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请重新理解焦虑!《焦虑的智慧:担忧和侵入式思维如何帮助我们疗愈 》
生活是不断变化的,而治愈也永远没有终点。生而为人,我们既是完整的也是残缺的,既是成熟的也是懵懂的。我们需要用爱慢慢瓦解心防,直到内心的真实逐渐显露。这就是焦虑所传递的智慧:呼唤我们转向内在、关注自我、丰盈内心,然后转而向外,为周围的世界贡献我们的力量。 本书作者谢丽尔·保罗提出:焦虑是信号,是身体发出的明确的邀请,邀请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信任自己、治愈自己。保罗探讨了我们敏感的内心驾驭生活的三个关键,她将实践练习、荣格分析和个人故事相结合,从身体、思维、情绪和心灵这四大领域,阐述了从焦虑中获得智慧
编辑于2022-08-30 23:10:31 安徽《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哲学著作,通过阿德勒的心理学观点,鼓励读者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从而获得幸福和自由。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在于,人们的幸福和自由不是通过避免被讨厌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接受可能会被他人讨厌的事实,勇敢地面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意见,从而获得真正的内心自由和满足。
医疗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的一系列制度。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有18项。这些制度旨在确保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保障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制度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华为工作法》是一本为现代企业和个人提供高效工作方法的实用指南。华为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其成功商业模式和管理实践一直备受瞩目。在这本书中,华为分享了其成功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理念,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本书将为您揭示华为在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决策制定、创新推动等方面的经验和智慧。您将学习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团队协同效应,以及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执行力。无论您是企业家、管理者,还是职业人士,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实用的工作法,助您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多成就。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哲学著作,通过阿德勒的心理学观点,鼓励读者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从而获得幸福和自由。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在于,人们的幸福和自由不是通过避免被讨厌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接受可能会被他人讨厌的事实,勇敢地面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意见,从而获得真正的内心自由和满足。
医疗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的一系列制度。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有18项。这些制度旨在确保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保障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制度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华为工作法》是一本为现代企业和个人提供高效工作方法的实用指南。华为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其成功商业模式和管理实践一直备受瞩目。在这本书中,华为分享了其成功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理念,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本书将为您揭示华为在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决策制定、创新推动等方面的经验和智慧。您将学习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团队协同效应,以及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执行力。无论您是企业家、管理者,还是职业人士,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实用的工作法,助您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多成就。
焦虑的智慧: 担忧和侵入式思维如何帮助我们疗愈
情绪:焦虑信号
关于焦虑
定义:焦虑是对当下并不存在的危险所产生的恐惧、烦乱和预感。它是一种常见的莫名不安的情绪。
表现(常见)
侵入式思维
常见想法:如果我选错了伴侣怎么办?·如果我没接到电话怎么办?·如果我伤害到别人怎么办?·如果我伤害到孩子怎么办?·如果世界末日来临怎么办?
身体不良反应
常见症状:·胸口发紧·喉咙发干·呼吸浅促·坐立不安·辗转难眠·口干舌燥·头胀头痛·肌肉酸痛·浑身不适·心跳加快·浑身冒汗·胃部疼痛·消化不良·头晕目眩
强迫行为
常见症状:上瘾;追求完美;强迫性仪式(以获得安慰和满足)
根源
家庭因素
遗传:如果父母曾饱受焦虑折磨,那么子女也很有可能出现焦虑症状。
童年环境:如果孩子曾目睹家里的大人长期饱受焦虑之痛,却从未看到他们采取任何措施来学习如何有效解决它,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有样学样。
一种偏离了正轨的敏感:如果敏感特性没有被妥善关注和处理,而是用一种“羞辱”的方式,来呵斥情绪,长此以往,敏感最终只会累积并演变成焦虑。
学校因素
学生的社会认同:至少有20%的孩子的学习习惯与学校的期望不同,在一个违背自身节奏和性情的环境里生活多年甚至只是几天,孩子就会开始相信自己有问题、被干涉或是不聪明
学生的学业压力等
宗教信仰
宗教能够让人产生对某种伟大力量的依赖和信任,但也能传递某些错误认知,尤其是有关思想、身体和性的认知。例如:性是罪恶而肮脏
有些宗教还会扼杀一个人基本的自我信任,因为它常常鼓励人们将信任寄托于自我以外的地方
全球大环境下的社会文化影响
核心:缺乏自信
产生焦虑的两大文化因素
正常标准:社会创造了“量值”来衡量人的价值
幸福期望值:“积极活泼”“追求幸福”的背后,是忽略了人存在脆弱的一面
传媒传播的内容
散播焦虑——你不够好,你做得不对,世界不太平,你现在不安全。”
营造一个“不稳定”社会环境——“自媒体利用人类对“安全感”的原始需求,营造出了一个“焦虑,恐惧”大环境,引我们上钩。一切都变成了恶性循环:我们越焦虑,便越依赖屏幕、新闻和科技;越依赖,便越感到焦虑。
Summary
四“心”治愈法
好奇心
关键:将有意识地将抵抗、拒绝和憎恶转变为对内心世界的好奇心
练习:通过观察和命名培养好奇心
花15~20分钟将自己的焦虑感和焦虑症状写下来
关注它出现的时间和方式
例如:是什么心理或事件导致了我过去和现在的焦虑?我第一次感到焦虑时是怎样的情形?
