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哲 辩证唯物论思维导图
辩证唯物论思维导图持续更新:意识的来源,本质,作用:由一切物质所有的反应特征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再到高等生物的感觉和心理 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意识是人独有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论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两个
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
物质第一性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物质是一种或几种实物 例~五行~金木水火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物质是原子等粒子 机械唯物主义(包含关系)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一切都是物质
意识第一性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本我意识 我思故我在
客观唯心主义
客我意识 意识存在于我之外 上帝,道家…
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
有同一性
可知论 (意识可以认识物质)唯物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无同一性
不可知论 (意识不可或者不能完全认识物质) 二元论者 不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重要问题 一个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辩证法
联系,全面,发展,矛盾
形而上学
孤立,片面,静态,不矛盾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物质是什么? 物质的理论意义
物质的概念
恩格斯
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和自然界物质概念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列宁 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讲
物质是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征
马克思
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唯物主义一元论
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物质和运动
运动的概念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 物质 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变化
子主题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不可分割 我是你的我,你是我的你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关系分为 不可分割(词性不同) 对立统一(词性相同)
批判两种极端的错误观点
只谈运动
只谈物质
马克思两种都看到了
运动和静止
静止的概念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的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对立统一 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相互区别
运动是绝对的,与无条件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渗透,包含的~动中有静(鸟鸣山更幽),静中有动。(风定花犹落)
两种错的观点
夸大静止 否定运动~~形而上学
夸大运动 否定静止~~诡辩论
物质运动和时空
时空的概念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特点是唯一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展性 特点 三维性
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
不可分割
时空是物质运动的时空,物质运动是时空中的物质运动
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时空的特点
客观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绝对性(绝对存在) 相对性(时间突破极限后可能会变化) 有限性(具体事物的时空是有限的) 无限性(所有事物的时空是无限的)
实践 是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世界的前提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些社会现象的钥匙
为什么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特别是生产劳动实践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不是)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意识的来源,本质,作用
概念
是自然界(物质世界也对,因为当时人还没出现)长期发展的
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单选题时他最好
来源
由一切物质所有的反应特征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再到高等生物的感觉和心理 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意识是人独有的
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 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因素
语言促进了意识发展语言是意识的外壳 和其他是重要影响因素
语言是物质
语言的含义是意识
本质
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作用 论述题考点
能动作用
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是本源(第一性),意识是派生(第二性)
2,物质不是意识,意识不是物质(互相不是)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庸俗唯物主义)
3,物质和意识不可相互代替。
1,两者可以相互转化~(靠实践实现)
看鸡想烤鸡
2,意识对物质既有依赖性,但又有相对独立性。
意识比物质弱被物质决定,到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影响物质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处理好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还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意识)和客观规律性(物质)的问题。
一方面 尊重客观规律性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另一方面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一,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先分析
二,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去干
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利用工具
实践中 只有能动有用但一定会失败 只有规律能做到但是无意义 规律优先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第一,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批判二元论
第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批判唯心主义
第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无差别的统一
批判旧唯物主义 除马以外所有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哲学的联系和区别
马哲与彻底唯心主义
联系
都是可知论
区别
马哲认为物质是本原,唯心认为意识是本原
马哲在认知上坚持能动反映论,唯心坚持先验论
马哲坚持彻底的辩证法,唯心部分坚持辩证法
马哲在历史上是唯物的,唯心在历史上是唯心的
马哲与旧唯物主义
都是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马哲在认识论坚持能动反映,旧坚持机械
马哲坚持辩证法,旧不坚持辩证法,坚持形而上学
马哲历史观上唯物,旧在历史唯心 在自然观唯物~~被称为半截子(不彻底)唯物
马哲坚持实践的观点,旧没有。 实践是马哲独有的
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 意识统一于物质
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劳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的生动体现。
标注
唯物辩证法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两大总特征
发展
五对基本范畴
原因和结果
必然和偶然
可能和现实
现象和本质
内容和形式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
否之否定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意识观
物质观