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教育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韩愈
简介
中唐文坛领袖,不仅在诗歌和散文创作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在诗文创作理论上也提出了新的观点。
韩孟诗派
❶名词解释
是唐代贞元、元和时期出现在诗坛上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韩愈、孟郊、卢仝、马异、刘叉等诗人为代表,提倡诗歌的“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特别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主张用夸张的语言、险怪的词语造就奇特的意境;大胆创新,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其以丑为美、雄奇怪异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巨大。
❷诗歌主张
1、“不平则鸣”,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宣泄。
2、“笔补造化”,主张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
3、特别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韩愈更重视心智、胆力和对物象的主观裁夺;强调写作要“能自树立,不因循”,大胆创新,“勇往无不敢”。 从“不平则鸣”到裁物象、觑天巧、补造化,到明确提出雄奇怪异的审美理想,韩孟诗派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诗歌创作理论。它突破了过于重视人伦道德和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由重诗的社会功能转向重诗的抒情特质,转向重创作主体内心的展露和艺术创造力的发挥。
韩愈诗歌的艺术成就
❶多长篇古诗,其中不乏揭露现实矛盾、表现个人失意的佳作。
❷气豪势猛,力度狠重粗豪,声宏调激,宛如江河破堤,一泻千里。
❸以世俗、丑陋之事之景入诗,以俗丑为美,意象怪奇,呈现出怨愤郁躁、情激调变的怪奇特征。
❹用赋法作诗,铺张罗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力尽而后止。
❺以散文的章法结构诗篇;大量使用长短错落的散文句法,尽力消融诗与文的界限。有意拗峭句法,使语势、节奏滞涩不畅。
❻屡屡在诗中大发议论,直接表述对人生、社会的看法,形成了以议论入诗的特点。
“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叶燮《原诗》)他以宏大的胆气驾驭诗篇,赋予诗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超现实色彩;他雕镂词句,尚险求奇,营造出大量独有的险怪意象;他以文入诗、以议论入诗,开一代诗风,这些无不展示出他在中唐诗坛所具有的独特地位。 欠备:用词造句刻意求新致使语意晦涩,对诗材的不加简择导致意象过于丑陋怪诞,大量使用散文化句式和哲理性议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诗歌的节奏美、形象美。
古文运动
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领导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针对南北朝以来骈文创作的浮艳空洞的流弊,以恢复以孔孟文学为号召,以学习先秦两汉散文为目标,在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进行变革。“文以明道”是古文运动的基本主张。提成古朴文风,反对奢靡文风,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师古的同时,又强调创新,名为复古,实为革新。文体文风改革,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❷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
1、其理论主张的核心是“文以明道”,极力突出文章的教化功用。
2、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博采前人遗产,主张广泛学习经书以外的各种文化典籍。
3、力倡“去陈言”,强调“文从字顺”和“体备”“词足”。【陈言务去,文从字顺】
4、为文宜“自树立,不因循”,贵在创新。
5、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气盛言宜】
🙅🏻♂️韩愈发展了孟子的“养气说”和梁肃的“文气说”,提出了一条为文的普遍原则:“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进一步强调“郁于中而泄于外”的“不平之鸣”,主张“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等“勃然不释”之情的畅快渲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