国时,明熹宗明思宗想起张居正,为其和家人平反,以勉励臣民,可惜已为时过晚。
海瑞八字评语:工与谋国,拙于谋身。
后世
内容概要:这集主要讲的是张居正改革的过程。身处官宦专权,腐朽风气的时代,等待时机,施展改革。重点介绍整顿吏治的考成法,财政改革的清丈田良和一条鞭法。改革期间反对的声音甚嚣尘上。以致去世后,落得被抄家的后果。
使用软件:Mind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