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心)第三章 学习及其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第三章 学习及其理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下图是一篇关于颜元的思维导图。 颜元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批判传统教育,主张实学教育理论体系,创办漳南书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第三章 学习及其理论
认知主义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认知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
1.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不是被动的,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2. 学会编码系统就会获得认知结构
学习的过程
获得
转换
评价
结构教学观
观点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
学科的知识结构: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必要性:更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基本内容,更容易记忆,促进学习迁移,提高学习兴趣,掌握知识体系,促进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掌握知识结构是促进学习的准备性工作
任何科目都可以以某种适当的方式交给任何年龄的儿童
学科结构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和准备性工作,主张向学生提供有挑战性有适合的机会使其发展步步向前,引导学生的智慧
掌握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以熟悉的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依据,使思考者可以实行越进、越级和采取捷径的思考方式猜想出相关结论,而后者需要用比较常规的分析方法去验证所做的结论
直觉思维被看作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
直觉思维来自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
激发内在动机,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结构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尤其是内在学习动机,是更加持久的学习动机
教师要使学生主动的参加到学习中去,以此促进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
发现法是激发学习动机、掌握结构的好办法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
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好奇内驱力:求知欲
胜任内驱力:成就感
互惠内驱力:人和人和睦相处的需要
结构原则
动作表征
图像表征
符号再现表征
学习新事物:动作印象表征开始,过渡到符号表征
序列原则
教师要跟根据学生的年龄、水平和知识灵活安排
强化原则
学习者要及时获得反馈,规定适当强化时间和步调
发现学习
含义
用自己的头脑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目的:学科基本结构
步骤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验证假设
形成结论
优点
提高智力的潜力
使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移
发现学的方法和策略
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局限性
完全放弃系统讲授,夸大学生能力
“任何学科都能…”难以实现
运用范围有限,学习内容,学科,教师要求高,效率低
应用
根据教材性质,学习内容,学生特点等灵活安排
启示
课程编制和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发现学习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
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
条件
客观条件
教材内容
主观条件
学习者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具有适当的知识基础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原有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
认知同化理论
教学内容与认知结构联系
固着观念、可辨别性、清晰稳定性
固着点
相同点
不同点
系统化
同化模式
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
组合学习
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于学习者本身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抽象、概括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原有的观念和学习任务相联系
目的
为新旧知识搭配桥梁,为新知识提供固着点,增加可辨性
类别
陈述性组织者
程序性组织者
例子
学习钢的性质(一组提供可以作为理解钢的性质的相关内容,一组提供历史背景提高兴趣)
《荷叶圆圆》猜谜——对荷叶现有一个整体性认识
接受学习的界定与评价
界定
教师直接呈现要传授的知识及其意义,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取新知识
接受&发现 有意义&机械
接受or发现,均有可能是机械or有意义
有意义和机械也不是绝对的,有可能处于二者之间
学生的学习主要表现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认知结构:说明了知识的结构在课程编制中的作用
接受学习:开拓了教师对讲授法的认识
有意义学习:正确使用发现法和接受法,防止机械学习
先行组织者:完善学生对认知结构的认识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信息的三级加工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期望事项和执行控制
学习阶段与教学设计(8条)
动机
领会
习得
保持
记忆
概括
操作
反馈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人格观
1. 人的发展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
2. 自我在环境和他人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理想自我、实际自我
治疗观
来访者中心疗法
真诚一致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同理心
学习观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
不仅仅增长知识,还与人各个部分的经验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行为、态度、个性以及未来选择行动方正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分类
认知学习
经验学习
要素(特点)
个人参与
自我发动
全面参与
自我评价
原则
自由学习
罗杰斯vs奥苏泊尔
奥
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意义联系,只涉及理智不涉及个人意义,是一种认知学习
罗
学习内容与个人的关系,是一种经验学习
教学观
非指导性教学
批判传统
教师的任务
教师的角色
教师➡️学习的促进者,以学生为中心
非指导教学
良好的心理氛围
特点
无固定结构
无固定内容
不做任何指导
学生:自主地位,关注情感
教师:促进作用
学习:有意义的,自由
师生:友好关系
冲击传统教育,促进教育改革
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适应社会发展
缺点
过分夸大情感的作用
过分强调学生的自我选择
教育实践中难以实施“开放学校”“开放课堂”
建构主义理论
思想渊源
理论取向
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