每当焦虑的想法或感觉出现时,请大声说出来:“这是焦虑,是侵入式思维。”
同情心
关键:放下以往面对消极感受和经历时的羞耻心,进而无论身处何处都以友善待之
练习:自他交换法
吸气,感受众生之喜怒哀乐
然后呼气,释放爱与联系。
Summary
静笃心
关键:每天留出一定的时间、空间,放慢节奏,静笃沉思
练习:正念冥想舒缓焦虑
请带着好奇心问问自己以下问题
1. 我坐下来享受这一神圣的时刻,当我不再忙于拍照片、晒照片,而是全身心地感受内心的静谧,那将会是什么情形呢?
2. 当我早上醒来,感受到清晨微微刺亮的阳光而慢慢睁开眼睛,我没有伸手去翻看手机,那会是什么情形呢?
3. 如果当一天结束,我打开窗户,驻足窗边,仰望夜空,试图感受月光的启示,那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感恩心
关键:我们不仅要感谢生活中那些唾手可得的幸福,还要感谢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练习:腹式呼吸法
将手置于下腹部肚脐下方
尽可能努力吸气,同时将腹部像气球一样使劲鼓起
屏住呼吸至少一秒钟,慢慢吐气。
同样的动作再重复四遍。
疗愈“拦路虎”
内在抵触
原因——我们潜意识里都渴望待在熟悉、安全、可控的环境里
应对
发现它,命名它——命名阻止你发生变化的“原因”
寻求强大助力——向更高的精神自我进行祷告
管理内在慈父——内在慈父是我们内心的雄性能量,他告诉我们:“我知道你不想行动,但我们已经开始了。”健康的内在慈父果断、睿智而又坚定,且永远不会沉溺于“不想做”的抵触情绪中。
完美借口——背后潜藏着人们对安全感的渴求。我们的自我认为,追求完美是为了使自我远离生活中的未知。
疗愈期限——我们期待成功是一条“直线”,而心灵成长则是一个“环形、波动“的曲线
转变
要点:生活本身就是变化的过程,而若想直面人生,便需要在应对变化时,不困囿于事件,向内重新认识自己。
阶段
放手——从过往生活中剥离出来,回味痛苦、表达恐惧、探寻根源,同时对新生活充满期待
过渡——这一阶段会令人不适,常伴有情绪麻木、茫然无措、心情低落、状态失控等情况
重生——我们拥抱新生和真我,对新开始带来的无限成长可能满怀信心、淡定和期待。
季节韵律
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中各自的含义
Subtopic
秋季:放手——呼吸悲伤、呼吸空虚,让心中为“曾经”留下一席之地,并提醒自己,失去还会引发不断的失去,而转变也会带来新的生机。
Subtopic
冬季:静笃和感恩——给予他人,也在治愈自身
春季:重生——我们冷静分析当下处境,寻找着其他一切尚待发现的可能
夏季:欢庆——慢下来,用足够长的时间去关注周围的小惊喜
关键:承担责任。自由意味着“为自己负责”
人本脆弱
关于脆弱,布朗的《脆弱的力量》、《无所畏惧》更为详细
正面:接受脆弱本身,亦是一种勇气
反面:患得患失
本质——恐惧“美好”的时间有限
应对
悉数列出内心想法:写一写或是深入分析曾被打压、打击的经历
承认自己的恐惧
请务必耐心、悉心呵护内在自我
人格:自我成长
帮助你成长的指引者
慈爱的内在父母
TA是谁——自我意识中坚定的同情心和好奇心,它精心呵护着我们的身体、情绪、思维和精神。
如何找到TA——你最温柔的一面曾经出现在哪里?对宠物、好友、家人?你善待他人的一面,就是你内心最为强大、智慧的一面
内心的信使,除了焦虑,还有“渴望”
含义:渴望常常指向未被满足的需要、无法释怀的悲伤以及未曾实现的梦想,因此,它需要我们加深与内在自我四大领域的深层联结。
渴望的内在
原生需求——呼唤我们关注个体内在的真实需求,并由此指引我们走向新生。
次生需求——是原生需求的衍生物,只有将其破译,我们才不会被表象误导,从此走向歧途。
关注渴望——把渴望想象成一只手,牵起它,进入深层自我
自我的四大领域
身体自我
低血糖与焦虑——血糖相当于身体这个油箱里的燃料,因此如果感到焦虑,请务必先将油箱加满
食物和焦虑——从长远看来,哪些食物会让我感觉舒服,哪些会让我清醒又充满活力,哪些会让我感到焦躁易怒或是心情沮丧呢?
