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史前美术
中国美术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所创造的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占据一定立体或平面空间的艺术。在中国,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大约产生在史前时代。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仅演化出建筑、雕刻、绘画、工艺造型等门类,还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美术的独特传统与体系。
这是一篇关于未来室内设计发展的思维导图,室内设计发展的方向在功能方面、形式方面、材料与工艺方面的变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中国史前美术
原始
旧石器
距今约200万年,打制石器,采集狩猎
新石器
距今约一万年
中期:陶塑、石雕、玉雕
新石器:早期:公元前一万~七千年 中期:前7千~5千 晚期:前5千~3千
早:粗陶片
晚:彩陶、琢玉
我国美术的起源、萌芽
特征:艺术与实用结合
发展阶段:
实用品
工艺品
准艺术
特点:过渡性、发展性
新旧石器
刻纹鹿角(赤露角枝)
1987年河北兴隆发现,距今约13000年
阴刻线条构成三组图案
最早的原始刻画艺术品
刻纹染成红色,巫术仪式有关
石器时代
铜石并用时代
青铜时代(夏商周)
铁器时代(春秋战国)
新石器时代:黑陶
(山东)龙山文化
黑,光,亮,薄
制作过程:结束——加水——产生浓烟——烟熏(渗透至黑)
彩陶
人面鱼纹彩陶盆
通高16.5㎝,口径39.5㎝,细泥红陶质地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特点:
造型:圆、平底的盆较多 纹饰简朴,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特点
器物大口、小底、曲腹的盆碗(盆大碗小) 纹饰红地黑花、少量白衣彩陶
鹳鱼石斧图彩陶瓮
子主题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彩陶特点
长颈,稳重大方,丰富浑厚
红黑相间,锯齿纹,漩涡纹等
舞蹈纹彩陶盆
马家窑文化
石岭下类型
马家窑类型
半山类型
马场类型
最古老的壁画遗迹: 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与 宁夏齐家文化遗址几何纹样壁画
岩画
请简述中国原始美术中岩画代表及其艺术特点。
《内蒙古的阴山岩画》 《稷神崇拜图》
材料:矿物质颜料涂绘
北方草原:作者:巫师兼猎人,风格写实,逼肖物象
南方岩画:专业巫师,画面围绕宗教祭祀
先秦
青铜器的制作方法
青铜器的种类
青铜器纹样的演变
代表作品青铜器
广汉三星堆
帛画
战国帛画
书法
最早的风俗画
青铜器形制和纹样发展(大题)
夏代:
种类不多,器型较小,质地单薄,纹饰不发达
青铜器时代初期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青铜兽面纹饰
商代
走向鼎盛,流行饕餮纹,云雷纹,龙纹,人面纹等
四羊方尊,后母方鼎,龙虎纹尊
商代晚期雕塑
四川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1986年出土
青铜神面像
猛虎食人卣you
西周
鼎盛时期
酒器稍减
饕餮纹不多见 ,带花状纹增加, 流行顾首的蔓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 及瓦纹长篇铭文见习陕西毛公鼎
春秋
奴隶制瓦解
中期出现模印法,失蜡法
失蜡法
特点:细、精、微
蟠螭(panchi)纹. 蟠虺纹(panhui)
莲鹤方壶
战国
鎏金、镶嵌、错则、金银错等装饰模法
日用器为主
生活气息,世俗化和实用化
大型铜编钟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
最早风俗画
《漆画人物车马出行图》
名词解释
已知先秦时期的漆画作品全是漆器上的装饰图像,有的绘制在丧葬用具漆棺上,有的绘制在各种日用器物上
环境描写,手法幼稚,力图真实再现现实生活中特定场景的特定气氛,就是随风飘扬的柳条,空中的雁行, 冲突的犬豕(shi)都生动有趣,尤其是那两只受惊的猪和狗,形象令人叹绝。
反映了这个时代对现实生活的巨大热情,这种趣味和主题在后来的两汉绘画中得到了全面而丰富的展开
汉代流行厚葬风格
最早的纸本画作
《地主庄园图》
《墓主人生活图》
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高峰期?每个时期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P 18
两个高峰期
陶器和瓷器的比较
史前美术
最古老的装饰品陶器
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
陶器(彩陶,黑陶)
《人面鱼纹彩陶盆》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舞蹈纹彩陶盆》
新时期时代文化序列
最古老的壁画遗迹
岩画
请简述战国帛画(媒介的转化)反应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媒介的转化
P 07
向天国飞升(引魂升天),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
战国肖像画的特点
缯书(zeng)
名词解释
战国长沙楚墓出土
是一幅带有神怪图像的帛书,亦称缯书
长38.7cm,宽47cm
论述天象与灾易的联系,涉及四时、昼夜形成的神话及伏羲、炎帝、祝融等传说人物
帛书四周绘12个奇形怪状的月神像,每边3个
帛书四角分别绘有青、赤、白、黑四色的树枝状植物
玉石雕刻风格的演变
商代
圆雕类型,人物和动物玉石雕刻造型简洁,讲究对称,结构紧凑,体积感很强,圆雕、浮雕通常与线刻紧密结合
若干装饰花纹主要体现时代尚
题材多种多样
风格庄重威严,富有神秘色彩
(神秘色彩)——巫术有关
基本沿袭商代风格
片状平雕作品增多,圆雕锐减
春秋战国
神秘色彩减弱
夔(kui)龙纹玉佩多数饰蟠虺纹及涡云纹,形式多样,造型矫健自如
春秋以前是就是奴隶社会, 战国进入封建社会。
青铜是红铜➕锡的合金
《周礼考工记》所谓六齐
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置比例
青铜的制作方法
失蜡法,焊接法,锻炼法,热锻法
失蜡法铸造过程:制模——结壳——浇铸——成型——打磨/抛光
青铜器分类:
礼器
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
兵器
乐器
工具
车马器
杂器
青铜器成熟到顶盛
形制特征
饕餮(taotie)乳钉纹方鼎
深腹短足,给人一种宏伟庄重,造型稳健的感觉
司母戊方鼎
安阳殷墟出土
西周
青铜器特点
风格由奇诡转为典雅
酒器减少,食器增多
陕西临潼出土的利簋(gui)
又称 武王征商簋 造型端庄典雅
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
充满灵动的生趣,龙螭纹,象征时代的自由精神
青铜器形制和纹饰发展
原因:周王室衰微
王子午鼎(春秋中期)
最早的是失蜡法制造
代表春秋时期南方青铜器的新兴风格
战国时期
传统礼器发展方向
实用器
现实生活的场景和图像(纹样)
标志着青铜艺术的世俗化
代表作品
狩猎纹壶
河北唐山出土
采桑宴乐铜壶
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
蟠虺纹铜尊盘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失蜡法
书法
商代甲骨文与金文
1899年甲骨文在河南安阳被发现
甲骨文
壳上
金文
铸刻在青铜器上到文字
除了甲骨文,在商代的陶片,玉石和青铜器上都发现过文字
上代文字是现代汉字的直系先祖,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开端
两周金文
金文也称“鼎文”
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
目前已知最长的青铜器铭文
金文是比甲骨文更成熟的文字
先秦最有名的石刻文字
石鼓文
他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jie)上的四言古诗
唐出陕西凤翔县境内发现
李吉普《元和郡县图志》对他有了最早的记载,并断代为 “盖记周宣王畋(tian)猎之事,其文即史籀(zhou)之迹也”
战国玺
玺文分朱文(文字凸起,也称阳文)、 白文(文字凹入,也称阴文)
玺的形状
多种多样,长、方、圆等
玺的内容
官职,姓名,吉语和肖像图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