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诗歌知识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此篇导图与诗人的典型类型以及典故有关,有利于诗歌的理解,把握思想感情,找准做题方法
编辑于2022-08-17 23:05:01诗歌鉴赏
诗人形象
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典型人物: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典型人物: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鸣呼!何时眼前突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缠绵悱恻、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典型人物: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无限,不禁悲伤得流下眼泪。诗歌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典型人物:陆游、辛弃疾 两位作者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情感。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都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反映了他体察人民疾苦,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的思想感情。
典故
班马 离群之马。春秋时,晋、鲁、郑等国伐齐,齐军趁夜撤走。晋国大臣邢伯听到齐军营中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撤走了。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如: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斑竹 湘妃竹。相传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九疑山痛哭,血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后用来表现悲伤的情思。 如: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刘禹锡《泰娘歌》) 抱柱 典出《庄子·盗》,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如: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李白《长干行》)
北辰 原指北极星。《尔雅·释天》:“北极谓之北辰。”后用来喻指国君或受尊崇的人,也指帝都。如: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王勃《滕王阁序》) 碧血(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语出《庄子·外物》,苌弘是周朝的贤臣,传说他无罪被杀,三年后其血化为碧玉。后以“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冤而死或忠心不泯。 如: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关汉卿《窦娥冤》) 采薇 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孤竹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商亡以后,二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比喻隐居避世。 如: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婵娟 姿态美好,多用来形容女子。古人认为嫦娥居月中,故也称月亮为婵娟。 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典出《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张翰字季鹰,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云:“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后以之喻为国忘家。 如: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杜甫《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
还珠 典出《后汉书·循吏传》,古时合浦盛产珍珠,但因地方官员贪污成风,珍珠都自动移到了别的地方。后来孟尝做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如: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杜牧《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 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传》,东晋大将祖率部渡江,行至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下决心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如: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又称“中流誓”。如: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一》:“宁为鸡口,无为牛 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做主,也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结草衔环 比喻至死感恩报德。 “结草”典出《左传·宣公十五年》,晋大夫魏武子临终前嘱咐儿子魏颗杀其爱妾殉葬,魏颗没有照办,而是把她嫁了出去。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作战,见一老人结草将杜回绊倒,后老人托梦自称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特来报恩。 如: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衔环”典出《后汉书·杨震传》,东汉杨宝(杨震之父)救了一只黄雀,后有黄衣童子以白环相赠,称当使其子孙位列三公,后果如其言。 精卫填海 古代神话中,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中间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鄙视意)。
梨园 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从业人员称“梨园子弟”。 连理 不同根的草木、枝干连生在一起。比喻恩爱夫妻。 如: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南冠(楚囚) 指囚犯,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所为。后来文人一般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如: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咏蝉》)
彭祖 传说故事中的人物,传其曾活到八百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青衿 1、指代读书人。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2、作为“贤士”的代称。 如: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杜甫《折槛行》) 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长千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青鸟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有王母之山……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传说西王母曾遣青鸟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因此后来称传信的使者为“青鸟”。如:莲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请缨 出自《汉书·终军传》,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出使南越,劝说其王归降。终军说:“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用来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 如: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王勃《滕王阁序》) 三径 西汉末,王莽篡位,刺史蒋诩辞官归隐,在屋前竹下“开三径”,只与羊仲、求仲往来。后以此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如: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黍离 语出《诗经·王风·泰离》,周大夫路经旧时宗庙宫室遗址,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达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许浑《登洛阳故城》) 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 陶朱公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因善于经商,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用“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问鼎 《左传·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觊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下梅 典出《后汉书·陈蕃传》,徐稚为东汉名士,家贫躬耕,德行为世人所景仰。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时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的说法,指礼遇贤者或接待贵客,后借指住宿。 如: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献芹 《列子·杨朱》中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咏絮 东晋谢道韫曾以“柳絮因风起”之句比拟雪花飞舞,叔父谢安大为赞赏。后以“咏絮”或“咏絮才”称女子善于吟咏。 如: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红楼梦》第五回)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吟诗才华。 月老 传说唐代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正坐着翻检书本。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于《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折柳 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别,送行者总要折一枝柳条赠给远行者,后指送别。 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儿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谢家 唐宋诗词常用“谢家”之典,所指意义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 如: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辛弃疾《沁园春(叠嶂西驰)》]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比喻居家的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