酒精和焦虑——我们生活在外向型酒文化中。但通过减少或避免参加聚会——这对减少酒精摄入非常有帮助
锻炼身体——锻炼是良药,它可以释放内啡肽和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二者有助于提高大脑思维能力、抗压能力、自尊水平和睡眠质量。
睡眠——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保证,亦能减轻焦虑
激素调节——将激素变化看作身体发出的信号——邀请我们关注内在自我,我们才能解码更多信息
思维自我
侵入式思维
表现:它反复出现、令人不快、无处不在,并且常常引发痛苦,使人无法活在当下和面对生活
与焦虑的关系——当侵入式思维被视为绝对正确,焦虑的大脑会陷入更深的执念与自我厌恶。
详细内容
选择节点——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空间中,进行理性判断”我想要坚持这个想法吗?“
理性思维——仔细分析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模式
隐喻的背后——看问题不要流于表面,对隐喻进行分析
最能体现你焦虑的五种想法、情绪和身体表征写下来,然后充分调动想象力去思索其中的隐喻和暗示会是什么。从隐喻的角度而非表面现象思考问题时,请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如何
赶走侵入式思维四步法
命名侵入式思维——正常化、并命名它们。说明我们已经能够与之分离,并开始直面它和观察它。这个小小行动是在扩大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距离。
揭露谎言——“想法不等于现实”了解它,掌控它。
感知内在感受——这些思维背后,往往跟人的“脆弱”相关。感知这些感受,用上文的“四心法”来关爱自己。
直面侵入式思维——想一想“这种想法是要使我免于什么感受”,然后静坐沉思,循着呼吸去探寻内在需求。
情绪自我
焦虑是情绪的体现——焦虑本身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情绪,而只是我们脆弱情绪的体现
无法释怀的情绪转变为焦虑
痛苦
早期的痛苦——代际、基因、婴儿....这些痛苦都会传递下来
习惯性逃避痛苦——感受痛苦不仅是安全的,还是助力疗愈的关键
无聊与孤独——无聊与孤独都是人生的一部分,你对它们的抗拒,都会积累成焦虑
应对:直面恐惧、无聊、孤独——当你不抗拒它们、接纳它们,它们亦会给你一个真实的自我
Summary
心灵自我
内在感受:幸福,是一种内在感受,它意味着我们有能力进入内在自我并充分感受
健康的仪式:选择一个健康的能够滋养自己的仪式,并坚持实施下去
Summary
人际关系
亲密关系
关系焦虑症
类型
爱的最初——“我是否足够爱他?”在头脑中千回百转,最后演变成焦虑,进而影响了彼此的关系和生活
逐渐产生——它常表现为怀疑、缺乏吸引力、彼此更像朋友,以及因为害怕孤单才继续保持这种关系等
应对
1. 了解爱的真质
1.1. 爱不是——总是令人如痴如醉、问题的答案或缺失的拼图一角、电影情节、每次都愉快、时刻都会为他着迷、轻而易举地维持关系、喜欢彼此的方方面面......
1.2. 爱是——行动、选择、努力、自我成长、冒险、比我们想象复杂......
2. 爱与恐惧总是纵横交织——想要获得真爱,便要给恐惧命名——去发现它,面对它。
3. 理解投射与渴望
3.1. 投射心理:投射是一种保护机制,在这种机制下,人们会否定自己的负面品质或是消极情绪,并将它们转嫁到他人身上
3.2. 渴望——追逐-逃避综合征:错吧“某种需求”当成“爱”,需求满足,误以为“爱离去”
为人父母
成为父母,烦恼自来
如何应对
1. 认识到忧虑是为人父母自然而然的产物
2. 接受我们对孩子生活的无能为力,包括他们的日常健康和长期情绪健康——你只能尽力而为
3. 经常祈祷
4. 学会感恩——感恩乃疗愈良方,如果为人父母不懂得知足、感恩,那养育孩子的快乐和兴奋很快便会变成愤恨和苦差。
5. 学会调适情绪——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而不是要求他们成为我们希望的那个样子
6. 要有大局观——把眼光放远,可以帮助我们减轻焦虑,并摆脱社会文化中有关每个时间节点的条条框框
帮助焦虑的孩子
尝试帮助孩子疏解自我情绪——建议他们尝试自他交换法,即吸纳痛苦、呼出爱。
全心全意的爱——时时传递爱的信息
自我探索——如何写日志
开放式日志
没有好坏与否、没有任何形式化的评判,随心而写
多问一些开放式问题,并相信自己的答案。例如:我最在意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自己?
引导式日志:与身体的不同部分对话
记录自我与身体各部分的对话来引导自我善待自己的身体
命名内在自我中的各个部并让它们发出声音,具有强大的治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