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通史82-海疆与互市
感觉明朝从这个时候就开始有闭关锁国那味儿了。不知道外界环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反而一味因循守旧。
这是一篇关于世界历史44-拿破仑时代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晋升之路,二、稳定秩序,三、连年征战,四、遭遇滑铁卢。
这是一篇关于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启蒙运动背景,早期代表人物,中期代表人物,高潮代表人物,启蒙运动意义。
这是一篇关于世界历史41-美国独立运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1.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2.北美殖民地与英宗主国的矛盾激化,3.独立战争,殖民地脱离英国,4.美国独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中国通史第82集 海疆与互市
二、陆上互市
俺答汗
统领土默特部,驻扎在河套东北部地区。1539年,蒙古大汗封索多汗。
求贡
原因
土默川已经达到人口十万以上,粗放的游牧经济已经无力支撑。
蒙古各部得到汉地的物资的途径,①贡市贸易的和平方式,②入塞掳掠。和平是成本低的方式。
嘉靖十三年(1534年),28岁的俺答汗,向明朝求贡。
明政府考虑
对退居塞北的蒙古贵族时刻保持警惕。
认为大国与边朝互市有损国威,不符合朝贡贸易制度。
互市会造成土默特部坐大,削弱明对蒙古各部的控制
结果:嘉靖皇帝非但不准通贡,拒绝,而且还下令处死使节。
掳掠
原因:周边威胁,北有兀良哈人,东有察哈尔部,西北是与东蒙古有世仇的原瓦剌诸部。俺答汗希望借助互市的经济利益,称雄草原诸部。
明的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等边镇常常受到侵扰。战争成为获取农业物资的重要手段。
此后的十多年,俺答汗一直用和平与战争两种手段不断要求与明朝通贡互市。
明政府:不断加固长城。靡费大量军费和物资。
暂时互市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汗大举入侵明朝,在京师一带大肆剽掠。迫使明政府答应通关互市。
嘉靖皇帝暂时同意。
嘉靖三十年(1551年),马市在大同开市,此后又在宣府开放马市,并制定在延绥、宁夏开发马市的计划。
由于马匹只有蒙古贵族才有,普通牧民只有牛羊,俺答汗请求扩大以马易帛的范围,以满足牧民需求。请求以牛羊、羊毛、兽皮交易粟豆米麦等粮食,但遭到明政府的决绝。
马市受到逃离到蒙古的汉人头目的破坏,他们害怕开放贸易影响自己在蒙古部落的地位,唆使俺答汗部下再次侵犯明朝边塞。俺答汗未能及时约束部下,以至马市虽行,而抢掠时有发生。
明政府匆匆关闭互市之门。马市只维持了一年,破产。
又战争
长城一线又开始了长达20年的战争。恶性循环重新开始。
板生
俺答汗决定自力更生,在草原上开辟土地,大力发展农耕。随着汉人不断迁入,农耕逐渐发展起来。漠南地区逐渐呈现出农牧杂糅,蒙汉一体的局面。形成定居的村落,定居点被称为板生。
嘉靖隆庆年间,板生收获的粮食,已可以基本满足漠南西部广大牧民的需求。成为蒙古游牧经济的重要补充。能够大体上维持漠南西部的统一的物质基础。
16世纪中期,俺答汗武力平定了青海湖地区。目的连通内陆的商业网络。
又互市
背景
嘉靖四十五年至隆庆元年(1566-1567),板生地区连年灾荒。
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因家庭矛盾,率妻子和奴仆投奔明朝。
过程
隆庆帝任命高拱、张居正为内阁大学士。他们决定放回把汉那吉,借机与俺答汗讲和,进行互市贸易,结束明蒙战争。
隆庆五年(1571年),在大同晾马台广设黄帷兰帐,俺答汗接受了明皇帝封的顺义王。其弟、子及各部头目,均授以官。
俺答汗宣布了十三条和平条款,表示明蒙世世友好,永不相犯,史称隆庆和议。不久双方又商定东起宣府西至甘肃的十一处互市市场。
造呼和浩特城
呼和浩特,在蒙语中是青色的城,比照内地城市建造,用青砖修葺城墙,房屋上覆以青瓦。
万历三年,呼和浩特城正式建成。明王朝赐名归化。
