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鲁迅呐喊思维导图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呐喊》
创作背景
鲁迅年少时曾因中国的医疗技术落后,而到日本学医,后来却发现落后的不单是医疗技术,国民的思想观念和国家的制度更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二战时期,鲁迅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愚昧、麻木的思想。其后,鲁迅连续发表多篇短篇小说。一些小说结集出版,取名《呐喊》。
作者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自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奠基者
1918年五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作品
小说集
《仿徨》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
《野草》
文学著论
《中国小说史略》
杂文集
《坟》
《热风集》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药
主要人物
老栓
华大妈
小栓
康大叔
主要内容
小栓得了一种痨病,因为当时中国民间相信人血馒头能包治百病,所以老栓就趁着小栓睡觉时,到丁街口从康大叔哪儿买了一个人血馒头。他们骗小栓吃下人血馒头后,小栓的病还是没有好,过了几天,小栓便死了。小栓墓前的乌鸦,在亲戚们祭奠完小栓后,便“哑——”的一声,飞向了远处的天空。
解析
文中的革命者夏瑜便是现实中的秋瑾。一个革命者为解放牺牲了生命,但他的鲜血却被人们当作包治百病的灵药,这种强烈的反差解释了封建社会统治对人民造成的麻木与无知。《药》中给我们描写了两个悲剧,一个是小栓之死,另一个是革命者夏瑜之死。老栓为了治儿子的痨病,听信侩子手康大叔的话,买人血馒头来为小栓治病,但服后无效后死亡。夏四奶奶的儿子夏瑜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为了解救苦难的百姓,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人血馒头便是夏瑜处死后的血制成的。
感悟
《药》通过对茶馆主人老栓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反映了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面貌,歌颂了为民族民主革命献身的烈士,揭露和斥责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黑暗,也批判了当时人们的愚昧无知、麻木落后的状态,惋惜的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
短篇小说
自序
在《呐喊》的自序中,鲁迅提到自己年少时曾因中国的医疗技术落后,而到日本学医,后来却发现落后的不单是医疗技术,国民的思想观念和国家的制度更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鲁迅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
狂人日记
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的形象——“狂人”。
孔乙己
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在封建社会中没落的知识分子的形象,穷困、潦倒、迂腐、麻木的孔乙己。
明天
文章讲述了单四嫂2年前死了丈夫,为了养活自己和儿子,她每天辛勤纺纱到深夜。但儿子得了病,她求神仙、吃丹方、花大价钱请名医。但“明天”到来了,儿子终究是死了。
一件小事
这篇文章描写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名车夫撞到了一老女人,责任多在对方,但他依旧扶起老人走向警局。在五四运动时有这种意识是很不寻常的。
头发的故事
文章通过N先生剪辫子被众人蔑视和厌恶,指出了当时民众的愚昧、麻木。
风波
文章通过七斤家庭的“辫子”风波,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面貌。辛亥革命割掉了人民的辫子,但没有割掉封建制度
故乡
文章讲述了我回到家乡,闰土变得衰老迟钝,跟我十分生疏。文章揭示了辛亥革命后,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下的剥削中破产、生活困苦的现实。
阿Q正传
文章中的阿Q的悲剧指出了在那个社会只有两种选择——一是为建立新生活而奋斗,二是继续进行自我欺骗直至灭亡。
端午节
文章塑造了一个表面上忧国忧民,但实际上却有私心的官员——“方玄卓”。鲁迅用幽默的语言批判了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
白光
文章描写了一个追求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陈式成没考上状元便起了发财的心。封建社会有一种迷信——埋着珠宝的地方上面会有白光。于是他就在夜晚挖银子,最后落水而死。
兔和猫
三太太买了一对兔子,还生了小兔子,可惜大兔子被黑猫杀了。鲁迅以此来歌颂那些人不知鬼不觉死掉的生命们。
鸭的喜剧
文中写小黄鸭吃掉了爱罗先科的小蝌蚪,提示了弱肉强食的生命现象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表达了只有反抗强暴才能保护弱者的思想。
社戏
文章写了鲁迅20年来的三次看戏,刻画了一群少年朋友的善良、有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