呼和浩特从此成为明蒙贸易中心和漠南蒙古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与中亚贸易网络连接起来,成为世界贸易格局中的一个重镇。
一、沿海贸易
双屿港
浙江宁波东边的岛屿,在海洋的边缘地带,海洋势力到大陆的跳板。
西方:双屿是国际贸易港。
明代官方:双屿是倭寇大本营。
明朝海禁
明初,日本内战,失职武士与破产农民流亡海上,武装侵扰中国沿海。
元末割据江南沿海的张士诚和方国珍被朱元璋击败后,余部亡命海上。
为了防倭寇侵扰以及昔日残余势力的死灰复燃,明政府实行海禁。
为防止沿海民众私通倭寇,朱元璋宣布严禁私自出海,多次重申。
东南亚各国只能通过朝贡的方式来华进行贸易及文化交流。
强行移民
洪武十九年,强行迁舟山居民三万余人去内地,留下少部分平民与守军。
双屿港成为海禁无人岛。
走私贸易
双屿港恢复生机
不久很多人违反禁令,偷偷跑回岛上。
部分被迁岛民的后裔跟随巡海抗倭的军队陆续回迁。
内地的一些渔户、商户为了生计,来此生产作业。
航海业的发展及西方人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海上贸易的进展。
葡萄牙商人到达广州,因为没有朝贡贸易的文书勘合,被逐出。后发现双屿港,与当地海商走私贸易,促成了国际自由贸易港口的诞生。
捣毁双屿港
明政府需要的是稳定而不是不受约束的发展。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明政府责成朱纨 捣毁双屿港。
朱纨属于铁腕海禁派,要肃清倭寇。将俘虏的96名违反海禁政策的中国商人全部斩首。断了普通民众的生计,更断了豪门势族的财路,引起了民间及部分官员的反弹。闽浙等地出身的官员弹劾朱纨专权滥杀。不久,朱纨被革职。服毒自杀。
倭寇
16世纪,欧洲形成多个国际贸易港口,全球化趋势日益推进。
双屿港被攻破后,日本平户港崛起。徽州海商王直打造。
开明派胡宗宪着手缴抚王直。王直一直想成为一个合法海商,回国。抵达舟山岑港后不久,被诱降。在送往杭州后,王直被浙江巡按御史王本固投入监狱。 海禁派和开明派较量,海禁派胜。王直被羁押两年后,被处死。
王直入狱后,原武装走私集团失去约束,东南沿海大乱,胡宗宪只能全力围剿。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组成戚家军,鸳鸯阵法抵御倭寇。
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继光在台州各地抗倭,肃清,史称台州之捷。
倭寇窜入福建、广东沿海。 嘉靖四十一至四十三年(1562-1564),戚继光驰援福建、广东,扫清东南沿海倭寇。
倭寇的主体力量是中国走私势力,且有很强的海外市场,强硬手段无法禁绝
放宽禁令
反思海禁政策。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
日益紧张的财政危机和海禁政策的失败。
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放宽禁令,在走私贸易最为猖獗的福建准许开放月港对外通商。从此民间私人海外贸易合法。海盗纷纷解甲归商,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福建月港成为重要通商港口。百姓生活日益改善,国家财政极大增加。
解禁是有限的,规定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前往日本。从出海船只到贸易路程,从出海时间到贸易货物,都有明确限制。
全球情况
当时一个由西方新兴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大潮已经风生水起。
荷兰商船占据了澎湖、台湾。
英国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成为新的海上霸主。
东印度公司的商船畅游在大航海时代。
全球化,开放
内容概要:这集主要讲的是明朝的对外贸易,海上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的港口贸易,陆上主要是北部与蒙古部落的贸易,由闭关严禁到开放交流的过程。其中海上港口前有双屿港,后有月港,陆上俺答汗修建了呼和浩特城。
使用软件:Mind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